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山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科研創新、服務社會的教育機構在傳承文化、創造文化和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著引領的作用,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美術素質教育是文化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長、求知者已經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那么,美術素質教育也就成當代美術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課題。面向21世紀,提高素質教育中美術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美術教育 素質教育
一、 高校中開展素質教育的優勢
高校素質教育中普及美術教育則具有很大的優勢。首先,高等教育沒有升學壓力,并且學習時間相對寬松,學生可支配的自由時間較多,完全可以為美術教育留出充分的學習空間。其次,大學生思想更為獨立,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興趣廣泛,許多學生對藝術渴求,希望自己有藝術特長或較高的審美能力。
二、 美術教育的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中除了美術專業的學生,其它專業的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機會長期以來幾乎為零,各級各類學校對美術素質教育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實踐性探索與研究,然而高等學校基本上是一個人系統性接受美術素質教育的最后一站。這也許是由我們傳統教育中的一些弊病所造成的。這些問題, 自然也引發出許多值得深思的現象
1、教育主體認知不足。
當今美術素質教育漸離本土與民族, 漸近西方教育形態, 出現了民族化教育不強, 國情化教育削弱, 用西方藝術的內容與方法教中國人的現象。同時, 美術教育的世俗化和功利性日趨明顯, 教育方法、手段與教育管理效仿歐美, 與中國所需的民族教育品質相沖突。注重對多元文化的容納,美術教育中倡導本土人文精神,同時也應認識不同國度,不同時期的異域人文思想,尊重國外優秀美術作品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博采眾長,為己所用,培養并豐富學生的美術素養。如果學生學會用藝術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欣賞自然中的萬象,那么就可以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藝術素養,以提升其在日后就業中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2、美術素質教育中缺少民族文化的傳承
美術專業的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我國的民族文化,藝術類考生考試前都是經過特殊培訓和強化學習來完成的,學習內容主要是針對 考試內容。進入高校后,教學方面更多傾向于西方流派,學生誤以為西方美術流派才是主流藝術路線,這就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我國民族文化,在高校的教學工作中,讓學生去學習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的發展過程,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高校美術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用。這樣才能夠從高校美術教學本身體現出民族文化傳承的意義。
3、教育環境建設失衡
良好的教育氛圍才能實現教育的最終價值,是對于美術教育,良好的氛圍可凸顯教育本體的魅力和價值,具備完善的藝術環境,才能更好地推動美術教育發揮作用,實現美術塑造受教群體的教育價值。然而,如今一些高校在美術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藝術氛圍,無法有效保證受教群體的藝術認知,使美術教育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 如何開展美術素質教育
美術素質教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素養、凈化心靈、塑造完善人格, 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 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豐富教育主體的美術認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學生綜合能力水平要求的提高,美術教學體系中要徹底更新觀念,不拘于傳統的美術審美理念,符合現代人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在美術專業領域實現自身特色。美術可以很好的表現出民族意識,美術的表現手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我院針對人們喜愛裝飾品裝點生活的特點,依托大師工作室,聘請校外非遺傳承技藝人,進行魚皮畫制作傳授,學生的作品作為禮品贈送給學生和來訪的客人。不僅把技能應用到實踐中去,而且能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對龍江大地的少數民族技藝傳承與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讓民族文化通過高校美術教學印入學生的腦海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2、強化高校環境的美術素質教育
結合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現實要求,美術教育環境的建設應當科學化、實用化、合理化。我院少數民族風情園是以世居黑龍江省的赫哲族、達斡爾族等10個少數民族風情文化藝術為題材設計的功能區。以各民族特有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部落儀式、生產生活方式、代表建筑物等文化符號來進行規劃建設,每一景觀代表一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風情園的各種景觀建筑沿規劃軸線步道散落分布,連點成線、團狀布局,形成一個民族文化氣息濃厚的世界。當步入風情園,仿佛進入了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長河中,在各民族文化藝術中仙境般遨游。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更好地領悟美術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有效地保障了對學生審美價值的培養,從而培養其發現美、感受美、熱愛美、追求美之心。讓學生對校園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成長。良好的校園環境潤物無聲,被全院師生不斷認可和接受, 已成為我院素質教育特色中的優秀品牌。
3、讓學生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了解歷史,陶冶情操
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能夠使學生透過知識表象,從深層次方面認識、理解美術中寶貴精神遺產,增強美術教學的效果。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畫,它經流數千年的歷史領域直到今天還在繼續奔流向前,這是世界繪畫史上很少見的。又如:中國民間剪紙,它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濃縮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中國民間美術在漫長的創造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直接反映了特定歷史條件下人民的生活狀況、社會風俗和思想情感,很受世界人民的青睞。就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踏實勤勞的生活態度和對民族藝術的情感。這些系列文化活動內容豐厚, 形式活潑,讓我院的廣大師生充分領略了藝術經久不息的魅力。
總之,美術教育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有著它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正如美術教育家阿恩海姆所言,“美術在更大強度上,應該是滿足人們的精神、智能、身心等方面和諧發展的需要”,他把美術視為整個文化的一部分,是每個受教育的人必須具備的能力。在現今素質教育的改革浪潮中,美術教育將發揮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美術教學論》王大根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美術教育學》程太明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