張華麗 劉興芝 喬明 靳鵬 姜其軍 徐德平
摘要 主要介紹了泌陽縣美國白蛾發生防治現狀及主要防控技術措施,為美國白蛾在泌陽縣的防控提供依據,為全國美國白蛾的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 美國白蛾;防控;實施方案;河南泌陽
中圖分類號 S763.3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152-03
泌陽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緣,駐馬店西部,因位于泌水之陽(山南水北為陽)而得名。全縣總面積2 335 km2,人口91萬人,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6 ℃,年降水量960 mm,無霜期221 d,全縣林業用地11.3萬hm2,其中有林地面積9.3萬hm2,活立木蓄積量485萬m3,森林覆蓋率達43.3%,為河南省25個重點山區縣之一。泌陽縣地處桐柏伏牛兩山脈結合部,屬淺山丘陵區,淮漢兩水分界處,適宜多種生物生長,是物種天然大寶庫和自然遺傳基因庫,為美國白蛾在泌陽的發生傳播提供了物質基礎。為切實搞好美國白蛾的監控和防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美國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參照《河南省2014年美國白蛾防控實施方案》,結合泌陽縣美國白蛾的發生和防治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1 美國白蛾在泌陽縣的發生現狀
美國白蛾是一種世界檢疫性害蟲,具有食性雜、危害廣、適應性強、傳播蔓延快等特點。泌陽縣于2015年9月在馬谷田鎮一村莊邊首次發現美國白蛾疫情,染疫樹木共3株,分別是桑樹、榆樹和楊樹。疫情發生后,泌陽縣林業局和馬谷田鎮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進行防治,使疫情得到控制。但因美國白蛾具有繁殖力強、傳播蔓延快、極難徹底根治等特點,加之2015年部分鄉(鎮)、街道辦事處認識不足,監測普查沒有做到全覆蓋,根據泌陽縣2015年發生情況及周邊縣區的發生態勢,預測2016年全縣3代累計發生面積533.3 hm2,在泌陽縣其他鄉鎮可能出現新疫點,防控形勢嚴峻。
2 美國白蛾防控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美國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豫政辦〔2015〕36號)精神,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按照“突出重點、分區治理、屬地負責、聯防聯治”的原則,堅持預防和除治并重,重點防治第1代,嚴密查防第2代,全面監控第3代,切實加強疫情監測、檢疫監管和科學防治,根除疫點,壓縮疫區范圍,減輕危害程度,堅決遏制美國白蛾疫情嚴重發生和繼續擴散蔓延的勢頭,確保泌陽縣林業生產和生態安全。
3 美國白蛾防控治理目標任務
3.1 防控任務
2016年泌陽縣計劃防治作業面積933.3公頃·次,其中,藥物防治(含飛防)826.7公頃·次,人工物理防治106.7公頃·次。
3.2 防控目標
為了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美國白蛾防控工作,按照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特點,將美國白蛾防控劃分3個區域,不同的區域采取不同的對策。
3.2.1 防治區。主要為2015年發現美國白蛾疫情的馬谷田鎮。防治對策:在全鎮范圍內全面實施疫情監測,并對轄區內美國白蛾寄主植物采取藥物防治、剪除網幕、燈光誘殺等綜合防治措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除治。計劃2016年在防治區累計完成防治作業面積400 hm2。防控目標:監測覆蓋率100%;產地檢疫率和調運檢疫率達到100%;防治率100%,無公害防治率87%以上;9月下旬有蟲株率控制在2%以下,葉片保存率達90%以上,關鍵部位達95%以上。
3.2.2 重點監測預防區。包括縣境內高速、省道、縣鄉道、河道、行政區域交界處(市、縣、鄉交界)、國有林場、苗圃、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防控對策:加強普查監測,結合楊樹食葉害蟲防治,以飛機噴灑無公害藥劑防治為主,結合人工、物理、生物等措施進行防治。計劃在該區累計完成防治作業面積533.3 hm2。防控目標:監測覆蓋率100%;產地檢疫率達到100%;調運檢疫率達到100%;防治率100%,無公害防治率90%以上;9月下旬葉片保存率達95%以上。
