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數碼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攝影擺脫了傳統的框架與角色,在創作手法和藝術觀念上也發生著極大的改變。文章在理解數字技術與攝影藝術的基礎上,探討數字技術在攝影中的應用以及數字技術對攝影創作的影響,從如何推動攝影的現代化創作理念、促進攝影的大眾化創作實踐、攝影藝術語境的重構三個方面分析了數字技術對攝影創作的重要意義,以期給攝影愛好者或專業攝影人士一些可供參考的借鑒。
關鍵詞:數字技術;攝影藝術手法;攝影創作
1 數字時代下的攝影藝術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攝影的發展自始至終可以說是一場技術的革命。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日本在照相機上使用了半導體電子技術,使得以后的照相機的發展朝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攝影技術有了更多的科技支持。在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推動下,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攝影藝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傳統攝影中以光學成像和化學顯影為基礎的攝影技術受到現代數字技術的洗禮;攝影技術從前期的構圖與拍攝到后期照片的處理、合成與文件儲存、打印輸出等一系列操作都離不開數字技術。
不同于以審美為目的的傳統藝術攝影,數字時代下數碼攝影的拍攝不再局限于只能拍看得見的東西,通過數碼合成技術還能制作人們想象中的東西;不僅能拍生活中我們感知到的東西,還能將我們體會感悟的東西形象地“拍攝”(合成制作)出來。這種攝影技法的變化,不僅是傳統攝影表現手法的進一步豐富,而且使攝影者的思想、觀念得到更完美的表達,延展了攝影創作的范圍,使得數碼攝影具有無限的可能。
2 數字技術對攝影藝術創作的革新
自從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電腦以完全超出人們想象的速度迅猛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媒體技術迅速發展,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社會政治、經濟、軍事、人類的文化和藝術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數字技術。
數字時代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方式在數字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強烈沖擊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技術使傳統的文學、繪畫藝術、音樂以及電影、攝影等作品都能夠轉變成數字化作品,使得作品能夠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更加快速并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同時,整個藝術生產和藝術消費觀念在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的影響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藝術來說,首先,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像網絡時代下這樣低的出版“門檻”,人人可以創作藝術,人人可以成為藝術家。其次,觀眾與作者的交流變得更加自由,但是,兼通科學藝術的人才在數字網絡時代卻顯得尤為缺乏。對于攝影界來說這是個數字技術對圖像的拍攝、后期處理以及傳輸等方面都給予了革命性的變革的新時代。一方面,在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數字圖像的操作和后期處理都變得簡單、快捷。另一方面,隨著數字軟件的廣泛使用,有大膽者為了使作品更加優秀而對作品原有的結構進行元素的移動、拼接,原本的游戲規則開始發生改變。
2.1 數字技術對攝影創作真實性的改變
長久以來,攝影創作都被人們看作是一個能夠精確還原客觀對象的技術手段,人們已經接受它真實再現客觀事物的這種藝術形式。也就是說,攝影創作的對象都是客觀世界中真實存在的,攝影只是通過某種技術復制還原某個時間或空間中靜止或運動的事物。正如攝影師羅蘭·巴特所認為的,“曾經存在過”才是攝影的真正價值。作為大眾媒體,攝影與其他藝術不一樣的是,攝影的創作過程是客觀的,以真實存在為基礎,它的價值就體現在它的真實性上,從而使它積累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數字技術的出現使得攝影作品的真實性受到強烈沖擊。Photoshop等圖像處理軟件的過度使用使得事物本身真實的面目大打折扣。各種編輯軟件的使用可以很輕易地將各種不相關的元素整合到同一件攝影作品里,傳統攝影創作作為真實記錄的證據觀念被數字技術徹底改變。
