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前 孫華偉 張敬峰 張曉曦
摘要 對3例豬病誤診案例(仔豬水腫病被誤診為偽狂犬病、仔豬球蟲病誤診為仔豬黃痢、豬弓形蟲病誤診為豬藍耳病)進行總結分析,以期為類似豬病的診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豬病;誤診;仔豬水腫病;仔豬球蟲病;豬弓形蟲病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262-02
在豬病臨床診療中,經常會出現診療失誤,而一旦發生誤診就是勞民傷財的大事。因此,豬病誤診是獸醫臨床診斷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獸醫工作者應不斷增加自身的理論知識,豐富自身臨床診斷經驗,結合實驗診斷,降低誤診概率。現將江蘇省農科院動物疫病診斷檢測中心臨床門診2015年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幾例誤診總結如下,以免同類現象再次發生。
1 仔豬水腫病被誤診為偽狂犬病
1.1 誤診原因
仔豬水腫病誤診為偽狂犬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眼瞼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腫;二是均有神經癥狀、共濟失調、抽搐和呼吸困難;三是嘔吐、腹瀉;四是近期仔豬偽狂犬病發病率較高,容易使豬場獸醫形成某種程度的思維慣性,即這種診斷慣性說得過去,大家也認可。
1.2 誤診過程
2015年4月,南京市周邊某散養戶飼養的斷奶1周的仔豬,出現共濟失調、轉圈、抽搐,最后死亡。該散養戶聽從本村獸醫的建議,立即給所有斷奶仔豬緊急接種武漢某公司生產的偽狂犬活疫苗,緊急接種后未見效果,隨后2~3 d又有4頭仔豬相繼死亡,死亡豬只膘情良好,遂來江蘇省農科院動物疫病診斷檢測中心求診。對送檢發病豬進行剖檢發現:胃壁和腸系膜呈現高度水腫,腸系膜淋巴結呈條索狀,腸道脹氣,腎臟布滿針尖狀出血點。據此,初步診斷為仔豬水腫病。
1.3 實驗室診斷
1.3.1 分子生物學診斷。將發病豬的腦、肺臟、脾臟和淋巴結研磨和凍融后,應用PCR試劑盒進行RNA和DNA的抽提、擴增并經瓊脂糖電泳,檢測豬偽狂犬病毒、豬藍耳病病毒和豬瘟病毒3種病原。結果上述3種病原的PCR檢測結果均為陰性[1-4]。
1.3.2 細菌分離培養。無菌取病豬的肝臟,劃線接種綿羊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于37 ℃恒溫箱中培養24 h后,觀察菌落在各個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挑取培養物革蘭氏染色鏡檢。結果在綿羊血瓊脂平板上生長良好,并呈α溶血,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形成紅色圓形菌落,鏡檢可見單個散在或成堆的革蘭氏陰性長直桿菌,被判定為沙門氏菌[1-4]。
1.3.3 藥敏試驗。按K-B紙片法選用10種常用抗生素對分離菌株進行藥敏試驗,結果分離菌株對頭孢噻肟和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對其余藥物不敏感[1-4]。
1.4 治療措施
對所有斷奶仔豬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注射液(上海奉賢公誼獸藥廠生產,每1 mL含亞硒酸鈉1 mg、VE 50 mg)1.5 mL/頭,對發病仔豬按20 mg/kg·體重注射頭孢噻肟。同時,在飼料中添加硒和VE添加劑。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但豬群沒有新發病例,且發病豬只無一例死亡。
1.5 誤診分析與討論
仔豬水腫病與偽狂犬病雖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仍有鑒別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發病年齡。仔豬水腫病斷奶后多發,偽狂犬雖然各年齡段都可感染,但哺乳仔豬癥狀最為明顯;二是偽狂犬病造成孕豬流產、死胎等,而豬水腫病未見母豬發病;三是剖檢。水腫病以胃腸壁、膀胱和腸系膜呈膠凍樣水腫是本病的特征,偽狂犬病則以腦膜充血、水腫,腦實質、腎臟小點狀出現和肝臟、心臟上有灰白色小壞死灶為特征。
水腫病是由小豬小腸內大腸桿菌所產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種大腸桿菌腸毒血癥,其特征為斷奶后的健壯仔豬突然死亡,瘦弱仔豬一般不發病。初生得過黃痢的仔豬,一般不發生本病。
2 仔豬球蟲病誤診為仔豬黃痢
2.1 誤診原因
仔豬球蟲病誤診為仔豬黃痢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二者均是哺乳仔豬容易感染,且患豬糞便顏色均為黃色;二是發病后二者均表現水樣腹瀉、脫水、消瘦和衰弱。