3.2.3 監測區。除馬谷田鎮以外的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包括村莊四旁、城鎮、片林、林網等。防控對策:強化政府職能,狠抓責任落實,建立扎實有效的美國白蛾監測工作責任制度。要按照屬地負責的原則,把監測任務分解落實到人,分解落實到任何有資源分布的區塊,實行定期普查與經常性人工巡查相結合,提高監測覆蓋度和準確性,真正做到及時監測、準確預報、及時預警,確保不出現責任空檔,為開展美國白蛾有效防控奠定堅實基礎[1]。
4 美國白蛾防治技術措施
根據美國白蛾的生活習性和危害特點,本著綜合防治、動態防治的原則,全年美國白蛾防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4.1 加強監測,健全網絡
在全縣2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和2個國有林場均設立監測點,各個測報點要配備相應的測報工具,由專人管理,對卵期、幼蟲期、蛹期、成蟲期蟲情進行全年系統觀測。主要負責蟲情調查、疫情監測巡查、數據記錄匯總、監測誘捕儀器設備管理使用與維護、配合開展專項普查、疫情報告等。縣林業主管部門在每年5月、7月、9月,要對美國白蛾開展專項普查,普查在各代幼蟲網幕盛期進行。根據各地監測結果和普查情況,縣林業局定期發布發生期、發生量、發生趨勢預報。全縣監測覆蓋率要達到100%。
4.2 檢疫封鎖
4.2.1 種苗產地檢疫。強化種苗繁育基地、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產地檢疫檢查,確保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禁止使用未經檢疫的苗木造林。
4.2.2 復檢。強化對調入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產品木質包裝物的復檢,發現蟲情及時撲滅。各鄉鎮及建設部門要全力配合植物檢疫工作,強化對各類園林綠化施工單位的檢疫監管。
4.2.3 調運檢疫。嚴格禁止不經檢疫調運森林植物及其林產品現象的發生,防止疫情人為向外傳播。認真執行檢疫要求書制度,同時要強化現場檢疫工作,提高調運檢疫率。
4.2.4 強化對重點場所檢疫監管。加強對主要交通干線、苗木集散地、木材市場(貯木場)的日常監管,發現疫情或違規案件及時處理。
4.3 防治措施
4.3.1 人工防治。一是除治蟲蛹。在各代美國白蛾蛹期即去年9月底至4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初、8月上中旬,組織人力清理地面雜草和落葉、刮除樹干裂皮、揀拾蟲蛹,然后集中燒毀。尤其是3月底至4月上中旬,是清除美國白蛾越冬蛹的大好時期,也是全年防治美國白蛾的關鍵時期。二是捕捉成蟲。美國白蛾成蟲為白色蛾子,容易發現,且飛翔能力差。在每代成蟲發生期間,各鄉鎮、辦事處及各單位要重點查找美國白蛾成蟲,特別是曾經發生美國白蛾的地塊,發現后立即捕捉,集中殺死。三是摘除卵塊。在各代成蟲羽化至幼蟲孵化之前,即:5月10日至5月25日、6月20日至7月5日、8月15日至8月30日,尋找葉片背面的綠色卵塊,摘除燒毀。四是剪除網幕。因該蟲卵孵化后幼蟲開始吐絲結網,形成白色的網袋,也叫網幕,幼蟲在網幕內群居生活。結成的網逐漸擴大,一般直徑0.4 m左右,大的可達1.5 m,有的還可將一棵樹全部縛裹住。從枯葉簇、枯枝上即能分辨和發現。因此,在美國白蛾各代幼蟲3齡之前,一般為5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仔細查找美國白蛾網幕,將網幕連同小枝剪下后裝入塑料袋集中銷毀。剪網時要特別注意不要造成破網,以免幼蟲漏出,一旦散落應立即殺死。尤其要抓著第1代蟲期整齊、幼蟲網幕多分布于樹冠下部方便作業這一有利時機,集中人力開展排查和剪除工作。五是圍草誘蛹。適用于防治困難的高大樹木,在各代老熟幼蟲化蛹前,6月初至6月中旬,8月初,9月中、下旬。在樹干離地面1.0~1.5 m處,用稻草把或草簾上松下緊圍綁起來,誘集老熟幼蟲化蛹。化蛹期間每隔6~9 d換1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燒毀。也可組織人員在老翹樹皮下、墻縫等美國白蛾化蛹場所人工挖蛹,集中銷毀。
4.3.2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天敵有鳥類(麻雀類)、螳螂、草蛉等捕食性天敵,以及寄生性的赤眼蜂、姬蜂、繭蜂、嚙小蜂、寄蜂、細菌、真菌和病毒等30多種。繁殖釋放蛹期的寄生性天敵——周氏嚙小蜂寄生美國白蛾的蛹,寄生率達64.0%~92.6%。對4齡前幼蟲噴施Bt(蘇云金桿菌),使用濃度為1億孢子/mL。美國白蛾病毒適用于2~3齡美國白蛾幼蟲。
4.3.3 物理防治。燈光誘集成蟲,利用成蟲有趨光性的特點,在成蟲羽化期掛燈誘殺成蟲。誘蟲燈應設在美國白蛾發生比較嚴重、四周空曠、無高大障礙物的地塊。在距設燈中心點50~100 m的范圍內噴藥毒殺或燈誘成蟲。設燈時間分別在4月上、中旬,6月中旬至7月初,8月上旬。
