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階層、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人對文化,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理解。而文化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生活,可以通過科技、工藝等手段影響文化思維建設,甚至可以通過視覺影響人的知覺和心理。旅游工藝品中的文化思維,包含了產品行為文化、物質生產文化和人文精神文化?,F今,市場旅游工藝品風格相仿,外形相似,從根源上說,就是文化思維的某種缺失。
關鍵詞:文化;思維;旅游工藝品
在旅游市場異?;馃岬慕裉欤鞣N帶有鮮明當地風格的旅游工藝品玲瑯滿目,而相當一部分游客都會適當地從景區帶回些許紀念品。這些紀念品從表面上看,帶著明顯的當地文化特色,而從本質上看,就能發現這些紀念品的跨區域性相對模糊,這種模糊性,從根源上說,就是文化思維的某種缺失。
想要了解旅游工藝品中的文化思維,首先要了解的是文化本身。英國學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第一次給文化下了定義:“文化,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已經作為社會成員所掌握和接受的其他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1]不同階層的人、不同種族的人、不同國家的人對文化,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理解。文化可以在潛移默化下影響人的生活,通過人的眼睛和大腦,形成許多特有的圖形和樣式,也就是說,文化可以通過視覺影響人的知覺,并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讓同一種物體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圖形樣式,甚至還包含了味覺在內的其他感官感知。
而文化思維可劃分的范圍太過廣泛。在旅游工藝品設計中,文化思維主要是指當地的產品行為文化、人文精神文化和物質生產文化。由于文化思維的存在以及在工藝產品中的作用撐起了旅游工藝品市場,所以從根本上說,在旅游工藝品市場中,文化思維決定了旅游產品的樣式。因此,合理、健全的文化思維建設對于整個旅游產品市場來說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1 構建產品行為文化(建議作者具體分析如何構建)
產品行為文化,簡單的說,就是旅游工藝品的產品文化,包含著工藝品的外形文化、原料文化、工藝文化和手法文化等。
構建產品行為文化。首先,需要的是構建工藝品自身的地域特色,提升工藝品的外形美觀度、原料的普及性和工藝的持續性。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各民族的傳統手工藝的生產格局、產品結構、工藝思想風格等,都具有顯著的中國本土地域特色。鴉片戰爭之后,受西方文化沖擊,民族工藝品已經開始不再純粹地表現本土的工藝文化,開始走中西結合的路線,而在工藝手法上,傳統手工藝也漸漸地失去了主導地位。詩人卡比爾說過:“只有在單純的器物之上,才會有最復雜的美存在”。[2]莊子認為心手相應,技巧應符合思維,現代旅游工藝品設計應把設計回歸到民間,從民間需求中發現產品本身的行為文化,通過當地獨有的原料或外形、手法等,提升工藝品的特色性和外觀性,從文化內涵上,構建特色文化,并在技術和材料層面中做好選擇。材料是一切工藝行為的基礎,材料的可重復性和延續性的使用,不但可以在原料源頭上減少損耗,還能在環境保護上帶來新方向。其次,從文化的傳承性中,構建產品行為文化。各個地區也許在技術和經濟水平上相互接近,但是所傳承的文化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呈現了各種不同的文化。傳承不是守舊,旅游工藝品可以具有承載當地文化和溝通游客之間的良性吸引力的作用,工藝品的設計活動,從根本上說,其實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它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某種需要。因此,旅游工藝品的產品行為文化,可以在原料、外形和工藝手法上,繼承地域文化的基礎上,提升地域特色。另外,可以通過市場的調節、先進的產品工藝和原料提煉技術等方面來增加產品的競爭力,更需要從旅游市場中尋求機遇,才能讓旅游工藝品市場,走向合理性、延續性和獨特性。
2 物質生產文化的健實
物質生產文化,包含著科技文化、制度文化等。
回顧中國的工藝歷史,我們能看到中國最早的傳統物質文化,最初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產和生活需要而進行的造物活動。在古代中國,科技技術的發展受制于封建文化,皇權文化又代表著制度文化,這種集中制的皇權思想制約著底層工藝品的發展,如龍飾在封建時期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平民百姓是絕不可以逾越。而在制度的建立方面,唐、宋時期,開始在前代的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手工業管理制度,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和監督,并通過繁密的層級管理制度和分工管理制度掌握和壟斷了優秀工藝。
