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最具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巴赫一生創作了上千部作品,他最重要的成就體現在鍵盤音樂方面,學習巴赫的鍵盤音樂必須掌握其演奏特點才能全面把握其音樂風格,準確領略與體現巴赫博大精深的音樂思想內涵。
關鍵詞:巴赫;鍵盤音樂;演奏特點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最具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歐洲音樂文化發展史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被稱為“不可超越的大師”,甚至被譽為“近代音樂之父”。他的作品幾乎完美地繼承和概括了17世紀以前歐洲各國的音樂體裁形式,具體寫作技巧,巴赫音樂作品體現了巴洛克后期復調音樂的最高超、最成熟的技術水平,其音樂作品形式嚴謹,有很強的邏輯性、哲理性,表現出莊重富有內涵的樂思。巴赫一生創作了上千首作品,但他最重要的成就體現在鍵盤音樂方面,其中既有反映他的宗教世界觀的管風琴音樂,還有風格清新的古鋼琴作品,這些作品以其極高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巴赫在鋼琴藝術史上至高無上的歷史地位。巴赫所處的巴洛克晚期是歐洲古鋼琴音樂的全盛時期,這個時期的音樂都帶有精致、絢麗、裝飾性強的特點。學習巴赫的鍵盤音樂必須了解和研究其音樂的復調性、歌唱性、裝飾性、斷連性、即興性、觸鍵、時值、力度、速度、踏板等多方面的演奏特點才能全面把握其音樂風格,準確領略與體現巴赫博大精深的音樂思想內涵。
結合以上觀點,本文將分別從復調性、歌唱性、裝飾性、斷連性、即興性、觸鍵、時值、力度、速度、踏板等多方面對巴赫鍵盤音樂的演奏特點進行分析
1 復調性
復調性是巴赫音樂的重要特點,演奏復調音樂時需掌握以下原則:
1.1 把每個音符獨立彈奏,注重每個音符的觸鍵
復調音樂的每個音符被嚴密地組織在一定的聲部關系之中,因此它們都具有自身獨立的意義。演奏復調音樂作品需要重視每個音的觸鍵,不但要清晰地彈奏出每個音符,而且要注意它們之間的關聯,使每一個聲部的單個音符相互組織成良好的音線,使各個聲部之間組織成良好的聲部關系,從而把音樂組織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演奏巴赫的作品時,要將力度控制在“pp-mf”的范圍內,觸鍵要快,但不要壓到鍵底,用指尖以極快的速度彈到四分之三鍵深就可以了。
1.2 聲部線條具有歌唱性
演奏復調音樂,歌唱性是很重要的。在巴赫的音樂中,大多數快速地彈奏時,音符都需要用非連音甚至近乎跳音來彈奏,但這不等于說這些聲音線條就不需要歌唱性。演奏巴赫的鍵盤音樂,要使每個音符和每個線條都具歌唱性,使每個聲音清晰、高貴、典雅,又使每個聲部連貫,聲部連貫不等于都用連奏來彈,不同的聲部要用氣息連貫,連成一個完整的音線。彈奏時不但聲音需要歌唱,內心更需要歌唱,只有將內心的歌唱運用于每一個聲部的線條才能使整首樂曲歌唱起來充滿活力。因此,學習巴赫復調音樂時,要讓學生學會分手練習和分聲部練習,以及彈一個聲部唱另一個聲部。這些練習是使聲部清晰、連貫、歌唱的重要方法。
1.3 充分保留足夠的時值
演奏巴赫復調音樂作品時常見的普遍性問題就是手指沒有保留樂譜中所注明的足夠時值。沒有保留足夠的時值會使音樂線條斷裂,使音樂旋律不完整。復調音樂是由各個聲部之間不同時值的音符組合起來的,因此必然有大量長時值音符出現在各個聲部中,學生常犯的毛病是往往只是把音符彈奏出卻不知道該音符應該保留多長的時值。因此,彈奏時一定要聽到每個長音符的延續,直至它們的時值結束。尤其應當聽到它們最后一刻與其他聲部結合的音響。只有在這之后才可以將手指離開琴鍵去演奏另一個音符。不能在長音符的時值未充足,其最后與其他音符結合音程尚未聽清楚之前移動手指。
1.4 不總是突出主題
