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康 祁小冬 陳雙海
摘要 從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基本概念出發,闡述了國家制定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政策的歷史背景,分析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內在關系。筆者聯系自身工作的森工企業,對森工企業的現狀和在全國林業發展中的地位和意義進行了深入闡述和分析,對森工企業今后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道路進行探討。
關鍵詞 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森工企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177-02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國家天保政策實施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國有森工企業普遍面臨職能轉換、資源枯竭、原有木材采育全面停止、經營困難的境地。黨的十八大后,國家林業局提出的發展民生林業的號召,是搞活國有森工企業的必由道路。同時,國有森工企業又肩負著很大一部分生態建設的重大任務,如何才能在搞好生態林業的大前提下,大力發展民生林業,改善國有森工企業職工收入和生存狀況,成為亟需探索的課題。
1 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概念
1.1 生態林業
生態林業是指遵循生態經濟學和生態規律發展林業,是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促進林業發展,并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創造最佳狀態環境的林業生產體系。
1.2 民生林業
民生林業是指以改善人民群眾生存生活狀況為目的的林業發展方式,是充分提高森林或林地資源提高經營收益,改善經營者生存生活的林業生產體系。
現階段我國林業分2個方向:一個是生態林業,另一個是民生林業。生態林業就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從事的林業活動;民生林業就是針對GDP創造價值的部分,對林業經營者來說是為了追求經營利潤[1-2]。
2 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并將其作為執政綱領寫入黨章,還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說,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林業肩負著光榮而重大的使命,力求更大的作為。展望未來,生態文明將引領我國現代林業建設新方向,促進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必由這路。
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現代林業,把改善生態和民生作為林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主攻方向,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
3 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關系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研究員王煥良說過:“山清水秀但貧困落后不能支撐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發達但生態破壞、生存受到威脅同樣會使百姓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失去幸福。”
可見,建設生態文明既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堅守順應自然生態規律的原則,又要充分利用生態規律改善社會生產力,提高林農收入,改善林區群眾生活生存狀況。在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既要有金山銀山,又要有綠水青山,才能保證社會經濟持續增長和人民群眾擺脫貧困和落后,走向富裕和持久幸福。
4 國有森工企業現狀
國有森工企業大多是建國初期計劃經濟建立的以木材采育為經營目的的企業。國有計劃經濟賦予森工企業的使命是生產商品材,支援國家建設。然而,森林資源生長周期長的特點,決定了森林資源銳減和枯竭的必然趨勢。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國家天保工程一期的實施,國有森工企業普遍陷入了經營困難的境地。從國家政策上看天然林全面禁伐,企業由過去單一的木材采育全面轉向了以天然林資源管護和公益林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森林生態經營。從市場環境來看,木材需求和價格大幅下降、生產成本大幅提升,國有森工企業木材生產的經營道路走進了死胡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有森工企業普遍存在依靠天保經費過日子的尷尬境地。大多數森工企業為了緩解企業職能轉換所帶來的就業和經濟壓力都上馬了森林旅游項目。但森林旅游項目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前50年主要為投資期,投資期投入巨大,收益甚微。國有森工企業基本上都成了困難企業,職工收入水平低下,生活陷入了困境。這樣的情況下,在建設生態林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民生林業顯得十分重要[3]。
5 森工企業在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中的重要作用
5.1 國有森工企業林地生產力高,在全國森林資源總體中比重較大
森工企業在建立之初,林地和森林資源由國家調撥,考慮到木材生產的需要,國有森工企業大多選定在森林地形因子較好、樹木生長量較大、林木總體立地條件較好的區域,林地生產力較高,并且森工企業在全國森林資源中占有較大比重,全國四大企業就占國有林地資源的31%。
5.2 國有森工企業生態區位重要
從近年來,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來看,國有森工企業占據著天然林資源的大部分,生態區位重要,保護等級高。
5.3 國有森工企業職工群體人數多,遺留問題多
