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翠
摘 要:民族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雖寓于高校行政管理之中,有共性亦有特色。作者工作于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這是我國北方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民族高職院校,通過對其行政管理實踐的研究發現,民族院校行政管理內涵豐富、管理特色明顯、管理意義重大。
關鍵詞:民族院校 行政管理特色
世界上萬事萬物皆有體,無體不能存在。有體就有序來體現物與物,以及物的自身內部要素的聯系與關系,從而在其運動變化中各自發揮應有的作用。民族院校作為一個體,一個系統,其內部的行政管理就是其運轉的“序”。民族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民族教育和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院校與普通院校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自身的獨特性和特殊意義,這也使得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在運轉其院校發展的過程中獨具特色,意義深遠。
一、民族院校行政管理體現民族關懷
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責在于制定行政決定、執行行政決議、履行行政監督、開展行政評價。上述職責在管理定位上體現在注重準確性、時效性和服務性。民族院校行政管理的定位就是要明確自身管理的宗旨、承擔的任務以及管理的意義。從宗旨上看,要服務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促進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緊密結合,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實際工作中,黨和國家對民族院校加強宏觀指導、提供特殊政策、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為民族院校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在管理定位上準確的把握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使民族院校的發展有根基。從行政管理承擔的任務看,主要有五項:一是制定促進院校戰略發展規劃;二是科學推進內外管理;三是培養各方面管理骨干;四是開展民族問題的研究與決策咨詢;五是發揮對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和民族團結的窗口作用。
二、民族院校行政管理體現政治使命
“從民族院校的民族性與政治性的比較來看,我國民族院校的民族性一直讓位于政治性,因為民族院校的建立是基于解決國內的民族問題。在我國民族問題實質是政治問題,民族院校需要服務于國家政權和黨的政治統治。直到現在我國民族院校仍被認為是有著特殊的目的、并擔負著特殊的任務,被當做是對外展示我國民族政策的窗口。” 因此,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也體現出明顯的政治使命。民族院校需要憑借豐富的民族教育經驗和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把強化各民族師生“四個認同”貫穿于育人工作始終,踐行了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特殊使命。
另外,民族院校師生民族成分豐富,崇尚學術自由,尊重民族文化,包容民族習慣,才會孕育新思想、新知識、新觀念。民族院校管理的對象同樣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群體,實現的是對思想的管理,這就決定了用一般行政管理思想管理民族院校具有先天的不足性,行政指令“一刀切”的強制管理在某些方面并不適合有著不同民族習慣的師生群體。針對師生民族成分的多樣性及文化特征的差異性,在管理方法上,具有統籌兼顧,以民族情感消除分歧,以人文精神促進各民族相互認同與和諧發展的主流價值取向。
三、民族院校行政管理的意義
在民族院校中,除了具有:教學、科研、成果轉化三個中心外,還具有傳承民族文化,創造民族團結經驗的第四個中心。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服從服務于這四個中心,其意義在于將資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到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和民族團結中;在于通過計劃、組織、協調等手段驅動功能,從而完成民族院校的社會責任。換言之,由于其植根于民族院校特別的誕生背景、特定的辦學宗旨、特殊的辦學意義,決定了民族院校行政管理的意義除了行政管理在高校中所發揮的普遍意義外,還具有特殊的意義,而這份特殊更多的體現在民族院校行政管理的職能上。
民族院校大部分有兩個直接上級領導,一個為業務指導的上級教育部門,一個為人事隸屬關系的上級民委。因此,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首先要做好兩個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要充分把握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同時,要兼顧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教育部門是民族院校公共利益領域直接的權力中心,體現著公共權力對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標,在有關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方面擁有較為核心的權力;民委代表是對民族教育的宏觀把控與方向指導,在建設和發展這一問題上通常具有較大的發言權。民族院校按照大學治理通常采取的各方有效協商的模式,通過各方積極參與的方式實現最終的目標。
新形勢下影響民族團結的新情況新問題日益顯現,尤其是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對我國民族團結的嚴重影響和危害。民族院校是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民族院校充分利用各民族師生共居一校的良好氛圍和有利條件,通過引導、教育和管理,培養各民族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歷史觀。民族院校還充分利用本校具有的民族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特征,使得培養的學生不但在專業上具有特色,而且在心理思維上也有著自己的民族情感和思維定勢,培養各族師生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使他們成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積極的傳播者、自覺地實踐者、勇敢的先行者、有力的推動者和堅定的捍衛者。
不論是民族院校,還是普通高校,行政管理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正視、重視其意義,合理定位角色,協調好與其他管理形式的關系,才能有力地推動高校管理這個系統工程的發展,從而推動高校的發展,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邱世兵.中國民族院校轉型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2]楊勝才.中國民族院校特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劉麗麗.質量與特色——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的民族院校管理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