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譯旋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也不斷提高。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在人們的生活和個人素養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教育專業為例,分析當前舞蹈課程的教育現狀并提出舞蹈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為當前的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教育專業;舞蹈課程體系;構建模式
0 前言
當前各個高等院校紛紛開設舞蹈課程,優化了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當前大多數高校開設的舞蹈課程都沿用專業舞蹈院校的課程教學體系,導致大多數高等院校教學專業舞蹈課程出現了專業簡化、機械教學、不切實際等問題,降低了舞蹈對學生的培養價值。[1]因此,構建適合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體系成為當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中的重點。
1 高校舞蹈類課程教學現狀
1.1 舞蹈課程體系不完善
與舞蹈專業院校的課程相比,其他非舞蹈專業的舞蹈課程仍處于摸索階段,課程單一、課時設置不合理、教學定位模糊等課程體系的不完善等成為制約非舞蹈專業的舞蹈課程發展的主要原因。[2]當前教育專業大多設置舞蹈欣賞課、舞蹈基礎課等簡單的基礎課程,無法滿足學生對學習舞蹈的需求。
1.2 局限的傳統教學方法
舞蹈老師與學生之間“講——聽”“示范——模仿”成為當前固定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舞蹈技能,但是對學生的理論、舞蹈創新能力的培養相對欠缺。此外,該教學方式較為枯燥、乏味,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舞蹈課程是一門具有創新精神的課程,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應對創新當前的傳統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3 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舞蹈課程以塑造學生形體,審美能力及道德培養為目的,但當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重視形式、輕視內在,忽視了舞蹈教學的藝術性、價值性。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不相符也成為當前影響舞蹈課程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教育專業的學生以理論知識、道德素養、教育能力作為主要的培養目的,但是當前傳統的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此外,當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的課時學習相對較短,不利于學生系統化、專業化地學習舞蹈。當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需要構建符合當前學生發展需求、具有教學專業特色的舞蹈課程教學體系。
2 舞蹈課程體系的理論基礎
2.1 重視舞蹈課程價值,明確教學定位
當前大多數高校開設舞蹈專業通常只看到舞蹈課程具有培養學生形體或者優化課程結構的作用,而忽視了舞蹈對學生價值觀、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此外,舞蹈課程不是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必修課程,因此學生對其重視程度不強,再加上學校對舞蹈課的價值的不重視,導致舞蹈課程的教學質量相對較差。因此,應轉變傳統的舞蹈課程價值理念,充分發揮舞蹈對學生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作用,明確舞蹈教學在學生個人成長中的定位,提高舞蹈課程在學生成長中的價值。
2.2 弱化技能訓練,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一門非專業課程,學生對舞蹈課程的重視程度、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好舞蹈尤為重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因此,在當前的課程教育中應對適當弱化對學生舞蹈技能的訓練,而要加強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 從實際出發,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以學生實際出發對當前的課程、課時、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安排進行優化。首先,在安排課程之前應做好充分的調研,根據學生的發展及興趣開設舞蹈教學課程。其次,根據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的及舞蹈課程教學的定位適當增加舞蹈課程的課時,保障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系統、專業地學習舞蹈。最后,在教學內容方面,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興趣愛好進行優化創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2.4 以創新培養為基礎,樹立正確學習觀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舞蹈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要適當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可讓學生改編、自創舞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專業知識,對舞蹈其他方面的知識也要有所涉略,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學生要以舞蹈學習為基礎,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的學習觀。以上述理論知識作為為課程體系的構建基礎,可保障當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體系構建的科學性。
3 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
3.1 舞蹈課程的設計理念
構建舞蹈課程的教學體系要遵循一定的設計理念,保障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因此,可對學生的舞蹈學習基礎、學習時間、興趣愛好及對舞蹈的需求情況進行設計。為滿足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舞蹈學習的要求,開展橫向、縱向的設計的同時又練習各自獨立的課程。[3]首先,橫向聯系凸顯出公共舞蹈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如開設芭蕾舞、爵士舞等符合現代學生興趣的新興舞蹈教學科目,豐富學生的舞蹈課程選擇。縱向聯系則突出舞蹈課程學習量、深度等方面的不同,如學習基礎理論、基礎動作、自編舞蹈等,滿足各種舞蹈學習需求的學生的選擇。舞蹈課程的獨立性可通過優化舞蹈課程的上課時間、學習量等方面來體現,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時間及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舞蹈課程。
3.2 課程設計內容及目的
為優化當前的舞蹈課程,對學生理論、實踐能力方面均給予適當的培養,課程內容采用縱向、橫向的設計方法。縱向可分為理論、實踐兩個部分,縱向可根據學習的難易程度將理論部分分為通識課程、欣賞課程、評論及交叉學科3種課程類型。實踐部分則分為舞蹈表演、自創兩種實踐課程。開展橫向、縱向課程體系的目的在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理論、實踐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3.3 課程教學流程的構建
為提高課程教學效率與質量應對教學流程進行構建,可分為基礎知識傳授、示范、作品表現及創編4個階段。[4]其中,基礎知識的傳授可通過視頻、PPT結合口頭講述的方法進行,讓學生對舞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舞蹈技能的示范由老師進行分動作示范,并在示范的過程中講解動作要領,提高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運用能力。作品的表現階段在老師示范后,學生可根據自己對舞蹈感情及動作要領的理解再現老師所示范的舞蹈動作。創編階段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對舞蹈動作進行創新,優化舞蹈表現形式,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特點的舞蹈作品,充分表現出自己的舞蹈水平。
3.4 評價機制的構建
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當前的舞蹈課程的評價機制激勵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當前的評價機制應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主。可將學生的舞蹈課程的成績與學生評選獎學金和畢業掛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優化舞蹈課程成績的評價比例。將學生的考核分為理論、實踐及平時表現三方面的內容,并優化各個內容在考核中所占的分數,提高考核的科學性。
4 結語
舞蹈教學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能力培養意義。針對當前存在的較多不利的舞蹈課程教學現狀,教育專業應樹立科學的培養學生的觀念,以學生能力培養為基礎構建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教育體系,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邱毅.高校舞蹈類課程教學現狀及優化措施[J]. 黃河之聲,2015(22):27.
[2] 金英花.多元文化融合的朝鮮族舞蹈課程體系建構[J]. 舞蹈,2015(08):54-55.
[3] 相寧.試探高師音樂學專業舞蹈課程體系建構的要求和原則[J]. 北方音樂,2013(09):90-91.
[4] 王盼盼.教育專業舞蹈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 戲劇之家,2015(0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