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蕾
(北京體育大學 管理學院, 北京 100084)
?
大數據背景下BI在體育用品制造企業中的應用與優化研究
許春蕾
(北京體育大學 管理學院, 北京100084)
結合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對獲取信息的多元化、個性化、時效性需求,系統分析BI平臺(商務智能)在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局限性。基于企業運作模式的新變化與新思路,針對性地提出大數據環境下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BI(商務智能)平臺的應用與優化建議。
大數據;BI(商務職能);體育用品制造企業
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和通信網絡全面融入社會生活,當今信息增長的規模與速度已經積累到了一個引發變革的程度。移動端APP、云計算、物聯網等社會化媒體與新興信息科技手段的興起與普及,使得數據作為創造、存儲和傳播的一種信息資產,已然成為企業創造核心經濟價值的新來源。體育用品制造業是購買需求驅動型的行業,由于體育用品天然具有融合運動習慣、運動項目專業化以及同一運動項目需求差異化等諸多信息的復雜性,因此體育用品制造業也是一項高度關聯性的產業。因此,在這樣一個變革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IT技術等商務智能系統深入挖掘和運用隱藏在大眾健身運動數據背后的潛在經濟價值,提高體育用品制造企業BI(商務智能)系統的實時處理需求,以激發創造基于需求前端數據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促使數字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成為目前企業迫切解決的關鍵問題。而這對于處于轉型升級期的體育用品制造企業而言,也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1商務智能(BI)的概念
商務智能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不同的角度對商務智能(BI)的認識不同,因此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根據現有相關文獻梳理,目前代表性的觀點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以IBM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界觀點。IBM公司認為,商務智能是一系列在IT技術支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的策略集合,以充分運用企業的數據資產來制定更好的商務決策。企業內部決策人員通過運用各種分析工具提取有利信息,并綜合行業知識判斷,進而做出快速正確決策幫助企業提高利潤、增加競爭力[1]。
第二,以Osizak為代表的學術界觀點。Osizak認為商務智能(BI)是一系列的概念、方法和流程的集合體,其目標不僅是幫助決策,而且是支持企業的戰略實施。
對比以上兩種概念,企業界對商務智能(BI)的理解是一種企業資產投入,目的在于提高企業績效。學術界認為商務智能(BI)是概念、信息的業務基礎工作平臺,屬于企業戰略決策的應用工具。但是無論從哪種角度,我們都可以看出,兩者對商務智能(BI)本質屬性達成的共識,即商務智能是基于數據分析基礎上的決策軟件,與ERP(企業資源計劃)等單一操作軟件的功能有著本質不同。
1.2體育用品制造企業BI系統的應用現狀
1.1.1多數中小企業以單向操作化軟件運用為主,仍停留在數據存儲層面
由于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的獨特性,使其必須關注與其產品制造有關的諸多因素,包括物料清單、產品供銷流程數據等。但由于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規模較小。對于數據處理需求仍停留在初步階段,主要以存儲功能為主,數據軟件系統運用也較集中于數據存儲功能的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等單向操作化軟件系統。因此,但隨著企業發展需求擴展及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大多數體育用品制造企業面臨著太多數據無法進行有效管理和分析的困境。他們一方面在逐漸引入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等系統后,在財務、客戶關系、庫存和營銷管理、質量控制、供應鏈等眾多領域內存在激增的海量數據;但另一方面又被數據所困,無法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大多數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對數據處理系統的投入還處于數據(或信息)負債階段。
1.1.2部分企業啟動商務智能(BI)運用,但相關功能開發與使用較少
商務智能(BI)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大部分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對其仍然缺乏必要的了解。現在雖有安踏、李寧等國內體育領軍品牌進行過或正在進行數據庫和數據挖掘項目,但是大部分企業在這方面功能應用還相對較少。
第一,從企業內部而言,如以安踏為代表的部分體育用品企業對BI功能的運營分析緯度大多局限在簡單業務(如渠道量、產品售罄、店鋪坪效、倉庫存儲等)等歷史數據的分析基礎上,對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業務流程的更新等方面缺乏深入分析。例如,基于商務智能(BI)對產品銷售報表傳統分析報告主要是對上季、上月或者上周歷史數據信息的分析與呈現,對于產品品類、款式、設計的實時售罄情況等信息無法獲取,也無法針對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及競爭環境等進行實時預測并采取行動,具有缺乏明顯的時間滯后性,將導致企業戰略與決策定位不準,帶來企業經營風險。
第二,從企業外部而言,基于產業集群的企業間戰略聯盟已成為影響市場競爭的重要力量。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是其中的縮影[2]。但是由于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大量數據無法綜合利用,使其難以與產業集群內相關的客戶、供應商、分銷商及合作伙伴等使用BI數據庫的企業相融合。即使部分企業之間使用相同的數據庫,但由于使用數據結構及緯度的不同,也可能導致戰略聯盟的企業之間無法實現數據交換,限制了企業基于產業集群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發展空間。
