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傳統宗教文化視閾下的非洲面具藝術

2016-10-20 03:32:05隋立新
藝術科技 2016年5期
關鍵詞:文化

摘 要:非洲(本文中非洲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即黑非洲)面具,古樸凝重,耐人尋味,以夸張的造型、多變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內涵成為黑人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是世界面具文化發展最為突出和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與傳統宗教和祭禮儀式密切相關。盡管目前非洲傳統社會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是很多部族依然奉行傳統宗教信仰,面具也仍在某些傳統宗教儀式中繼續使用。在缺乏語言文字的非洲傳統社會中,面具曾以獨特的宗教文化內涵和藝術語言發揮了“如同西方社會中的文學、世俗的歷史和文獻及教會的法案所起的作用”,[1]從而成為非洲黑種人傳遞信息、寄托愿望、交流知識、承傳文化、凝聚精神的重要媒介之一。

關鍵詞:非洲面具文化;傳統宗教

1 非洲面具文化的淵源及主要分布地區

非洲氣候炎熱潮濕,蟲蛀破壞嚴重,木雕不易保存,有些面具在完成使命后即遭棄之,加之缺乏文獻資料記載,非洲面具究竟起源何時已難稽考。研究表明,世上現存的面具實物不超過二百年。[2]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非洲很多地方發現了大量史前巖畫,在巖畫數量比較集中、表現內容極為豐富的撒哈拉地區和南部非洲,均發現有佩戴面具的人物形象:有佩戴著面具趕牛的人物形象(約公元前9000~前6000年,距今約12000~8000年前),有佩戴面具人物正在進行交戰的場景,還有佩戴著面具人物進行繁育祈求的活動……這些豐富的巖畫遺存不僅為探尋非洲面具的發端、發展及分布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而且顯示了面具原始形態和現代形態的淵源關系。根據對大量佩戴面具人物形象的史前巖畫的分析可以推斷出,非洲面具大約始于久遠的公元前,并且,通過對巖畫中人物所戴面具的式樣以及人物身上的裝飾圖案,與現今西非和中非一些地區黑種人仍然流行的面具和文身習俗的比對研究,可以判定這些巖畫的作者除了是原居住在撒哈拉周圍的北非居民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后來遷徙到黑非洲的一些黑色人種部族。[3]這表明,從遙遠的古代起,就有佩戴面具舉行巫術活動和宗教儀式的傳統,面具被認為是和神靈溝通交流的媒介,具有捕捉并控制生命力的能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特殊、復雜的自然環境、經濟方式和社會結構都對其文化藝術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作為寄托著非洲黑種人質樸情感和理想愿望的面具藝術,它和人們的宗教信仰、傳統觀念息息相關。距今約20000~120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晚石器時代,晚石器時代的根本性標志是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和經常處于遷移狀態中的狩獵經濟和采集經濟活動相比,農業經濟的重要意義在于人們開始在自然界中創造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從生產方式到居住方式上,非洲黑種人的生活都固定下來,并且和季節、生產周期的輪回緊密相連。于是,祈求豐產的土地崇拜、生殖崇拜活動,有關祈雨、播種、收獲的農業生產儀式,以及對祖先及創造物崇拜的精神追求應運而生。這些以農業生產為中心的精神文化活動,不僅承載著黑種人的宇宙觀、價值觀、倫理觀、宗教觀等文化觀念,也反映出社會規范構成的內容。其豐富的內涵成為非洲面具藝術的文化本源及核心,無論是社會功能還是審美意念,非洲面具藝術都和傳統宗教文化相契合,因而具有強大的現實性和生命力。

非洲面具藝術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和中部。從事農業生產的部族中,雖然所處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傳統有所不同,但各部族在社會發展、經濟類型和精神文化方面具有頗多的相似性,形成在非洲傳統造型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面具文化景觀。使用面具的部族主要包括班巴拉人、多貢人、塞奴福人、丹人、鮑勒人、古羅人、貝德人、古諾人、格勒波人、貝斗人、博博人、摩西人、巴加人、基西人、約魯巴人、伊博人、伊比比奧人、伊多馬人、埃科伊人、巴蒙人、芳人、普奴人、門德人、巴特克人、萊加人、庫巴人、巴盧人、喬克維人等。其范圍大致包括馬里、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幾內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喀麥隆、加蓬、塞拉利昂、剛果、安哥拉等國家。

