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花林
(長沙市統計局,長沙 410013)
2015年長沙市“四上”單位信息化發展情況分析
曾花林
(長沙市統計局,長沙 410013)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地方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關鍵。本文通過分析長沙“四上”單位信息化發展情況表明:長沙“四上”單位信息化基礎建設日趨完善、信息化投入結構日趨優化、互聯網應用日趨多元化、電子商務活動日趨活躍、信息化管理內部差異明顯,仍然存在信息化投入偏少、業務與互聯網融合度不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來提高單位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意識,推動單位“互聯網+”融合發展。
“四上”單位;信息化;互聯網;電子商務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信息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變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絡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務運營的電子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是長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分析長沙“四上”單位(本文所指“四上”單位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單位,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單位,房地產開發經營單位,規模以上服務業單位)信息化發展的特點及進程,為決策者制定政策,并為長沙信息化建設提供現實依據。
1.1信息化基礎建設日趨完善
1.1.1計算機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
全市6 744家“四上”單位中,99.6%的單位在生產經營中使用了計算機,計算機擁有覆蓋率較2014年提高0.6個百分點。“四上”單位共擁有計算機42.3萬臺,平均每百家企業擁有計算機6 266臺,較2014年增加294臺,增幅達4.9%。
1.1.2互聯網接入基本實現全覆蓋
99.6%的“四上”單位使用互聯網,比2014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98.5%的企業通過寬帶連接互聯網,比2014年提高2.5個百分點。
1.1.3企業信息技術人員大幅增加
調查顯示,有信息技術人員的企業占所有“四上”單位的88.2%,比2014年提高3.8個百分點。“四上”單位擁有信息技術人員4.23萬人,平均每百家企業擁信息技術人員627人,較2014年增加147人,增幅達30.6%。信息技術人員占“四上”單位從業人員比重達3.0%,較2014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信息技術人員比重提高1.6個百分點,高于“四上”單位信息技術人員平均水平。
1.1.4大型企業網站擁有率最高
調查顯示:有4 265家企業擁有網站,網站擁有率達63.2%。從規模看,大型企業網站擁有率最高,達94%,中、小、微企業的擁有率分別為71.7%、61.6%、41.5%。分行業看,網站擁有率最高的是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達92.2%;其次較高的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88.5%)、教育(83.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8.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71.1%)。
1.2信息化投入結構日趨優化
1.2.1信息化投入大幅增加
調查顯示,“四上”單位2015年信息化投入84.16億元,比2014年增加13.85億元,增長幅度達19.7%。
1.2.2信息化投入以一次性硬件投入為主,一次性軟件投入為輔
2015年信息化一次性投入金額達60.67億元,占“四上”單位信息化投入總額的72.1%。其中一次性硬件投入43.93億元,占“四上”單位信息化投入總額的52.2%;一次性軟件投入16.74億元,占“四上”單位信息化投入總額的19.9%。“四上”單位信息化日常運營維護投入達23.49億元,占“四上”單位信息化投入總額的27.9%。從信息化投入構成的變化來看,一次性軟件投入占“四上”單位信息化投入總額的比重較2014年增加5.4個百分點,表明“四上”單位在一次性軟件方面的信息化投入進一步增加,信息化投入結構進一步優化。
1.3互聯網應用日趨多元化
1.3.1“互聯網+”更多、更廣地參與企業活動
隨著信息化發展的大力推進,“互聯網+”發展概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擁抱互聯網。調查顯示:99.6%的企業有通過互聯網開展活動,比2014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93.3%的“四上”單位使用互聯網收發電子郵件,在企業互聯網應用中使用最為廣泛。其次,“四上”單位通過互聯網開展較多的活動有網上銀行、從政府機構獲取信息、了解商品和服務的信息、對內對外招聘,占“四上”單位的比重分別為76%、62.2%、60.9%、49.8%。另外,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通過互聯網來發布信息或即時消息、提供客戶服務、與政府機構互動、進行員工培訓等,參與的“四上”單位占比分別為39.5%、37.5%、30.4%、29.7%。
1.3.2大型企業“互聯網+”的比重更高、形式更加多樣
從單位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業通過互聯網開展活動差異較大。調查的13種通過互聯網開展的活動,有10種活動大型企業參與單位比重超過45%,遠高于其他規模企業。除收發電子郵件、使用網上銀行外,大型企業通過互聯網開展活動較多的是對外或者對內招聘(78.1%)、從政府機構獲取信息(76.4%)、了解商品和服務信息(70.0%)、發布信息或即時消息(70.0%),分別高于全市“四上”單位參與單位比重28.3、14.2、9.1、30.5個百分點。另外大型企業通過互聯網開展較多的活動有:提供客戶服務(54.5%)、員工培訓(53.6%)、撥打互聯網電話或召開視頻會議(49.8%)、與政府機構互動(45.1%),其中大型企業撥打互聯網電話或召開視頻會議的單位比重高于全市“四上”單位比重28.5個百分點。