4.3.4 化學藥劑防治。在第1代幼蟲盛發期(5月中下旬)、第2代幼蟲盛發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3代幼蟲盛發期(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是實施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藥劑選擇要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其安全性。盡量選擇安全、高效、無公害無環境污染的藥劑。可選擇下述藥劑防治:25%滅幼脲1 500~2 500倍液、殺蛉脲2 000~3 000倍液、森得保2 000~3 000倍液、1.8%阿維菌素3 000~4 000倍液、1%苦參煙堿1 000~1 500倍液等。也可選用1%苦參堿、1.2%苦參煙堿煙劑等用煙霧機進行防治。一是飛機噴藥防治。在美國白蛾第1、2代幼蟲期對發生美國白蛾的村莊、片林、林帶等蟲口密度較大、適宜飛機作業的區域及高速公路、省道兩側廊道林開展飛機防治,擬飛防666.7 hm2。防前做好蜂場、蠶場和水產養殖等場所的安全告知和防護工作。二是地面噴霧防治。在美國白蛾各代幼蟲期,對林木資源零星分布、疫情點狀發生、蟲口密度低、凈空條件差等不宜飛防的區域,或對個別飛防效果不理想的地方,組建防治專業隊利用高射程噴霧機進行地面噴霧防治。禁止使用高毒農藥,作業時注意安全防護。三是地面噴煙或粉炮防治。于美國白蛾每代的4齡幼蟲期前(即幼蟲未破網前)對郁閉度較大的片林、林帶進行噴煙噴粉防治。時間選在早上或傍晚無風時進行,嚴格按要求操作,避免事故發生。
5 美國白蛾防控保障措施
5.1 監測報告
為及時、準確地監測泌陽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要求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及有關單位要切實搞好蟲情監測,做到監測區域全覆蓋,實行美國白蛾全程動態觀測。要加強監測技術力量,山區鄉鎮和2個國有林場至少要安排2名專職測報員,平原鄉鎮至少要安排1名專職測報員,每個村或林區要配1~2名兼職測報員,逐漸加密完善測報網絡,把監測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山頭地塊。各鄉(鎮)、街道辦事處、2個國有林場要定期向縣林業局報告監測巡察情況[2]。
5.2 科學防治
防治美國白蛾,要堅持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綠色生態農藥,重點利用生物藥劑和釋放天敵進行防控,采用先進藥械和防治技術,加大推廣應用周氏嚙小蜂防治力度,引進核型多角體病毒制劑、性信息素引誘劑等多種生物防治技術,以減少環境污染。同時,要建立專群結合的應急防治隊伍,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提高應對能力。另外,要積極開展社會化、專業化防治,不斷提高防治質量和效率。
5.3 依法治蟲
為了及時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保護森林資源安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根據《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方式宣傳美國白蛾的危害性,防治美國白蛾的必要性,調動群眾防治美國白蛾的積極性,做到以防為主,群防群治。二是要發放《林業有害生物限期除治通知書》,實施限期防治,對防治不力,且造成一定損失的,依據《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進行處罰。對組織領導不力,沒有落實預防和除治措施,或監測不力,貽誤防治時機的,要追究有關領導或責任人的責任。
5.4 物資保證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及有關單位根據日常掌握的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發生面積和發生特點以及組織專業隊的人數,儲備藥劑、藥械,如高枝剪、誘蟲燈、高壓噴霧器等應急物資,建立相應的應急物資儲備庫。通過信息網與藥劑、藥械企業建立密切聯系,實行合同儲備,保證藥劑、藥械的充足供應,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做好除害設施、運輸車輛及其他相關物資的準備。
5.5 資金保證
縣、鄉(鎮)、街道辦事處兩級財政每年都要將防控經費列入預算,年初,縣里給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先撥付部分啟動資金。年中,根據防控需要,及時下撥其余資金。各有關單位也應積極爭取防治經費,以確保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
6 美國白蛾防控組織領導
6.1 成立美國白蛾防控指揮機構,明確工作職責