2 傳統宗教是非洲面具藝術的文化基石

非洲傳統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建立在一定血緣關系為紐帶的部落制基礎上,它以人的精神需要為基礎,體現了一種社會-宗教的、井然有序的、集體的而非個人的、協調一體的社會方式。[4]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區山地、荒漠廣布,土地貧瘠、干燥高溫、降水稀少、植被貧乏、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水平落后,部落成員的生活之需經常得不到滿足。為了生存,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聯結在一起的部落成員必須緊緊依賴部落組織,“它因此是一種在其他民族中罕見的相互依靠的獨特的自然和社會秩序。保證所有的人有生存的可能,便于每個人建立和保持一個家庭,不使任何人挨餓或陷于悲慘境地,離開了整個氏族,就要挨餓和貧窮,而破壞氏族制度必將導致完全混亂,個人將失去他的社會保障……”[5]這種個人命運和部落共同體休戚與共的依附關系,決定了無論在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方面,部落都對成員構成強大的向心力和約束力。這種向心力和約束力是通過宗教儀式、神話傳說等形式,以及部落成員的守則意識,知行合一的身體力行這一綜合的文化機制來進行控制的,從而強調本部落的神圣性,將部落成員在政治上、經濟上和精神上凝聚在一起,由此強化他們的集體認同感和對部落組織的效忠,鼓舞成員克服困難,增強信心。在黑非洲傳統社會中,與宗教相關的事物非常多,誠如馬林諾夫斯基所言,“子女降生的禮,成童入世的禮,人死以后的喪禮、葬禮、悼傷、追慕、祭祀,以及圖騰等禮,無一不是公共的、集合的;行禮的時候,常影響了整個的部落,集中了所有的精神氣力。數目眾多的人聚在一起這樣的公共性質,在季節的宴會上來慶祝豐收或者漁獵是特別顯著的。人們在宴會席上可以盡情歡樂,享受豐盛的收獲與漁獵所得,而且親朋相會,以使全地方總動員,達到一種協和一致皆大歡喜的程度。有時在這種場合,已故的親屬也要回來參加,那就是祖靈與其他親屬底靈回來享祭、享奠,而與活人在一起執行禮儀,分享歡宴。即使死者不來的話,也有活人紀念他們,紀念他們的形式,則常是祖先崇拜。這樣的會集是時常有的,也更形成收倉的禮與其他關于生長繁庶的禮”,幾乎一切宗教儀式都是部落性的。[6]

基督教、伊斯蘭教、傳統宗教是非洲大陸現有的三種宗教,前兩種屬外來宗教,后者是非洲人在阿拉伯人和歐洲人進入前固有的,有著悠久歷史和廣泛社會基礎的宗教。作為非洲傳統文化和傳統政治文化的重要內核,傳統宗教和非洲黑人的道德倫理、生活習俗關系密切,是他們“探討人與自然、社會、神靈之間關系及其和諧相處的工具”。[7]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部落神崇拜等,是非洲傳統宗教信仰的主要內容,其核心是萬物有靈和祖先崇拜。在萬物有靈觀念支配下,非洲黑種人認為組成大千世界的日月星辰、動物植物、風暴河流等都是一個個獨立的神靈,他們同人類一樣有著自己的生命和性格,主宰著自然界的千變萬化。相對于其他神祇而言,逝去的祖先與非洲黑人的日常生活聯系得最為緊密,他們被賦予了神秘的力量,死后仍以各自的方式時刻關心家族的繁衍、農牧業生產、后人的健康等情況。因此,人們對祖先的尊崇最為持久和熱烈,祖先崇拜思想在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根深蒂固。雖然神靈和祖先被認為能保護人們的安全、滿足人們的要求,但是他們也能毀滅人的生命,彼此之間是一種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關系。

長期以來,非洲傳統社會一直處于無文字、文化的狀態,沒有經典可據的文字表達教義,舉行公共和集體性質的宗教禮儀和巫術活動,就成為他們和神靈、祖先進行交流、感應,祈望獲得保佑,重復本部族的宗教信念、社會規范,保證神圣傳統延續鞏固、代代相傳的重要途徑。神話傳說、史詩、諺語等口傳文化,舞蹈、音樂、繪畫、服裝、面具、紋身、儀式等其他各種非語言非文字方式,是非洲黑人進行信息傳遞、人際交往和文化承傳的重要手段。其中“最具文化傳承功能的物化符號是黑非面具”,這些傳襲久遠神形怪異的面具以象形、指意、表現的方式,借助世代相承的集體意象和傳統觀念,或傳遞祖靈、神祇、先人的喻訓,或指述部族群體的歷史,或宣判宗室糾紛、財富配置。人們被這些抽象圖形構成的雕刻語言引導著,于心領神會的無言之境中實現述古記事、尋根憶祖、儲存文化、承襲傳統的目的。[8]面具作為人類和神靈之間溝通、傳遞信息的媒介,代表著人的靈魂向神靈世界的轉化,于是,面具不再是常人之臉的形象,五花八門的各種人物、動物、幾何造型是雕刻者幻想世界中的神靈和祖先的形象,他們神奇詭譎,充滿著威嚴感和恐懼感,因為以常規的認知手段是無法和神靈世界進行交往的。