數字技術能夠通過各種圖形處理軟件將相機拍攝的素材快速拼接整合,成為與原有圖像截然不同的圖像。傳統攝影創作中的圖像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已經從原來的大小、色彩、光影等各種固定形態中解放出來,數碼模塊的不斷重復組合、排列也取代了原來的沖洗放大。圖像的所有屬性都可以通過數字技術改變,從修正曝光不足、暗色、偏斜到增加色彩、改變大小和橫豎等等,都可以做到。在數字攝像藝術環境下,攝影師在拍攝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不再是后期底片圖像的處理,因為后期的圖像處理更多的是采用PS等軟件來進行。在數碼技術的影響下,攝影創作已經由之前為了還原藝術本源,變成對新的藝術形象的再創作,這是攝影技術向攝影藝術提升的新階段。
2.2 數字技術豐富了攝影創作的表現手法
不同于傳統攝影的以光化學為基礎的銀鹽反應成像,基于數字技術圖像處理下的攝影創作是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支持下形成的位圖圖像或矢量圖。原始圖像在曝光度、對比度、色彩的飽和度等方面都可以通過后期的數碼暗房制作出來,達到完美的程度,從而大大豐富、提高了攝影的創作表現手法。
數字技術下的攝影是通過內置于照相機里的CCD感光元件進行拍攝,通過數碼相機的鏡頭攝入圖像,然后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并加以儲存,再經過相機電路里的各種運算器轉換為數字圖像文件。同樣是光線透過鏡頭,數字技術下,光線經由鏡頭直接射入半導體元器件內,再通過感光單元轉換成為與光學圖像中各像素對應成正比的圖像像素集合。這一數字成像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膠片通過感光乳劑在鹵化銀作用下將各種光線強弱變化的信號通過晶體的變化與聚集多少顯示在膠片上,再將膠片放入藥劑中進行顯影與定影,最終成為金屬顆粒物的聚解體,成為影像的成像原理。由于數碼攝影的照片采用計算機轉碼技術轉換成為位圖圖像,減少了失真,可以極大地提升影像的色彩和清晰度。
同時,數碼相機就相當于一個影像傳感器,將接收到的光學攝入轉換成電荷包,在中央處理器中作了信號處理后再轉存到各類存儲器中。在數碼相機上,對于光線的接收僅僅通過感光單元完成,其對于光線的色彩識別能力并不存在。一般情況下通過馬賽克技術,在圖像傳感器單元的前面加上濾色鏡,從而攝入的色彩在紅、綠、藍濾鏡的有規律排列下,形成規則的排列體,經過加工程序后,由相機的中央處理器給出每個感光單元對應的位置,得到加權排列序號。這樣的信號就囊括了亮度信息以及色彩信息。最終這些信息將匯總后由圖像處理引擎得到復原圖像,也就是最終的圖像信息。這樣一來,色彩還原的過程就從傳統的成色劑顯彰變為在數字技術下,由計算機來處理。對拍攝圖像色彩效果的全還原過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攝影技術的色彩還原能力。
總而言之,在前期的拍攝過程中,數字技術下的攝影創作,其成像的原理和成像的過程在本質上與傳統攝影技術存在著差異,由于數字技術完全是通過電腦計算的方式進行感光轉化,從而使圖像清晰度得以提高,感光度得到提高,色彩還原更加逼真。數字技術下的攝影技術由于其成像過程基本是由相機中的圖像處理程序控制,從而使其拍攝形式變得簡單便捷。所以,隨著計算機的圖像處理程序進步,數碼還原的顆粒變得越來越細小,從而使圖像變得越來越精細,當數字技術下圖像還原的顆粒大小達到人所能分辨的極限之后,圖像就會被精確地還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清圖片。
2.3 數字技術對攝影藝術的提升與促進
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數碼拍攝工具的不斷更新為攝影藝術創作增添了語言。每一種相機、每一組鏡頭都在攝影藝術創作中具有自己獨特的特性。已經顯而易見的是,通過顯微鏡可以使我們看得更精細,利用望遠鏡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高遠,醫學內窺鏡的使用可以讓我們看得更深入,X光攝影可以讓我們看得更加透徹,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為人類打開了新的視覺世界,也勢必影響到人對于自然界和未知領域的理解,并進而促進攝影藝術手法的創新。在電腦系統和圖像處理軟件的幫助下,數碼攝影獲取的影像可以輕而易舉地創造出數字化的藝術圖像,使得數字圖像技術在造像方面開創了新的天地。這種作品包含了創作者獨特的審美經驗、社會感知和特有的形式語言,亦真亦幻。作品傳達的是感知世界和認知世界的新視角和新方法,展現了無法預計的未來空間,甚至可能“無中生有”。最重要的是,數字技術下的影像處理讓藝術家有了對作品的主控權。不僅可以對整體光影和色彩進行變化和調整、允許藝術家用接近繪畫的形式對影像作品進行處理,還可以利用Photoshop軟件將影像扭曲、復制和變形,使得攝影藝術從一種技術性的工作提升到創作的層次。這種隨性的創作方式可以讓藝術家們利用他們在其他視覺領域的專才與攝影相結合,使得他們在藝術創作方面的眼界與企圖得到充分發揮。數字相機系統中一個很重要的性能就是電腦的數字處理能力,利用電腦的數字處理能力可以對圖像信息進行加工、修改、編組。例如,Photoshop這種數字圖像處理軟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憑借其功能的強大以及運用的廣泛,給數碼攝影技術帶來了廣闊的前景。