在巴赫音樂中,除主題外,其他聲部都有獨立的意義。或是對題,或是自由聲部,有時會有三個甚至更多不同性格的線條的復合。它們都以嚴密的對位法則組織在一起。在這里,經常會有些動人的富有內涵的線條出現在容易被忽視的自由聲部之中。因此,我們應當細致地研究音樂中每一個精細的片段,揭示出音樂中所包含的更豐富的內容,而不總是突出主題。演奏巴赫的作品時,不宜孤立地強調其中某一個因素(如主題),而要致力于盡可能地揭示每一個細節中有意思的方面。
1.5 聲部之間的均衡感
復調音樂的力量在于它的內結構,即聲部之間的對比、交融、穿插與結合。在巴赫的作品中,每個音都互相制約、互相關聯。在處理聲部關系上,一定要做到平衡,即每個聲部大致處在基本相同的力度水平上,不宜片面地強調某一個聲部,每個聲部都要清晰可見,整體連貫。
2 裝飾性
裝飾音是巴洛克時期音樂創作上經常出現的一種表現手法,帶有即興性的成分。在巴赫的鍵盤音樂中大量地運用裝飾音,裝飾音提高了音樂的表現力,它可以使音符之間互相連接,富有生氣,強調重點,傳遞重音。在彈奏方法上,因為裝飾音帶有即興性的成分,而且在巴赫的手稿中幾乎看不到對裝飾音具體彈法的標識,因此教師盡量不要做出教條式的建議,詮釋裝飾音的本質和內涵的責任最好留給演奏者本人。
2.1 巴赫作品中裝飾音的三種情況:
(1)把裝飾的每一個細節都用音符寫下來,記載在譜面上,演奏者不需要再增加任何音符,這種情況出現較少。
(2)寫下原型,又寫下帶裝飾的變體。
(3)只注明裝飾音的特定符號,但如何演奏這些裝飾音就有著不同的可能。這種情況在巴赫的作品中大量存在。
一般來說,在巴赫作品的慢樂章中,裝飾音是必不可少的,在有重復的樂曲中,特別是在第二次演奏的重復部分,可以增加比第一次更多的裝飾音。
2.2 裝飾音的技術方法
(1)種類:波音、倚音、雙波音、順滑音、顫音、回音。
(2)基本原則。
第一,在慢樂章中,幾乎所有的長音符都應當進行裝飾。這是因為巴赫所創作的幾乎所有的鍵盤音樂作品都是為鋼琴的前生古鋼琴或羽管鍵琴而作的。古鋼琴無法將聲音延長,因此需要加上裝飾音使長音符得到延續。第二,任何裝飾音都必須從音符所占的節奏位置上開始進行裝飾。第三,演奏者可以自由地增添合適的裝飾音,因為在巴赫的手稿中,大多數譜面上只有音符的存在,有時連連線也沒有,所以存在一定的自由性與即興性。
3 斷連性
處理一首作品的一串連續進行的音符的各種不同方法,主要指斷音、連音,以及介于斷與連之間的各種不同奏法就是音樂的斷連性。
斷連性是發揮演奏者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同一首樂曲,經過不同的斷、連處理可能賦予完全不同的性格與面貌。這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與演奏境界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
3.1 斷或連的基本原則
鋼琴演奏巴赫的音樂時,很少有類似浪漫派音樂那樣延綿的連奏,即使連奏,它的指觸與音質也不同于以后的連奏。一般來說,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或三連音的音符都要用近乎跳音的斷奏或非連音的演奏。八分音符通常彈成頓音,互相分開。四分音符可以奏連音,也可以奏頓音,四度以及超過四度的大跳音程一般都要分開,相鄰的音可連可斷,連線一般不過小節,沒有弱起拍與強拍之間的連奏。它們之間必須分開,切分音一般要與前面的音分開。需要強調的音常用頓音演奏,跳音通常演奏音符時值的一半,頓音通常奏音符四分之三的時值。
連音的奏法要有清晰的觸鍵點,使音頭清楚,音質集中明朗,不像浪漫派的連音那樣纏綿,更不像印象派的連音那樣模糊。每個音都要清晰、干凈,氣息要貫通。
速度較慢的長音符就需要根據音樂的性格來決定是要用連奏還是頓音。
在不同的主題之間采用不同的奏法,有助于區分聲部的與主題的性格。
對一首樂曲的斷連法則要進行全面思考,同樣的樂思應當用同樣的觸鍵奏出。因此,為樂思確定一種統一的演奏式樣就顯得尤其重要,應當由大及小,先考慮整體布局,再研究局部細節。
3.2 斷與連的指觸、音色、力度、踏板
斷奏相當音符標明時值的一半,而頓音相當于時值的四分之三。