3 非洲面具藝術的宗教文化內蘊

3.1 崇尚生命,企盼子孫繁盛、食物富足

非洲面具藝術中蘊含著對生命創造力的真情向往和執著追求,突顯出非洲黑人對子孫繁盛、食物富足愿望的強烈渴求。在漫長的自身繁衍歷史中,非洲黑種人形成了獨特的生殖崇拜文化,并影響著他們的生育觀念、生產習俗。就生育觀念而言,非洲傳統社會將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看得高于一切,人們不僅認為多子即多福,而且重男輕女。非洲傳統宗教信仰認為,亡靈能夠再生,所以人死后都希望從黑暗寒冷的陰間轉回人世,被留在冥府就是一種懲罰。非洲黑人相信,子嗣是人的生命力在塵世間得以永遠延續的重要條件,因此,無嗣被視為人生的最大災禍,[9]這意味著割斷了人死后和生者之間的聯系,也就是斷絕了人死后輪回轉生的渠道。在這種觀念下,他們追求多生多育,渴望多子多福。那些孕婦形象或公然刻畫男女交媾情景的面具就是承載他們禮贊生命,渴求人丁興旺,期望農業豐饒的載體,和他們祈求繁衍不息的內心愿望相吻合。尼姆巴是巴加人所崇拜的掌管生育和主宰收獲的女神,她是一個生育了數個子女,并已將他們撫育成人的多產女性形象,以她的形象出現的面具體形十分碩大,高一米以上,重達百余斤,兩個豐滿巨大的乳房象征著豐產,其懷孕的身軀極富母性韻味,是巴加人社會中理想女性美的化身。每當豐收季節,男人們佩戴著碩大沉重而又靜穆高雅的尼姆巴女神面具在田中舞蹈,感激尼姆巴女神恩賜農業豐收,祈望她保佑部族興旺發達、人丁興旺、世代延續。

3.2 寄寓祈福禳災,趨吉避邪的愿望

祈福禳災、驅除邪靈的精神需求,源于人們對富足安康生活的希冀和期盼,對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的人生重要時刻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農事活動極度重視,反映出非洲黑人以繁衍和生存為核心的一種生命意識。這些與切身利益相關的愿望聯結著人們內心深處的祈福避禍意識,成為他們希望改善命運、追求幸福、獲得心理滿足和情感安慰的重要途徑,并通過傳統的儀式活動、面具藝術等具體的行為和物象鮮明、直觀、率真地加以體現。

作為神靈的附著物,面具被非洲黑人賦予了超自然的神圣之力,具有庇佑賜福、驅邪避魔的特殊作用。這其中,最能反映傳統宗教信仰彰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莫過于他們在面具上塑造的各類動物形象,如飛禽、走獸、昆蟲、游魚以及虛幻動物等。非洲藝術家運用擬人化藝術形式,賦予這些自然精靈以勇氣、力量、財富、豐產、知識、權貴的象征意蘊,祈望得到他們的庇佑和幫助。為了賦予面具更為強大的力量,他們尤其擅長選取不同動物的角、頭、嘴、牙齒、尾、羽等,運用組合拼接或夸張變形等手段,將之聚合在面具有限的空間結構里。通過減少或簡化動物原型相貌的數目、細節的方式以雜糅更多的動物意象,從而產生豐富的聯想空間和突出的藝術表現性。分布于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等境內的博博人認為,圍繞著村莊的森林、灌木叢以及河流中居住著眾多的神靈,人們十分期望得到這些神靈的庇護。為了祈福敬神,抵抗邪惡力量的破壞,博博人以水牛、鱷魚、貓頭鷹、蝴蝶、鳥、蝙蝠等動物為媒介,將它們物化于各式面具中,以與另一個世界中的神靈相互感應。他們相信,這些怪異形象的面具一方面是部族的守護之神,另一方面又是兇猛的化身,他們所擁有的超自然力量能夠在危險時刻驅退異族,保護本族。在現實與幻想的交織中,面具所寄寓的祈福禳災、趨吉避邪觀念是非洲黑種人精神需求和生活理想的真實寫照。