2.2 誤診過程
2015年9月,安徽省馬鞍山某養殖戶飼養的10日齡仔豬發生黃色下痢,曾用慶大霉素、恩諾沙星、頭孢噻呋等藥物治療3 d,均無效果,遂送檢1頭快要死亡的仔豬,送檢時已死亡仔豬6頭,遂請求檢測和確診。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消瘦、毛長,眼瞼輕度腫脹,排黃褐色水狀、糊狀糞便,有強烈的酸奶味。解剖病變主要為小腸黏膜出血,并附有纖維素性壞死假膜。
2.3 實驗室診斷
2.3.1 分子生物學診斷。采集發病豬的腸系膜淋巴結,研磨,凍融,應用PCR試劑盒進行RNA的抽提、擴增并經瓊脂糖電泳,檢測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豬輪狀病病毒3種病原。結果上述3種病原的PCR檢測結果均為陰性[2-4]。
2.3.2 染色鏡檢。直接刮取空腸、回腸的黏膜和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糞便染色鏡檢,均找到大量球蟲卵囊。根據以上臨床癥狀、剖檢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情況,確診為仔豬球蟲病。
2.4 治療措施
用百球清(5%三嗪酮,四川拜耳動物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口服,20 mg/kg·體重,每天1次,連用2 d。2 d后發病仔豬逐漸好轉,除1頭仔豬死亡外,未再有新發病例。
2.5 誤診分析與討論
仔豬球蟲病誤診為仔豬黃痢有時候僅從糞便顏色確實容易誤診,不過抓住各自不同特點還是可以區分開來的:一是仔豬球蟲病主要感染7日齡以上仔豬,而仔豬黃痢主要感染7日齡以內的仔豬;二是初產母豬所產仔豬,仔豬黃痢的發病最為嚴重;三是仔豬球蟲病溫暖潮濕環境多發;四是仔豬球蟲病患豬腸黏膜出現并覆假膜,仔豬黃痢患腸卡他性炎癥和黃色內容物,黏膜表面無假膜。
仔豬球蟲病于8~15日齡多發,因此又稱“10日瀉”。成年豬一般不引起臨床表現,多呈帶蟲現象,而成為本病的傳染源。尤其是母豬帶蟲,常引起一窩仔豬同時或先后發病[1-4]。上述病例中,該養殖戶連用多天的抗生素,且已用3種抗生素,就應該考慮是否有球蟲感染了,一般情況下,6~14日齡仔豬的腹瀉,抗生素治療無效,且又不出現像輪狀病毒腹瀉時的嘔吐,就應該考慮是否患有仔豬球蟲病。
3 豬弓形蟲病誤診為豬藍耳病
3.1 誤診原因
豬弓形蟲病誤診為豬藍耳病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都是不分品種、年齡均可發病;二是均有呼吸困難的臨床表現;三是二者均可導致孕豬流產和死胎;四是二者常規抗生素治療治療均無效;五是高熱和皮膚發紺也是誤診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誤診過程
2015年4月,江蘇省宿遷市某規模化豬場部分母豬出現體溫升高、呼吸困難,耳尖發紺等癥狀,用左旋氧氟沙星、頭孢噻呋、林可霉素交替注射治療,治療幾天無效,病情繼續蔓延。死亡母豬1頭,有嚴重病例3頭,遂送檢死亡母豬的內臟進行檢測和確診。
3.3 實驗室診斷
采集發病豬的腦、肺臟、脾臟和淋巴結,研磨,凍融,應用PCR試劑盒進行RNA和DNA的抽提、擴增并經瓊脂糖電泳,檢測豬偽狂犬病毒、豬藍耳病病毒、豬瘟病毒和豬弓形蟲4種病原。結果弓形蟲的PCR檢測結果為陽性,其余3種病原的PCR檢測結果為陰性[1-4]。根據上述分子生物學的診斷結果,該病例被確診為豬弓形蟲病。
3.4 治療措施
用磺胺間甲氧嘧啶注射液對發病母豬按0.08 g/kg·體重(首次量加倍)進行頸部肌注,每天1次,連用3 d,同時每1 t飼料加入800 g磺胺間加甲氧嘧啶粉劑,連用5 d。由于3頭發病嚴重的母豬已發病多日,采取上述治療措施后,仍有2頭母豬死亡,未再有新發病例。
3.5 誤診分析與討論
雖然豬弓形蟲病與豬藍耳病臨床表現有很多相似點,但仍有可鑒別之處:一是剖檢眼觀病變。豬弓形蟲病患豬肺臟淤血水腫,有光澤,小葉間質增寬,肺表面散在灰白色栗粒大壞死灶,胸腔積黃色透明液;而藍耳病患豬肺臟呈紅褐花斑狀,不塌陷;二是磺胺類藥物治療弓形蟲有效,而對藍耳病無效。
部分基層獸醫以及養殖戶一旦發現豬患病,首先想到病毒或細菌性傳染病,對寄生蟲病不重視,也是弓形蟲病誤診率逐年升高的原因所在。弓形蟲在發病晚期,由于蟲體已進入組織形成包囊,治愈率會大大降低;因以上種種原因,使得這種本來很容易治療的疾病復雜化。
4 參考文獻
[1] 孫華偉,張敬峰,趙永前,等.一起肥育豬沙門氏菌病被誤診為藍耳病的反思[J].養豬,2015(5):115-116.
[2] 孫華偉,張敬峰,趙永前,等.一起斷奶仔豬副傷寒與圓環病毒病混合感染的成功診治[J].養豬,2015(2):116-120.
[3] 孫華偉,趙永前,茅愛華,等.某豬場豬瘟與豬巴氏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5):80-81.
[4] 孫華偉,趙永前,茅愛華,等.豬丹毒病原分離鑒定及防治[J].養豬,2014(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