現今,在旅游市場上,在旅游工藝品的整體發展中,我國的旅游產品銷售收入,僅占全部旅游收入的20%左右,這個數據相對歐美,甚至東南亞地區來說都是較低的。原因正是,由于旅游市場,缺乏健全、合理的旅游規范制度和文化制度。在科技文化方面,新的旅游文化體系,需要通過以人為本、綠色設計為理念進行構建??萍嫉陌l展讓良好的工藝產品得到批量生產,在提高旅游工藝品生產速度的同時,提高旅游工藝品的技術含量,著眼于地域文化根源,合理地通過科技技術,提高產品外形和材料的地域含量,獲得完整的旅游工藝品產業鏈,讓旅游工藝品市場健康發展。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工業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旅游工藝品制作者的職能更加模糊。旅游工藝品的創造需要國家和地區,建立合理的規范制度;建立分層管理機制和分工機制,職權分明。通過制度的分層管理,提高旅游工藝品產品的地域競爭力,保障旅游工藝品的各地域文化傳承,在符合不同社會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基礎上,通過制度的保障,使之不再受限于技術,在經濟條件以及傳統和時代上,更不用受制于旅游市場的盲目跟從,提升旅游工藝品的地域競爭力。
3 人文精神文化的提升
提升人文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物質生產文化的健實和產品行為文化構建的基礎上的。在旅游工藝品市場中,有個現象值得深思,那就是廉價心理。這里包含著兩個內容:一是工藝品創造者的廉價心理。旅游市場是個龐大的利潤市場,在工藝走向機械化的今天,廉價工藝品的大量產生,已經不再是工藝品設計者所能決定的走向,而是市場給予這個設計的定位。南泉禪師曾回答別人的提問,什么是道,他回答:“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那就是不要用特殊的心理,去暗示所要獲得產品的美感,只需要通過自己的心、自己的眼睛,認真感悟產品的魅力就可以了,更不要為了利益來創作產品。因此,提升自我精神文化素養,也是提升旅游工藝品外形的基礎。二是消費者的廉價心理。國人的旅游消費觀念,在近幾年,一直走入一個誤區,這個誤區就是,既然是旅游,就需要有當地特色或文化內涵的產品做紀念,而這些產品不需要太貴,工藝也不需要太復雜,只要能承載著自己旅游的精神紀念即可。因此,廉價的旅游工藝品就此產生,簡單的說,就是人文精神文化的缺失。
旅游工藝品設計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其實在傳統上講,應該就是“天人合一”的觀念,體現的是物化自然和人化自然的高度和諧。而對中國設計藝術領域的影響較深的,應該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它們貫穿了整個歷史時期。儒家和道家都強調和諧,區別在于,儒家強調中庸、無為之道,追求外在形式的和諧,儒家是理性的,在文化上倡導美善合一,強調藝術對社會的積極作用。[3]道家強調萬物的和諧統一,追求內在精氣神的和諧,道家對于文化觀一直采取的是辯證思維的理性方式。而在旅游工藝品中,精神文化層面講究的是功能、心理、造型、思維等全方位的和諧,而精神層面的提升,也會相對應地提升整個旅游工藝品市場的文化格調。同時,旅游工藝品造型的雷同,文化層面的缺失,科技的進步都讓人們對于機械化的產品需求逐步下降,機械化的制作也讓旅游工藝品創造者,缺乏創作的激情。當社會的物質需求,從心理需求上進一步升華后,美的精神層面自然就升級為物質層面,這時候的物化性心理,便占據著主導地位,產品的外形自然就會獲得提升,物質生產在精神文化的帶領下,就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選擇合理、合適的旅游工藝品,需要在消費者市場和供應者市場共同作用下發展,精神文化的提升也需要各方共同發展。
4 結語
反省現在旅游工藝品市場的現狀,我們能看到許多問題:時代的快速發展、工藝產品設計的創意萎縮、地域性特色的流失、機械化批量生產的盛行等,這些都讓旅游工藝品市場良莠不齊。因此,工藝應回到民間,通過消費者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發展,來對混亂的旅游工藝品市場進行整合。我們在接收傳統思維的同時,需要結合現代物化文化思維,提升旅游工藝品創造者的人文精神文化,構建合理的產品行為文化,完善和健全旅游市場的制度文化,這是旅游工藝品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M].連樹聲,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871:1.
[2] 工藝之道[M].柳宗悅,徐藝乙,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5.
[3] 趙克理.順天造物[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28.
[4] 尼克·馬洪.創意思維[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5] 徐雯,呂品田.傳統手工藝[M].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
[6] 程樂華,楊浩鏗.物化思維:發現心理學藝術化[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林曉波(1982—),女,福建仙游人,藝術碩士,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講師,主要從事視覺傳達設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