在巴赫的音樂中,輕奏與非連音這兩種觸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與意義。輕奏要求手指以盡可能小的動作,敏銳而快速地把琴鍵輕巧地擊下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的深度,從而達到均勻透明的聲音。斷奏則比輕奏下鍵更快,離鍵更快,發音時值更短。非連音比斷奏長一點,每個音要清晰地分開,使音樂充滿生動的活力。
巴赫時期的鍵盤作品都是為大鍵琴或大翼琴所作。古鋼琴尤其雙鍵盤古鋼琴作品通常用全奏與獨奏來對比,而現代鋼琴要想達到這種對比的效果就只能通過力度與音色的變化來達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適當地使用延音踏板。
在很多慢樂章中,為了線條更連貫,也需要適當地使用踏板,使音質更豐美,氣息更通暢。弱音踏板對于控制音量很有必要。
在使用延音踏板時,不要將踏板踩得過深,以免出現太強的泛音,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長,即使在同一和鉉的樂句進行時,也要根據線條而不是根據和聲運用踏板。要多換踏板以保持各個聲部的清晰感。在重音、高潮部分以及需要強調重要音符的時候可以使用踏板。
4 即興性
即興演奏在巴洛克時代很流行,這種演奏技巧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上半葉。
在巴赫作品中的即興性成分有幾種情況:
4.1 和弦分解
在巴赫的作品中,有時他只用全音符記錄了和弦的進行,演奏者當然不能只演奏這些和弦,而要對這些和弦進行分解處理。演奏這種和弦實際上是演奏者的即興再創造,如何對這些和弦進行分解?演奏的音域范圍的大小?節奏的處理?這些都只能是演奏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與理解做出選擇。
4.2 裝飾變奏
在巴赫的作品中,凡是出現慢樂章的部分,都需要進行裝飾變奏。
(1)給重要音符加裝飾音,如倚音、回音、波音等。
(2)給長音符加顫音,可根據音樂需要加前綴和后綴。
(3)在較大音符跳躍進行時用必要的順滑音將它們相互連接起來,以縮小其跳進的音距。
(4)在樂句的展開中增加各種音階型,模仿型,迂回型音型,強化音樂的表現力,加快運動的速度,使樂句更豐滿華麗。
4.3 音區的變化
在古鋼琴上,可以依靠音栓來改變音域和八度的構成,如整個提高八度,降低八度,增加一個八度音,減去一個八度音等。現代鋼琴不具備這種可以改變音域的設備,不過我們在彈奏巴赫作品的重復樂段時,可以考慮整個移高或減低八度進行彈奏。
以上是本人在學習和理解了巴赫的歷史背景、音樂作品風格和特點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巴赫鍵盤音樂作品演奏特點的總結。我們通過鋼琴演奏的方式,藝術地再現巴赫音樂這一獨特而完全的形式表達的境界和內涵,更重要的是通過研究和學習巴赫的音樂作品,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旋律線條的彈奏方法,聲部的模仿和交替。聲音層次的對比和變化,各聲部在發展中的縱橫交錯、平衡與協調,以及復調聽覺的建立,良好的多聲部習慣等復調音樂的彈奏和理解的方法。
巴赫的鍵盤復調作品不同于主調音樂,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巴赫的音樂作品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它使音樂脫離了藝術的束縛而自由表達思想感情。我們在演奏其作品時一定要以相應的練習方法以及與時代特點相符的演奏風格去詮釋它,這樣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現其鋼琴復調作品的音樂魅力。
參考文獻:
[1] 羅薩林·圖雷克(美).巴赫演奏指南[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3] 林華.我愛巴赫——巴赫鋼琴彈奏導讀[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馬燕子,汕尾職業技術學院音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