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楠
摘 要:近些年,在城鎮化的背景下,文化遺產的保護得到了社會的重視。傳統數字化技術面對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去保護、搶救大批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借鑒自媒體的概念,提出基于LuxRender的系統平臺,方便文化遺產傳承人完善與保護文化遺產,擺脫數字化技術中對專業設計人員的依賴。
關鍵詞:數字化;文化遺產保護LuxRender
工業革命后,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各種產業不斷地向城市集中,城鎮化趨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其中,陸續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自然環境的破壞、社會問題叢生等。面對這些問題,歐美對舊城區的保護與延續做出了相當合理的規劃。這一點體現在近代工業革命之后。城鎮化過程中,歐美對其文化的延綿與傳承都給予了相當的重視,直至如今,米蘭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建筑依然矗立在大地上。歐美的城鎮化實際上在拆除舊城區的過程當中,盡量保留了其歷史及文脈。
區別于歐美的城鎮化,我國的城鎮化模式,以政府為主導,突出了政策上的創新和穩定,宏觀上把握一定的平衡,實現經濟增長中的公平與正義,降低快速發展中的社會矛盾與分化。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會議著重指出,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國內外逐漸重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例如,日本引入了歐美保護文化遺產的登陸制度,西方國家制定保護文化遺產的相關政策與法規,并設立相應的機構,甚至法國成立了“文化遺產日”,極大地推動和促進了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2012年,我國政府啟動了全國范圍內的傳統村落全面調查,截至2013年10月,已有1500余個村落被納入了保護名單,這是我國在文化建設上邁出的一大步。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進一步指出,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制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抓緊把有歷史文化等有價值的傳統村落和民居列入保護名錄,切實加大投入和保護力度。
保護古村落已經成為普遍的共識。單從中國傳統村落著眼,我國城鎮化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傳統村落所承載的歷史文化,隨著中青年逐漸融入城鎮,一方面增強了城市的特色產業和創新能力,一方面傳統村落的文化正在遭受侵蝕。在城鎮化過程中,非物質的文化遺產由于大量中青年涌入城市,造成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傳承不濟,也由此引發空巢老人等問題日益凸顯。物質文化遺產,在城鎮化過程中秉承“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理念,力求做到以保留最大化、改變最小化為前提,提高城鎮化水平。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以“盡可能”三個字來表述城鎮化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
我們身處于數字化的時代,在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應用上已經日趨成熟。數字化技術有效地應對城鎮化過程中的新環境、新問題,通過數字文本的記錄、圖像記錄、聲音記錄,輔以相適合的圖形繪制技術,配合三維軟件、后期處理軟件制作出精細的數字虛擬模型、動畫等。源于數字化,在展示上也有多種渠道如刻錄宣傳光盤、網頁展示等。如此,借助數字化技術,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得以保留。
目前,運用數字化技術保護文化遺產的人不在少數,相關研究與論文也不少,小到挽救某類建筑的風格,大到建立大型數據庫供圖書館、博物館等收藏。物質文化遺產能通過虛擬現實做到,如建筑等;而抽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可通過視頻的錄制、聲音的采集等技術做到,如戲曲等。技術的進步,反哺文化建設。出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思想新視野,我們認識到社會發展過程中文化遺產所面臨的危機,運用數字化技術能及時搶救了大批有價值的文化遺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就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來講,單純的視頻拍攝、虛擬現實等,缺乏全方位的整合。
本系統的建立受啟發于谷歌衛星世界地圖。它獨樹一幟,能真實地展現地球某個位置360度的全景效果,并能以一個人的普通視角觀察周圍環境。其數據由當地人采集,然后上傳至谷歌服務器,谷歌加以分辨與整合,便有了谷歌衛星世界地圖。世界上谷歌目前約有5萬臺大型服務器,這些數據分別存儲在不同的服務器中。如此,地球成為一個大家庭,每個成員都可以上傳自己的家里的布局、所在的街道,生活的習慣、喜歡的戲劇,以及種種感受與思考。這些數據五花八門且具有相當龐大的規模,如果利用得當能解決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與搶救存在一定偏差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基于LuxRender的系統平臺,傳統村落的村民、學者或者外來的游客等,可以添加內容進入該平臺下的數據庫。這些內容不僅包括自己家的房屋、對面的街道、電線桿與農田等,同時親朋好友之間的禮儀等社會關系與傳統服飾與民族特色等,也能生動詳細地被當事人記錄下來。數字化技術,不僅僅是錄制圖像、聲音并通過軟件還原傳統村落,更多的是讓每一個村民參與進來,還原傳統村落的面貌,如房屋、農田、器具等。同時,以一種自下而上的方式,通過村民自己的回憶、感受、思考交互式的反饋到本課題平臺,通過差異化比較與整合,傳遞給主導城鎮化的政府部門與廣大民眾,提高政府與民眾的互動性。如此,廣大群眾與主導城鎮化的政府以一種互動的方式,避免了政府單方面聘請相關人員記錄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價值所存在的偏差。
系統基于LuxRender,以替代專業人員使用的3DMAX、MAYA等軟件。由于是開源的,LuxRender比傳統三維軟件具有更多的優勢,尤其在真實對象的重構方面,提高了重構效率。Luxrender基于物理模型模擬光線的流動,可以繪制出照片級的圖像。用戶僅需設定場景描述文件,主要包括對幾何模型、材質、光源信息的定義。而傳統的方法,通常是設計人員與傳承人溝通,對文化遺產進行再創作。創作就意味著加入了主觀的情感,而創作人并非文化的傳承人,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對文化遺產的理解產生一定的偏差。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提出基于LuxRender的平臺,它的簡易使用極大地擴大了用戶群,擺脫對專業設計人員的依賴。文化遺產中蘊含的人生觀、世界觀將由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自己來完善與保護。政府不再以主導地位的姿態出現,轉而輔助當地人民保護他們的文化遺產。當地民眾通過視頻、文字、語音等,從多個角度描述節慶、祭祀等一般性的社會活動,多樣化保存村落中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