2.1體育用品消費需求與供給結構非均衡性矛盾突出
當前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產品供給結構有效性與國內潛在的全民健身需求成長性以及多元化形成鮮明的對比。《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共有4.1億20歲及以上城鄉居民參加過體育鍛煉,比2007年增加0.7億人。其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百分比為33.9%(含兒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將近5.7個百分點 。而與此同時,我國體育用品市場卻暴露出產品定位趨同,產品“重疊”過剩與部分細分產品供給缺失等競爭性供給結構失衡問題。產品供給與大眾需求快速成長之間的矛盾,彰顯的是當前體育用品消費者行為的變革,即消費者對于線上消費已成習慣,而線下消費已經從原來的純消費轉為互動體驗,包括分享娛樂等因素。因此,如何與實際消費擬合是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需要解決的首要矛盾。
2.2個性化體育消費方式正改變企業生產組織形態
在新經濟形態下,市場供求關系的瓶頸已由供給約束型轉為需求約束型。消費者在企業生產和市場消費中的角色正在加速演變,已成為構建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的來源。我國大眾健身運動是以主體內在需求和個體性運動偏好為顯著特征的社會文化現象。因此,體育用品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不僅局限于產品功能效用的實用價值,而更追求體育健身運動過程中“自我展示”的個性化體驗。隨著全球化、網絡化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個性化和消費者參與定制生產已成為未來體育運動品牌消費方式的一種主流趨勢,并正逐步改變著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和供給形態。作為驅動市場變革的一個重要變量,體育用品消費方式(即消費者需求滿足的方式)對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演化及轉型升級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3基于快速反應機制的供應鏈變革要求
我國傳統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普遍采用的是“品牌批發運作模式”,即一款產品從設計到擺上貨架需要15個月。最初的9個月是產品設計,然后經銷商每年會參加四次訂貨會,收到訂單后外包工廠開始生產,6個月后消費者才能買到這款產品[3]。這種運作模式以增加門店數量和爭奪市場占有率為目標的激進擴張經營理念為指導,經銷商憑借經驗和喜好挑選款式,而品牌公司往往也忽視市場需求的變化。2011年,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關店”和“高庫存”現象,體育用品制造業步入發展調整期。大眾消費需求旺盛與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發展緩慢、甚至停滯強烈反差的背后,揭示的是傳統品牌批發模式下企業產品與市場需求的偏離。這就使得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如何從海量數據中高效地提出有效信息產生強烈需求。2012年中國最早成立的體育用品公司——寧受到快時尚品牌的啟發,開始構建以零售為導向的供應鏈快速反應機制。2013年安踏也以“零售轉型”為口號嘗試轉型,開始數據驅動下的供應鏈變革。
美國密西根商學院的著名戰略學家普哈拉(C.K. Prahalad)認為,過去以產品為中心的傳統價值創造觀正轉變為以消費者與企業共創價值為中心的共同創造價值觀,讓消費者與企業合作、分享經驗、實現交互融合的價值共同創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新源泉[4]。未來發展中,建立開放、互動的企業信息資源機制,通過對大數據的獲取、發掘和分析,更加經濟地從多樣化的數據源中獲取更大價值,勢必將與大數據時代的高效、交互、實時特征完美結合,為新數據環境的創造和應用打下基礎。這不但可以為企業運營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時,而且可以促進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從傳統的以生產為中心向以消費需求為核心轉型。
3.1交互個性化功能擴展
由于社會化媒體普及與新興IT信息技術手段較少,加上數據充分保密性等條件制約,數據的實時獲取和易用性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傳統創新活動主要局限在企業內部。大數據時代開放性、網絡化的數據無處不在,即時發生大量數據,為企業實時化、個性化創新方式提供大量的在產品市場化之間進行交互設計的可能性。如何對這些復雜多變的各種數據進行定義、設計和部署,去尋求、挖掘和驗證一些隱藏在數據背后的價值關聯機會和規律,來驅動企業業務的轉型和發展是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BI系統的優化升級方向[5]。日本企業無印良品(MUJI)鼓勵顧客參與的在線產品研發共創平臺則為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提供較好的跨域借鑒思路。無印良品(MUJI)的產品研發概念,通過網絡虛擬社區的顧客投票方式選擇出來,并將產品項目開發的全過程實時公布在社會內供顧客瀏覽。當企業新產品上市階段,網絡虛擬社區作為一個重要的測試平臺也會首先征集顧客購買產品意愿。當產品購買意愿達到最低生產數值時,企業才會開始正式投入生產[6]。因此,借助于BI(商務職能)技術功能的擴展化、交互化,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商務智能系統才能真正意義上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引導并豐富企業價值創造模式。
3.2事務協同型模式構建