面具被非洲黑種人視為通往神靈世界的門戶。作為神靈形象的可見象征,很多面具都代表著部族的先人或是神話傳說中的祖先,反映出非洲傳統宗教信仰中的祖先崇拜思想。例如,每年芋頭的收獲時節,約魯巴人都要舉行隆重的芋頭節,只有向祖先和神靈供奉之后,世人才能吃當年新收獲的芋頭。一年一度的芋頭節也是約魯巴人祭祖儀式的一部分,頭戴各式面具的舞蹈者代表著祖先的亡靈,他們在街頭舞蹈祭祖后,走家串戶去慰問前幾年失去親人者,保佑他們幸福興旺,無災無難。

3.3 蘊含天人相諧的傳統文化觀念

天人相諧的傳統文化觀念,體現出非洲黑人追求與自然廣泛的和諧一致的精神信仰。他們相信,以神為媒或者通過某些與自然相合的儀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能達成自己的理想愿望。要深入了解這一觀念,我們不妨以契瓦拉羚羊形面具和班達面具為例。班巴拉人是主要分布于馬里的一個農業民族,盛行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每個農業周期開始時,他們都有舉行契瓦拉播種儀式的傳統。在儀式中,常常是雌性契瓦拉羚羊形面具和雄性契瓦拉羚羊形面具成雙成對同時出現。[10]雌雄契瓦拉羚羊形面具既代表男女兩性的生殖繁衍,也代表太陽(由雄性契瓦拉羚羊面具代表)、大地或水(由雌性契瓦拉羚羊面具代表)的統一。他們認為,通過人的象征性的生殖行為就能感染播下的種子,促使其發芽生長,獲得豐收。雌雄契瓦拉羚羊形面具,以象征性的藝術語言喻指出班巴拉人對人類繁育和農業豐產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以及太陽、大地、水對于農作物生長,乃至人類生命的雙重重要意義。

分布于幾內亞沿海地區的巴加人,他們在收獲、婚禮、成年儀式以及重要人物的葬禮時,使用一種名為班達的面具。班達面具體量十分巨大,長度通常達到2米或以上,以黑、紅、白、綠、黃等彩繪圖案進行裝飾。其長形的人臉源自鱷魚強勁有力的長顎,臉部邊緣的三角形鋸齒圖案代表鱷魚鋒利的錐形牙齒,面具的頂部由羚羊的角、蜥蜴的尾巴以及蛇的身體組合而成,它們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神靈。[11]舞動面具時,表演者伴以模仿鳥類的舞蹈動作和面具上的動物形象相呼應,從而使其具有可在陸地奔跑、天空飛行或水中游弋的強大能力,象征著宇宙中天、地、水三者的交會,他們相信被賦予了巨大威力的班達面具,足以幫助人們在危難時刻對抗邪惡的力量。

3.4 對生命歷程的高度重視

除了對社會生活高度滲透外,非洲傳統宗教還對個人生活產生深刻影響,尤其體現在人生中的各個轉折點上。在他們看來,出生、成年、結婚、死亡這些生命轉折點并非自然的過程,而是由超自然神靈主宰的,意味著人和神秘的超自然力之間的聯系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這種轉折需要通過相應的禮儀程序予以確認,也就是控制一個人從非存在轉變為存在,從孩童轉變為成人,從生命向死亡,從死亡到重生的轉變。通過對人生歷程中由生到死,死又復生的生命循環系統的構想,非洲黑人希冀實現他們對抗死亡、追求永生的愿望。下面以成年儀式中使用的面具為例加以說明。

非洲人的一生可說是從青春期開始的,沒有行過成年禮的人,不管他是什么年齡,永遠歸入孩子之列。[12]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社會人,無論男人或女人,僅僅生理本身達到青春期的性成熟是不夠的,未經過成年禮儀式,他們所處的狀態就猶如沒有播下的種子,是一種無活動的、死的狀態,但是,這種死的狀態是包含著潛在之生的死。因此,對非洲傳統社會的全體成員來說,希望取得精神上的發展,獲得成為部族正式成員所必需的各種能力和資格,以及通過必要的艱苦考驗從而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尊敬的話,就必須通過由所在群體認可的,履行一定程序的成人儀式,這是非洲黑種人社會、文化和宗教生活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13]