3 數字技術促進攝影藝術手法的創新
當數碼相機、數字攝像機、智能手機等大量數字攝像設備,越來越多地成為攝影愛好者拍攝作品的首選時,數字技術對于攝影藝術手法的創新意義也逐漸在現代攝影理念的更新、大眾攝影的理論實踐、攝影藝術語境的重構等多個方面得以展現。
3.1 數字攝影拓展了攝影創作空間
數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數碼圖像處理技術深入攝影創作領域,使得數字時代的攝影理念開始不斷變革,逐漸拓展了攝影創作空間,形成了現代攝影創作的特點。
首先,數字攝影不僅在攝影構圖、攝影行為、攝影內容上追求真實的視覺效果,而且注重對攝影者真實心理的過程再造,更加尊重攝影者的感覺心理。例如,在廣東省中山市2009年4月舉辦的《構筑的解構》攝影作品聯展中,香港攝影師吳琪鴻對美國西雅圖的音樂體驗館一組建筑群運用主觀審視的拍攝態度開展全景拍攝。畫面中的建筑物被攝影師運用數字技術刻意加以刪減,以自我的直觀感受代替原建筑的外觀視覺,用全新的視覺體驗表達出拍攝者外化的內心情感,使得整個建筑物產生有別于慣常思維的美。
其次,在攝影創作過程中,攝影者把追求視覺效果的搶眼與出位作為現代攝影創作的目標,更加注重對個人風格與個性特征的表達與塑造。在攝影構圖方面逐步呈現出國際化趨勢,力求與國際接軌。基于此,數字攝影在拓展了攝影創作空間的同時,對于攝影者操作數碼設備的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利用數字時代的這些設備拍出好的數碼攝影作品,攝影者不僅要熟悉和掌握傳統攝影創作的那些基本技巧,還應該會操作、設置數碼設備的各種參數,掌握現代數字攝影技術,要具有更為開闊的創作思想,更多地考慮數碼后期制作的需要,為后期創作采用多種藝術構圖形式,盡可能拓展拍攝行為,實踐適合數字攝影的創作技巧,為數字攝影提供更為廣闊的藝術發展空間。
3.2 數字攝影促進了攝影創作的大眾化
攝影創作實踐受數字技術的影響越來越深入,攝影創作已經逐漸從以前只為少數專業人士所擁有逐步走向大眾化、非專業化時代。盡管攝影器材的性能越來越好,價格卻越來越便宜,再加上攝影行為的隨意性,以至于到后期圖像處理的大眾化普及,已經全面鋪開:攝影,在數字化時代真正走近普通大眾,人人都是攝影者。
數字攝影器材的性能越來越智能化,使得普通大眾也能輕松設定控制,便捷地設置那些原先需要通過拍攝技術和拍攝經驗才能控制的攝影數值,如光圈值、曝光度、景深等,使得亮度平衡、顏色搭配、明暗對比等專業問題可以利用相機的智能設置輕易解決。在后期圖像處理方面,尤其是如美圖秀秀類的大眾化數字圖像處理軟件,更是可以讓拍攝者通過個人喜好,利用軟件內置的命令輕松編輯,得到專業的攝影效果。
3.3 數字攝影重構了攝影藝術的語境
在傳統攝影階段,一張圖片是否精美取決于攝影創作的表現能力,與拍攝者攝影手段的高低、拍攝設備的好壞、暗房加工的技巧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需要攝影創作者通過自己的拍攝技術,在長期的實踐中探索屬于自己的攝影藝術語境。數字技術出現以后,傳統攝影藝術語境的情節創設被數字攝影藝術通過數字技術所替代。在數字攝影藝術的構成中,前期拍攝作為攝影成像的基礎,完全可以把后期圖像處理制作為提升途徑,重構了數碼攝影藝術語境,可更好更精確地凸顯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更直觀地表達攝影者的思想內涵。
隨著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在數字技術支撐下的時空錯位、空間置換、虛構寫實、混合蒙太奇、現實荒誕等藝術創想,今天實現這些技術已經變得易如反掌。在強大的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支撐下,數字攝像顛覆了傳統攝影藝術的語境結構。多媒體技術的強大與快速發展,加上技術入門的便捷性,讓攝影藝術的藝術語言形式得到快速增長,讓攝影藝術的語境得以重構,數字時代的攝影藝術風格也因此得到不斷創新與再創造。在數字攝影技術的支撐下,觀者可以通過直觀感受攝影圖片,探索分析攝影師是如何挖掘數字技術潛能的,可以通過對一幅幅精美圖像的欣賞,觀察攝影者獨特的視角,直觀地感受客觀的事物與攝影者內心的主觀意識是如何完美地融合、展現的。觀察者通過解構攝影藝術語境,了解攝影者用畫面演繹心靈,與自然和諧、共通的攝影藝術之道。
4 數碼技術在攝影藝術手法創新中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攝影家甚至攝影愛好者或影像制作者,不斷應用和挖掘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創新攝影藝術手法,使數碼技術在攝影藝術手法創新中得到新的發展。例如,徐冰利用互聯網和圖像處理技術創作的《地書》成為一種網絡標識文本,可以讓不同地域、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無障礙地閱讀。隨著最新科技的發展,用數碼技術來創作藝術作品將不再是藝術家和策劃者的專利,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最新技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數字技術也是藝術的,誰會否認科學家愛因斯坦不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呢?