1.3.3互聯網廣告等新興網絡宣傳推廣方式越來越受企業青睞
在宣傳推廣方面,企業的互聯網意識日益增強,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推廣的“四上”單位比重高達89.8%,比2014年提高3.3個百分點。企業通過互聯網宣傳和推廣方式越來越多樣和分散,采取獨立網站進行宣傳的企業占“四上”單位總數比重最高,達43.0%,不到通過互聯網宣傳和推廣企業的一半;其次是通過電子郵件和互聯網廣告進行宣傳推廣,占比分別為34.7%和31.6%。與2014年比較看,采用獨立網站和電子郵件等傳統方式進行宣傳推廣的“四上”單位比重略有下滑,比2014年分別下降1.1和0.4個百分點;互聯網廣告、社交網絡或即時通訊社交工具、搜索引擎等新興網絡宣傳推廣方式越來越受“四上”單位的青睞,采用其進行宣傳推廣的“四上”單位比重分別比2014年提高1.7、3.0和2.9個百分點。
1.4電子商務活動日趨活躍
1.4.1電子商務交易額大幅增長
2015年,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四上”單位有859家,比2014年增加89家。其中開展電子商務銷售的企業588家、電子商務采購的企業511家,占全部“四上”單位的比重分別為8.7%、7.6%。2015年“四上”單位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06.88億元,比2014年增長57.5%。其中:電子商務銷售額為401.51億元,同比增長92.0%;電子商務采購額為412.24億元,同比增長34.1%。
1.4.2批發零售業電子商務銷售額最多,建筑業電子商務采購額最多
當前,電子商務銷售和采購活動已經廣泛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電子商務銷售額最大,達285.64億元,同比增長176.3%,占全部電子商務銷售額的71.1%;其次是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銷售額分別為49.53億元、27.21億元、27.15億元;建筑業電子商務采購額最大,達到307.04億元,同比增長70.8%,占全部電子商務采購額的74.5%,其次是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電子商務采購額分別為62.61億元和19.58億元。
1.4.3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是“四上”單位電子商務交易主力軍
調查顯示,“四上”單位中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利用電子商務交易的比重更高。大型企業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額247.60億元,占“四上”單位電子商務銷售額的61.7%,比2014年增長160.9%;實現電子商務采購額322.77億元,占“四上”單位電子商務采購額的78.3%,比2014年增長63.5%。國有企業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額275.66億元,占“四上”單位電子商務銷售額的68.66%,比2014年增長190.5%;實現電子商務采購額345.75億元,占“四上”單位電子商務采購額的83.87%,比2014年增長48.1%。

表1 2015年不同規模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情況 單位:%
1.5信息化管理內部差異明顯
1.5.1單位規模與信息化程度呈正相關
從表1中可以看到,無論是財務、購銷存、生產制造管理,還是物流配送、客戶關系、人力資源管理,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大,信息化管理的程度也隨之提高,大、中型企業(單位)在各個環節的信息化程度普遍高于小、微企業(單位)。
1.5.2企業財務管理環節信息化程度最高
在被調查企業中,財務管理環節的信息化程度達到89.3%,明顯高于其他環節。這說明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環節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核心。除財務管理外,購銷存、人力資源和客戶關系的信息化程度也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分別為46.6%、36.6%和35.7%。
1.5.3不同行業間信息化管理的側重點不同
分行業看,除財務管理外,制造業企業購銷存和生產制造環節信息化程度較高,分別為53.4%和34.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與建筑業的信息化側重于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程度分別為55.3%和51.8%;批發和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的信息化管理主要用于購銷存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應用購銷存管理的“四上”單位占比分別達到71.1%和57.8%,應用客戶關系管理的“四上”單位占比分別達到43.0%和42.0 %,此外,住宿和餐飲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也較高,占42.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信息化管理側重于物流配送,使用的企業高達40.7%,其他服務業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也達到44.4%。
2.1信息化投入偏少
2015年,“四上”單位信息化投入僅占營業收入的0.5%。除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4個行業大類信息化投入超過營業收入的1%外,其余13個行業大類信息化投入明顯偏低,特別是采礦業、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化投入僅占各自行業營業收入的0.3%、0.3%和0.2%,遠低于全市“四上”單位信息化投入平均水平。
2.2業務與互聯網融合度不高