成人儀式特別強調“死亡”和“復生”的主題,并圍繞這個主題進行一系列從孩童進入成年社會的象征性活動。成人儀式期間,男青年被領到與世人隔絕之處,接受知識技能指導和傳授,進行有關身體素質訓練的種種磨難和考驗,學習有關成人性知識的秘密,為今后的生兒育女、婚姻家庭生活做好準備。這些從心靈到肉體都經受了洗禮的男孩子告別了舊我,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自我。作為死亡與再生的象征,成人儀式意味著一個人身份的改變。相應地,他們的物質軀體也必須進行一定的更改,然而這種變化在生理上很難反映出來,必須通過象征性的附加物予以體現。而面具就是通過遮掩佩戴面具者的臉部來實現的一種外在改變,從而將“我”變為“非我”。“這些神圣面具稀奇古怪或面目猙獰,并非要以恐怖手段迫使新成員服從,或將他們嚇得魂不附體,它們的作用是使新成員生動而迅速地意識到所謂文化的‘因素究竟為何物……它們綜合了男女兩性的特征,具有人類與動物的種種屬性,它們將人類秉性的體現與自然景色中的某些因素結合在一個單一的整體之中……各種元素從其原先的環境中抽取出來,相互統一在一個完全獨一無二的形體之中,即妖怪或龍的圖形之中。妖怪使新成員驚駭,迫使他們認真思索各種物體、人物、關系,以及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特征,在這之前他們對此是熟視無睹的。”[14]被稱作班松伊的蛇神面具,用于巴加人男孩成人儀式結束時的慶典上,象征著他們猶如蛇類蛻皮一樣“告別舊我,迎接新我”,從此成為部落的正式成員。在大多數巴加人群體中,只有處于青春期的男孩在步入成人儀式時才能學習蛇神的奧秘,佩戴蛇神面具就表示進入了成人世界。蛇神面具通常高達2米多,呈波浪形,以菱形彩繪圖案、鏡子、羽毛、緞帶、鈴鐺等進行裝飾,由兩名或以上人員進行表演。蛇神面具被視為強大神靈的依附體,也代表掌管醫術的蛇神(藥師),人們相信它能夠抵御可能導致村莊遭遇不幸的巫術以及各種破壞性力量。[10]

綜上所述,面具藝術是非洲傳統宗教信仰和人們生存愿望的產物,它以功利性的用途和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手段成為宗教文化與藝術的綜合載體,也是非洲黑種人用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傳承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或欣賞非洲面具藝術,不能割斷其產生和賴以存在的宗教文化背景,如此才能真正理解非洲面具的豐富內涵及其卓越的藝術表現力。

參考文獻:

[1] 沃倫·羅賓斯(美).非洲藝術的語言[J].陳聿東,譯,正明,校.世界美術,1985(3).

[2] 張榮生. 20世紀世界美術大系——非洲古風[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3.

[3] 蓋山林.世界巖畫的文化闡釋[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53.

[4] 李美芹.非洲人的“天人合一”觀在《所羅門之歌》中的體現[J].廣西社會科學,2006(1).

[5] 特威廉·菲舍爾(東德).上沃爾特[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2.

[6] 馬林諾夫斯基(英).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M].李安宅,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37-38.

[7] 張宏明.傳統宗教在非洲信仰體系中的地位[J].西亞非洲,2009(3).

[8] 劉鴻武.論黑非文化特征與黑非文化史研究[J].世界歷史,1993(1).

[9] 帕林德(英).非洲傳統宗教[M].張治強,譯.商務印書館,1999:150.

[10] Iris Hahner,Maria Kecskési and László Vajda . African Masks[M] . Munich·Berlin·London·New York:PRESTEL,2007:1,24.

[11] Heike Owusu . African Symbols[M] . Canada: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Inc,2007:139.

[12] 列維-布留爾(法).原始思維[M].丁由,譯.商務印書館,1981:340-341.

[13] A·阿杜·博亨.非洲通史(第7卷)[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418.

[14] 特納(美).慶典[M].方永德,等,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98.

作者簡介:隋立新,就職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538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色综合成人| AV熟女乱|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在线看AV天堂| 国产在线日本|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狠狠操夜夜爽|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无码 在线 在线| 97se综合| 天天躁狠狠躁|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91精品国产福利| 97在线国产视频| 制服丝袜一区| 免费在线a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成年人国产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日韩黄色精品| 欧美性精品| 激情成人综合网|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在线五月婷婷|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青青操视频在线| 91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91在线视频福利|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欧美一区国产|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亚洲毛片在线看|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视频一区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爽妇精品| 国产va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