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語含
摘 要:商品經濟的發展給原來封閉落后的少數民族山區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帶來了多方面的信息,其中也包括許多現代新潮時裝的資訊。在這種情況下,民族服飾的獨特性慢慢消失,傳統文化的繼承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就是要把民族的精華融入生活,適應現代化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研究民族服飾如何適應現代化國際的大舞臺、如何滿足文化傳承與消費者需求,很有必要。
關鍵詞:民族服裝;民族品牌;服裝市場
隨著經濟工業的迅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受到了現代文化的沖擊,在服飾方面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市場上的刺繡、染織等工藝品也大多也不如以前的精致,穿著漢族服裝逐漸同化了少數民族的服裝,而傳統的民族服裝也只有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才看得到。民族服裝品牌的逐步興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少數民族對自身民族服裝的關注及保護,甚至可以吸引年輕的少數民族同胞投身于民族產品的開發和設計,回歸民族文化。
1 國內市場
1.1 民族地區
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受周圍民族文化的熏陶較多,在服飾文化上更容易與民族服飾品牌形成共鳴,也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能為企業贏得較多的經濟利潤。此外,少數民族同胞也需要勞作、生活,繁復的傳統服裝活動極不方便,造成很多人不得不選擇了輕便的漢族服裝。民族品牌服裝的出現在民族地區緩解了這一尷尬,既滿足少數民族人們輕便的勞作,又能延續民族文化的傳播。少數民族地區多數發展旅游業,然而傳統民族服飾過于繁復或攜帶穿著不便,現代民族品牌服飾汲取傳統的民族元素和民族工藝,且便于日常穿著、出行,滿足現代人的需求。
1.2 發達城市區域
民族服飾本身是本土服裝,體現的是本土民族的精神文化,對國內消費者而言擁有較強的歸屬感。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注重文化內涵,更喜愛本土民族文化。其次,在發達城市生活的人們接受的藝術熏陶較多,更喜歡追求個性與特色,民族品牌服裝更好地滿足了這些人群的性格特點。再次,發達地區的人們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高樓林立之中,遠離大自然,并且工作壓力大、空氣污染嚴重,造成了他們的亞健康狀態。因此,他們對服裝的環保、健康性要求較高,民族品牌服飾提倡的天然面料與染料的應用,更好地滿足了這類消費者的需求。除此之外,城市消費者大多擁有較高的收入、穩定的生活和娛樂圈子,生活質量較高,民族品牌服裝中特色的手工工藝猶如藝術品一般,易受到他們的青睞。民族服裝中較強的藝術性,成為城市消費者選擇的主要原因。
2 國外市場
提到法國品牌服裝,我們首先想到了宮廷、優雅、高貴;提到意大利品牌的服飾,多是精致、浪漫的代名詞;提到美國品牌服裝,更多的是街頭風、熱情的感覺,這些就是這個國家的文化特色。近幾年,國際時尚的舞臺上,中國民族元素頻頻出現,民族文化與民族元素被廣泛關注。現在,越來越多的明星走在世界時尚的舞臺上,自信的選擇了本土設計師改良的民族服裝,在國外也掀起一股強烈的中國民族風。
3 現狀分析
世界服裝品牌經歷了歲月長河,幾經變遷,但仍然在國際時尚流行的舞臺上歷久而彌新。
對于中國的民族品牌市場而言,功能性逐步削弱,文化性、裝飾性成為穿著的主要目的。從“第一夫人”彭麗媛穿著本土品牌“例外”出訪國外,在國內所引發的關于民族服裝的討論可以看出,中國本土民族服裝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中國目前雖然已經有一定數量的知名民族品牌,然而,以民族文化為企業文化背景的服裝品牌的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首先,民族品牌本身不能凸顯特色,很多時候,中國的服裝習慣性被國外的“流派”所導向,喪失主觀判斷的能力。因此,中國本土服裝自然不會受到世界的尊重,更不會成為時尚的主流。其次,民族品牌在運作時往往喜歡借鑒世界服裝品牌的運作模式,這會造成過多地關注成熟品牌的做法,而忽視了品牌運作初期是否適應該品牌的市場環境的需要。西方國家和中國有著不同的經濟和工業背景,不同的風俗習慣、文化理念、消費觀念等,決定了本土品牌的運作模式需要適應本土的市場環境。這就要求本土品牌在具體運作的時候,在借鑒成功成熟案例的同時從實際出發,選擇性的借鑒,同時嘗試性地探索出適合自身品牌發展特色的運行模式。再次,很多品牌過分注重眼前利益,忽視了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一味地簡單模仿、抄襲成熟品牌的產品,在短時間也許會有一定的經濟收益,但是這忽略了企業發展運作策略的背景條件。這樣的企業只能永遠被別人牽著走,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更不可能得到長遠發展。
雖然目前中國本土品牌存在著定位混亂、品牌形象與特質不夠鮮明、整個行業整體素質良莠不齊等不足。但可喜的是,隨著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本土品牌的市場環境在慢慢發生轉變。例如,深圳品牌“天意”,憑借著獨特的改良民族面料莨綢,在這個領域中脫穎而出,占據了市場的一方天地,讓堅持在民族品牌發展道路上探索前進的企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4 民族品牌推廣
中國經濟發展較晚,加上以工人階級為核心階層的背景,服裝的消費大部分是以低檔大眾的成衣品牌為主。由此可以判定,中國服裝品牌的發展模式則是由大眾成衣品牌慢慢向高級時裝品牌遞進。所以,中國民族服裝品牌發展應該在穩住和壯大大眾品牌的基礎上,凸顯高級成衣品牌,提升品牌檔次。這就要求民族品牌進入市場前應該找準市場定位,使大多數商品符合大眾的需求,部分商品用以拓展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形象。
民族品牌的推廣還應該特別注重企業文化的宣傳,利用店面陳列、店面形象、公益活動等,為消費者了解民族文化創造機會,創造良好的品牌文化氛圍。例如,“例外”的旗艦店,將音樂、室內裝飾美學融入到同一個空間內,店中放置了原木的桌椅、舊舊的書籍、昏暗的燈光、濃郁的自然風格,讓長期居住的大都市的人們,很想坐下來感受這份寧靜。這就是這個品牌要傳達給世人的文化,讓消費者與品牌文化產生了共鳴。此外,“例外”在產品設計中多選擇舒適健康的材料與合身精密的剪裁,在品牌推廣中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注重公益事業的良好的企業形象、把發展中國本土服裝作為企業發展的宗旨等,這些要素成功地造就了一個民族品牌典范。
參考文獻:
[1] 羅文慧.服裝品牌性格塑造[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159.
[2] 劉元風.時間與空間:我們離世界服裝品牌還有多遠[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189.
[3] 計紅梅.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工藝的歷史沿革[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7,4(3):70-76.
[4] 周夢.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文化與時尚服飾設計[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9:154.
[5] 曹東巖,陳桂玲,等.我國服裝區域品牌配置模式的探究與實踐[M].人民出版社,201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