泌陽縣成立美國白蛾防控指揮部,由分管副縣長任指揮長,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各有關部門明確責任,分工負責。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國有林場負責所轄區域內樹木美國白蛾疫情監測、上報與除治工作;水利部門負責河道兩側樹木防控工作;公路、交通部門負責省道及縣、鄉公路兩側樹木防控工作;城建和園林部門負責城區范圍內美國白蛾防控工作;旅游部門負責風景旅游區林木防控工作;農業部門負責全縣農作物及所屬林木美國白蛾疫情監測與除治工作;水庫管理部門負責所轄區域內林木的防控工作;宣傳、廣電部門負責全縣美國白蛾防控宣傳報道,為防治創造積極的外部社會環境;縣林業部門負責全縣美國白蛾蟲情預測預報、專項普查及防治技術指導工作,并負責組織美國白蛾防控專業技能培訓,提出防治技術方案,及時向防控指揮部匯報全縣疫情動態并反映防控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縣防控指揮部提供決策依據。
6.2 強化組織領導
美國白蛾防治是一項十分迫切而又十分重大的任務,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美國白蛾防控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把美國白蛾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縣級領導和縣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分包鄉(鎮)、街道辦事處制度,切實加強對防治工作的領導。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縣直各單位、企業也要成立美國白蛾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3-4]。
6.3 建立值班報告制度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及有關單位要指定專人于美國白蛾發生期(4—10月),每周調查1次蟲情,并將發生及防治情況于周四17:00前向上報告,特殊或緊急情況要隨時上報。泌陽縣美國白蛾防治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要做好值班工作,確保信息暢通,指揮有力,并及時分布聯系電話。
6.4 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國有林場對本行政區域內美國白蛾防控負總責,行政主要負責人是美國白蛾防治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直接責任人,各地要將防治目標、任務層層細化分解,劃定責任區,把責任具體到鄉(鎮)、街道辦事處、國有林場、村、林區、地塊和人員,明確責任人的責任,層層簽訂責任狀,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責任到位、任務到位、措施到位。
6.5 強化輿論宣傳
通過電視、報紙、宣傳車、標語口號、印發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使全縣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美國白蛾危害的嚴重性和搞好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并自覺投身到美國白蛾蟲情查防和舉報中來,營造全民動員、群防群治的良好社會氛圍。
6.6 加強督查落實
建立和完善美國白蛾防控任務考核獎懲機制,縣組織成立督查組,按照本方案對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及有關單位蟲害除治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對除治不力造成疫情擴散的有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追究其行政及法律責任;對除治工作得力,效果好的,給予表彰獎勵。
7 參考文獻
[1] 楊作軍.基地美國白蛾防控措施與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5(10):104-105.
[2] 蘇清冰.美國白蛾的防控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139.
[3] 王彬,馮雪.美國白蛾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J].湖北農業科學,2009(10):2446-2447.
[4] 張彥龍,武三安,郭文霞,等.中國美國白蛾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8(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