實效性是大數據時代的主要核心。由于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的關聯性與獨特性,能否有效地利用存在于各個企業業務單元和數據倉庫中的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優勢或互補的有機配合與整體協同效應是優化體育用品制造業商務智能(BI)的關鍵。基于此,本研究認為,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應構建基于事務協同驅動的商務智能模塊系統,即根據消費者與企業之間、企業間及企業內部生產價值鏈互動節點的不同需求,擴充商務智能(BI)系統的可擴展、可嵌入、開放性及給消費者的個性化配置等具體事務,突破企業信息資源邊界,創造信息渠道作用機制,即時呈現分析結果(如圖1),真正實現數據交互效應。比如,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通過利用事務協同驅動的模型,可以實現與消費者實時交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與定制化的需求;實現終端產品售罄實時反饋,實時調整定價策略,采取針對性的促銷手段;或者提供實時報告和分析,使得企業獲得及時的市場洞察信息,充分發揮商務智能(BI)實時的優勢。

圖1 基于事務協同處理的BI系統模型
3.3數據預測驅動型決策優化
大數據的價值在于數據挖掘和預測[7]。在社會化媒體中挖掘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日益成為企業決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動企業決策過程從“被動式”向“預判式”演變新的決策模式。通過量化的方法將體育用品制造企業關注的信息內容(如運動習慣、消費方式、消費模式、價值關注等)轉換為數據,通過借助信息的關聯性,就會激發企業挖掘出以前數據所未被發現的潛在價值,最終企業將其信息轉為應用于市場的決策或戰略,以提升核心競爭能力。例如,2015年日本運動品牌Asics根據7年的研究以及對數千名跑者的數據分析,創造了適合每一位跑者的“My Asics”調適性訓練計劃。該訓練計劃以消費者設定的跑步目標為中心,透過不同階段的專業化步驟指引(如針對不同長跑技巧,提供不同的距離和速度訓練),建立屬于消費者個人的跑步訓練計劃。此外,Asics還可根據消費者傳導到Asics系統的跑步數據,分析消費者的跑步狀態及訓練進度,其為消費者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同時也提供了最真實的個人化訓練體驗。基于商務智能(BI)系統的數據預測功能,就可以幫助Asics企業根據大數據分析所提供的結果信息,挖掘專業跑步消費者的潛在消費或運動需求,從而為企業創造新的體驗服務模式,或者實施給消費者更高品質的專業訓練計劃等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決策優化資源。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經濟行為,同時也不斷拓展人類對信息與數據的創造與應用范圍。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普及,蘊含著前所未有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數據,越來越成為企業戰略資產,是企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力[8]。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實時、交互、智能、高速將成為BI商務智能系統的主要特征。我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應結合消費者需求個性化、多元化等基于數據驅動的變革性特點,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機遇,憑借BI(商務智能)技術的優化升級驅動企業運營模式的改善和創新,促進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轉型升級。
[1]王連月.BI平臺下的運營分析系統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3(9):250-254.
[2]魏太森,李新德.體育用品制造產業集群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4(5):84-85.
[3]李寧去年首次出現年度虧損,擬建快速反應機制[EB/OL]. http://news.hexun.com /2013-07-19/156299017.html.
[4][美]Prahalad.C.K.等,著.王永貴,譯.消費者王朝:與顧客共創價值[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5]王萬程.大數據背景下的企業商務智能應用分析[J].通訊世界,2015(11):223-224.
[6]張潔,蔡紅,等.網絡虛擬環境下基于DART模型的顧客參與價值共創模式研究—以日本企業無印良品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8):88-92.
[7] [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8]馮芷艷,郭迅華,等.大數據背景下商務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課題[J].管理科學學報,2013(1):1-8.
Optimized application of BI in sports produc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XU Chun-lei
(SchoolofManagement,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diversification, personalization and time effectiveness 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limitations of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 platform in sports produc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new changes and new idea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mode, the study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ed application of BI platform in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in China.
big data;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 sports produc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2016-06-06
許春蕾(1982-),女,在讀博士,研究方向體育經濟與產業。
G818.3
A
1009-9840(2016)04-0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