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松
摘 要:“文化”的理解有很多種,有地域文化、制度文化、非遺文化等,“文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匯,它在藝術領域具有獨特的內涵。從洞穴壁畫到印象主義再到后現代主義,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孕育著多樣的思想和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種文化貫穿始終,即視覺文化。視覺文化對兒童來說具有獨特的意義,兒童對圖形、色彩的敏感程度是成人的數倍,同時他們對社會的認知方式、認知能力促使新的文化誕生,即兒童文化。兒童文化中的兒童書籍、兒童影像、兒童廣告、兒童標識等,正在以新奇的視角、獨特的觀念、敏感的審美改變著視覺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本文就試圖從視覺藝術與文化相結合的角度來探尋兒童文化中的視覺要素。
關鍵詞:視覺藝術;兒童文化;設計
兒童文化,是指兒童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思想和行為來決定其價值和標準的文化。兒童文化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身心發展程度、人際交往能力、社會的價值取向等。
兒童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有自己的特點。例如,兒童文化敏感、張揚、想象、熱情、感性、不穩定,兒童在認知時視覺、嗅覺、聽覺都參與其中,以整體的感知方式出現。這些特點和成人文化的穩定、冷靜、理性恰恰相反。
1 兒童文化的特征
首先,兒童文化具有形象性、非功利性。兒童對色彩、形象的感知程度遠遠超過成人,成人在感知事物時,更多地運用了理性,而兒童是以非功利的感性去認知世界。其次,兒童文化具有過渡性。兒童文化在自主獨立和與同伙伴交往的過程中形成,如兒童在學校會要求獨立,但同時也會跟隨教師的指導,因此兒童文化具有過渡性。再次,兒童文化具有多樣性、開放性和互補性。兒童對事物的態度是開放的,在兒童的腦海中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他們總是喜歡新奇和探索,喜歡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觀察世界。
下面就以不同形式的兒童視覺文化為例,闡釋兒童視覺文化的特點和發展。
2 兒童故事性繪本的版面節奏
版式設計是視覺傳達中的一個基本要素,沒有恰當的版式設計會讓一個絕妙的故事毀于平庸。版式設計包含心理、生理等各方面要素。例如,黃金分割、九宮格、“S”形、三角形版式都是版式設計的常用類型。這些普遍的規律被成人總結和認同。
兒童繪本卻另有一番天地,兒童世界具有夢幻、新奇、獨特的特點,兒童身心發展不成熟、不穩定、感性的特點都要求設計要易于兒童接受,讓他們易于從多方位來感知書籍。因此,書中的花朵或水果是由含有香料的特殊油墨印制而成,動漫圖書中可以看到,角色的服裝不是印刷的圖案,而是由多種織物做成,綿羊的身體由羊毛做成的,老虎則由帶斑紋的皮毛質感織物做成的,這種立體化的設計讓兒童的感官體驗到互動交流的魅力。兒童繪本為圖書增加氣味識別系統和多樣化的材質,這無疑是視覺要素在兒童文化發展中的創新應用。
3 兒童醫院標識導向設計
標識導向在醫院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虛弱的病人和心急的家屬進了醫院大門后,第一時間想了解的無疑是各科室所在的位置,以便第一時間找到醫生。
同樣是醫院標識導視系統,但兒童醫院的導視系統要求更特殊一些。因為它的受眾是內心焦躁、恐懼的兒童,進醫院的大門已經是對他們極大的考驗了,如果再遇上壓抑的環境,無疑會使孩子的心情糟糕到極致,影響就醫。
因此,兒童醫院的標識導向設計更應該從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來設計,使視覺信息成為消除兒童對醫院恐懼的有力工具。這要求在具體的設計中從多方面來考慮,如色彩、字體、圖形符號。
3.1 色彩
色彩在視覺傳達中是一個非常感性、主觀的因素,有人對紅色會產生畏懼的感覺,有人會對黑色產生畏懼的感覺。每個人對顏色的感知心理都不一樣。調查顯示紅色是較容易引起人情緒激動的顏色,黑色也確實容易引起人的畏懼感,而低純度的顏色較容易帶來信任和舒適感。因此,在醫院的導視系統、標識設計中還用藍色基調的色彩是較為合適的選擇。
3.2 字體
字體在兒童醫院標識導視設計中也是應該優先考慮的元素。字體的選用同樣會影響人們對設計的感知程度。在日常印刷品中,我們見得最多的莫過于黑體、宋體,而當這些字體應用于醫院的標識導視設計時無疑會帶給人們壓抑、粗笨的感受,這樣無形中又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壓力。在兒童醫院標識設計中會選用更多的幼圓、娃娃體等。這些字體能夠帶來更多活潑、溫馨的感覺。
3.3 圖形符號
在兒童的世界,圖案、圖形永遠要比文字吸引人,兒童對圖形的敏感程度是成年人的很多倍。因此,在兒童醫院的標識設計中多是結合動物或卡通形象來舒緩兒童恐懼、焦灼的情緒。同時在標識材料的選擇上以柔軟、純凈的顏色為宜,因為柔軟的面料更容易從視覺、觸覺來接近患者及家屬的內心。
兒童心理也是兒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套情感化、標準化的設計會更容易使人產生一種親近感,同時也會給醫院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
4 兒童電影的視覺元素
伴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兒童電影逐漸成為兒童文化的一面鏡子。它跟隨時代的潮流,從兒童的心理特征出發,從兒童的心理體驗出發,用寓教于樂的方式,通過熒幕放大充滿愛和陽光的情節。兒童通過影片能對道德、審美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在宮崎駿的《螢火蟲之墓》中,可愛的節子與哥哥清太本應生活在和睦溫馨的家中,戰爭導致家毀人亡,只能在硝煙中流離失所,一步步接近死亡。本片從兩個孩子的視角去描寫戰爭,詮釋親情,看待死亡。本片主要描述的重點是兒童的天真,節子和哥哥在夜里和螢火蟲共舞的場面,無疑更容易讓觀看影片的兒童在心理上得到認同和產生聯想。與此同時,影片已經達到其宣傳效果,寓教于樂,從兒童文化出發,在視覺化的觀賞中放飛童真,培養情操。因此,兒童電影在兒童情感與心智教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兒童廣告視覺要素分析
廣告伴隨著商業大潮崛起,正在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兒童廣告更是以活躍、積極、鮮明等特點迅速地發展壯大。兒童廣告的受眾主要分為兩個群體,一部分是成人,一部分是兒童。在以成人為受眾的廣告中多表現孝順、關愛等公益主題,如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就是通過孩子與母親的對話來傳達出尊老敬老的社會美德。此外,洗衣液、牙膏、嬰兒護膚品更是利用媽媽和孩子溫馨的場面來達到傳宣效果最大化。
另外,就是為兒童用品做宣傳的兒童廣告。例如,“小天才電話手表”就是從兒童視角挖掘電話手表的強大功能。整個片子聲音選用稚氣未脫的童聲,廣告語中揉和了很多疊詞,背景音樂以歌謠的形式出現。從聲音到形象無疑和兒童文化貼合得非常緊密。
6 結語
兒童文化是整個文化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孕育著純真、生機、未來。它滲透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視覺領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這一部分在兒童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視覺要素和兒童文化在社會的發展中相互滲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莫尼克·西卡尓.視覺工廠[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2] Rodolf Arnheim,等.藝術的心理世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 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4] 喻湘龍,李娟.VI設計[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5.
[5] 邵永紅,傅瀟瑩.設計色彩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