“四上”單位通過互聯網開展的活動仍以收發電子郵件、使用網上銀行、了解商品和服務的信息、從政府機構獲取信息等信息交換和獲取應用為主,單位沒有主動的融入到“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單位業務與互聯網融合度較高的,如:提供客戶服務、在線提供產品、發布消息或即時消息、員工培訓等活動應用的“四上”單位比例不高,均低于“四上”單位總數的40%。特別是占“四上”單位總量70%的小微企業(單位)多項互聯網活動應用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比較近兩年“四上”單位通過互聯網開展活動的占比情況發現,應用各項活動的“四上”單位占全市“四上”單位總數的比重變動極小,“四上”單位業務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進展緩慢。
2.3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
除財務管理外,“四上”單位應用信息化參與購銷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的單位比重均不到40%,應用生產制造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的“四上”單位比重更低,不足20%。信息化管理多側重于單位經營的某個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多數企業沒有實現信息化對企業管理和業務流程的改造,難以實現信息化管理的最大效能。
3.1進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
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單位信息化發展的因素之一,也是很多單位信息化建設緩慢主要原因。單位信息化建設必須對信息化技術、生產管理、資金投入等進行可行性研究,設立企業信息化建設基金,以市場籌資、銀行間接融資、引進外資、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拓寬單位融資渠道,提高單位直接融資比重,降低單位信息化發展的融資成本;政府方面應繼續落實信息化建設項目資金,加大財政對信息化基礎建設的投入,減輕企業稅負,加強宏觀調控,利用相關扶持政策等,緩解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推進單位信息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3.2提高單位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意識
信息化能夠支撐現代企業的組織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促進其創新發展。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滲透和運用,深刻改變企業的傳統經營模式和管理方法,開拓出諸如軟件業、科技咨詢業、數字出版業、會展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等新領域、新業態。信息技術在采購、庫存、訂單、配送、洽談、支付和結算等領域的應用,有助于企業實現生產管理、客戶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促進商業和管理模式的創新。當前,單位要加強對單位領導者的信息化教育培訓,樹立行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標兵,加強單位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交流,讓單位了解和看到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帶來的效益,政府要做好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政策、技術、人才支持服務,營造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氛圍。
3.3推動單位“互聯網+”融合發展
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互聯網+”產業模式不斷涌現。推動單位“互聯網+”融合發展,需要不斷地提升單位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鼓勵單位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倉儲物流、運營管理等環節應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推廣運用互聯網發展的成功案例,不斷探索單位“互聯網+”應用創新與發展路徑。鼓勵單位利用“互聯網+”,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鼓勵單位創新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應用,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增量;鼓勵單位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提高單位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胡少維,高俊衡.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分析及趨勢判斷[J].中國經濟信息,2004(6).
[2]徐永剛.杭州服務業中小企業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2010(8).
[3]馮晨晶.淺析當前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5(18).
[4]童有好.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內涵、層次和方向[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08(7).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30
F270.7
A
1673-0194(2016)18-0047-03
20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