國有森工企業在計劃經濟時代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但隨著時代的推移和國家林業政策的調整,國有森工企業出現大量的困難和問題。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國有企業全面禁伐,主要依靠天保經費和國家投資度日,然而天保經費在職工工資和5項社會保險方面的補助均處于較低水平,只有社會平均水平均的45%左右。首要問題就是企業經營困難和職工收入低下,生活困難;其次是存在大量下崗待安置人員;再次是退休人員未統籌養老金、傷殘職工和離退休職工生活缺乏保障,最后是企業辦社會的一些公益性崗位移交不徹底,如森林公安已全部移交地方,但環衛、消防、衛生、街道崗位尚未移交,主要靠企業自籌資金解決這方面職工的收入問題[4]。
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發展民生林業對于加強國有林區和全社會的生態保護、維護林區社會秩序穩定,搞活森工企業經營,提高從業職工收入和改善從業職工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 國有森工企業今后發展措施
國有森工企業發展民生林業,首先要在保證符合林業生態建設產業政策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大前提下進行。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是解決森工企業面臨的一系列困難和問題的關鍵。發展生態林業搞好民生將是國有森工企業的必由之路。
6.1 國有森工企業進入天保工程后應以森林管護和公益林建設為主業
1997年,國家天保工程一期開始實施,國有森工企業先后普遍納入了天保工程實施范圍,森工企業也從以前單一的木材采育全面轉入了森林生態建設,森林管護和公益林建設成為了企業的主要職能和任務。森林管護費納入了國家財政預算,公益建設享受國家財政專項資金,國家財政撥款雖然標準低,缺項多,但可以勉強維持這一時期國有森工企業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維護了生態社會的穩定。天保工程實施后,國有森工企業以搞好森林生態建設為主要工作任務,為全社會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碳匯,成為了國有森工企業存在的必要理由。
6.2 鞏固發展森林旅游業
天保工程實施之初,為了有效地分流職工,增加就業,國有森工企業普遍開辟了發展森林旅游的道路。十幾年來森林旅游行業蓬勃發展,凝聚了國有森工企業大量的收入、國家投資和社會投資,形成了大量的固定資產。但同時,國有森工企業職工收入低的問題依然存在。森林旅游業發展有固有規律,前50年為投資期,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在需要不斷完善,游、購、吃、住、行功能逐步加強,大約經過50年,才能進入穩定的收益期。一方面是因為國有森工企業投資森林旅游大多都是天保工程實施前后,正處于大量投資期;另一方面是國有森工企業投資的森林旅游大多發育不良。在森工企業開辦的森林旅游中投資需求旺盛,但經營效益不佳。針對這一情況,森工企業開辦的森林旅游應該重新進行論證,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堅持穩健謹慎的經營原則,堅持以吸引社會投資為主,鞏固投資成果,保證經營收益,充分保障森工企業職工收入增長。
6.3 要以林下經濟為有益補充
發展林下經濟,利用林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開展特種種植、養殖。林區職工有其固有的工作生活特點,由于職工身處林區,業余時間充足,開展一些經濟價值高、適應林區獨特自然環境的種植養殖是發展森工企業經濟的有益補充。應該強調的是發展林區種植養殖業應借鑒集體林權改革的經驗,充分調動職工參與的積極性,向職工無償提供林地資源,鼓勵職工自籌資金開展林下種植養殖。據資料介紹,近年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野生名貴藥材達200余種,如蒲公英、蕨菜、四葉菜等山野菜都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林區的野玫瑰花和果被稱為“VC大王”,木耳、猴頭、蘑菇具有特殊的抗癌效果。獨特的地理環境可以馴養野豬、麋鹿、麝香鼠,還可以種植青蒿、培育紅豆杉,所有這些已被世人認可,并取得了不小的經濟效益。
6.4 大力發展綠色產業
綠色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熱門行業,廣受社會各界追捧,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林區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得發展一些適應自身條件的綠色產業和開展綠色產品開發成為適合國有森工企業自身發展的道路。近年來,各國有森工企業開發的無公害中藥材、蔬菜種植、天然礦泉水生產和引進的風力發電和生態養老都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7 結語
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現代林業,把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作為林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主攻方向,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在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大前提下森工企業有其自身的困難和特點。森工企業要想突破困境,在發展中兼顧生態、民生國有森工企業今后一段時期應以森林管護和公益林建設為主業,不斷鞏固森林旅游業發展,以發展林下經濟為有益補充,不斷向發展綠色產業拓展。
8 參考文獻
[1] 趙樹叢.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是林業建設的旗職[J].中國林業產業,2012(8):12-13.
[2] 尹錦珊.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協調發展的思考[J].吉林農業,2015(5):114-115.
[3] 楊鳳鵬,翟紅霞.對彭陽縣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5(19):202.
[4] 譚子幼.瀘縣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思路及做法[J].防護林科技,2015(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