美國的谷歌地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數碼照片,是大家日常出行中使用的最多的“照片”,只不過大家對這張照片熟視無睹,沒有意識到而已,這難道不是谷歌的藝術攝影作品嗎?由于隨身攜帶的便利性以及成像質量的不斷提高,手機拍攝已趕上甚至超越了普通數碼相機,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數碼攝影市場,成為又一個數碼照片造圖工廠。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手機的拍照功能已經今非昔比,在具有豐富功能的智能機出現之前,專業攝影師需要配備豪華設備,費盡心機才能獲得攝影圖片,現在只需在手機上選擇拍照模式,然后按下“拍攝”按鍵就可以輕松實現。在Build 2016大會上,微軟發明的全息AR眼鏡Hololens開始正式發貨,這個可以被視為VR和AR疊加的設備,是一部能夠帶來全息影像的計算設備,其使用體驗令人驚嘆。Hololens眼鏡是目前唯一一部不需要外部攝像頭、線纜、手機,也不需要連接PC就可以提供自然全息計算的設備,可以通過全息影像為用戶提供沉浸式體驗,而我們看到的周圍的景象都可以被拍攝為照片。可以想象,未來更智能、更高級、更為我們想象不到的技術會逐一出現,也會為攝影藝術的創新發展帶來無法預估的新視野。
隨著攝影藝術手法的變化,數字化攝影設備操作簡單,數字圖像處理簡便快速,為藝術家們帶來了更為大膽的創造力。所以,當代攝影作品出現了一大批新的藝術出現形式。攝影由從前傳統意義上的“照相”逐漸演化為今天數碼時代的“造像”,直至發展到攝影師可以無中生有創作出“虛像”。運用最新的數字技術,攝影藝術家以與傳統攝影完全不同的方式開展攝影創作,可以隨心所欲地制作出數字圖像。數字化的藝術攝影將衍生出更加炫目耀眼的數字圖像處理藝術。依靠計算機的圖像處理技能,創作者把鼠標和鍵盤當做畫筆,用顯示器當畫布,完成一些巧奪天工的作品。
5 結語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從傳統攝影器材的使用變革,到現代數碼產品升級換代更新不斷,在當今數字化、網絡化時代背景下,攝影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不僅是作為大眾攝影藝術的普及和實踐,顯得越來越緊密與精細,更成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促進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一枚硬幣總有兩面”,數碼技術給攝影藝術帶來全新變革的同時,也給攝影創作的真實性帶來了信任危機。因為在傳統攝影創作時代,用膠片影像記錄的事實和客觀世界是真實的、世界的、本質的。數字技術環境下的攝影創作不再拘泥于攝影的傳統本質屬性,而是在重新建構攝影語境的前提下,賦予數字攝影更多的表現手法,為影像的創作、傳播和使用帶來巨大變化。從而促使作為未來視覺文化主力軍的攝影藝術不斷為視覺文化的傳達、創新、傳播作出新的變革,進一步鞏固攝影藝術在社會主義文化建構中獨特的社會地位與藝術價值。可以預見,數碼時代對人類文明的沖擊以及由數碼攝影設備帶來的技術性變革,必將伴隨著攝影人的不斷開拓,隨著攝影師對攝影技術的傳承與創新,帶來攝影創作手法的全新革命,數碼攝影藝術必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發展和發揚,并為攝影者和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極致體驗。
參考文獻:
[1] 蘇珊·桑塔格(美).論攝影[M].黃燦然,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2] 周祥蕾.數字攝影技術影響下的傳統攝影發展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06).
[3] 顧錚.作為新學科的攝影史:歷史、現狀與反思[J].文藝研究,2010(08).
[4] 毛麗.傳統攝影與數碼攝影的相互依存[J].中國地市報人,2011(09).
[5] 潘前波.基于數字攝影對傳統攝影影像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1(21).
作者簡介:田明潔(1975—),男,上海人,大專,博物館館員,研究方向:文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