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梅
(江蘇省蘇州市立醫院 財務科,江蘇 蘇州 215002)
醫藥價格改革對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陳錦梅
(江蘇省蘇州市立醫院財務科,江蘇蘇州 2150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國家政府也相對應的提高了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特別是在保障人們看病就醫方面出臺了很多的措施,其中醫藥價格的改革就是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所謂的醫藥價格的改革就是我國政府為了更好的保證人們更加公平的看病就醫,從而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對藥品價格的決定性作用。文章通過對醫藥價格改革對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影響,從公立醫院的角度探討如何正確的面對這種影響。
醫藥價格改革;公立醫院;收入結構
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進行,醫藥價格改革作為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構建合理補償機制的重要舉措,有效改善我國長期存在的“以醫補藥”“過度醫療”等現象,特別是由于我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體系不合理從而導致患者藥品費用負擔過重,難以完成看病就醫過程。在2015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發出 《關于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一間的通知》,決定從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主張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在醫藥價格改革執行的過程中,作為公立醫院在收入結構方面面臨著重大的影響,本文從這個角度出發來探討公立醫院如何才能夠積極有效的應對這些影響。
公立醫院長期以來以追逐利益為目的,完全不考慮絕大部分患者藥費承受能力,從而無法真正完成自己的社會使命,而藥品價格改革的實行就是為了破除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1],通過建構合理的補償機制,來提升我國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體系,從而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的就醫需求,減少人民的醫患負擔。具體來說醫療價格改革對公立醫院的收入結構的影響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公立醫院的醫療收入有所上升,但是藥品總收入有所下降,并且對于財補貼的比重有所下降。二是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助收入較醫藥價格改革之前有所提升,但是增長的速度明顯低于總收入的增長速度。三是醫療醫院業務收入結構中醫療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藥品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2],從而可以看出藥品價格改革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愿意進行購買醫療服務。四是從整體生來說公立醫院藥品收入逐年上升,但是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的趨勢,特別是中藥藥品收入下降趨勢愈加明顯。
綜上所述,醫藥價格改革對于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有著很深的影響,總收入有所上升,但是藥品收入和醫療收入的比重有所變化,逐漸呈現出醫療收入大于藥品收入的趨勢,證明在市場競爭環境下藥品價格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政府加快完善財政補助機制,充分保證醫藥補償及時到位。在醫藥價格改革實施的過程中,省級政府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充分提高政府財政補助在公立醫院收入結構中的比重,加快公立醫院的醫療設備的更新,健全以事定費,購買服務的財政經費的供給方式,保障公立醫院能夠在整場運轉的情況下還能夠做到略有結余,保證政府的醫藥補償及時到位。
(2)合理調整醫療服務結構,充分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在醫藥價格改革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范圍,整合醫療收費項目,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醫療收費,同時可以適當的提高部分醫療項目的服務價格,從而能夠滿足不同收入群體的看病就醫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精確測算醫療服務的成本,充分保證醫保基金所占的比例,盡可能的降低個人醫藥費用的負擔。
(3)加大藥品監管力度,提升政府監管效率。實現藥品價格透明化,建立健全藥品價格的信息監測機制,政府要積極創新公立醫院的藥品價格監管方式[3],通過借助現代的互聯網信息平臺,建立統一的醫藥價格的監測平臺,讓每一個個人都能夠隨時掌握藥品的價格,實現醫療服務的信息透明化。比如通過互聯網和新媒體的手段向民眾公務醫療費用的數據和信息,讓公立醫院可以接受社會監督。
醫藥價格的改革是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有效改善現階段我國公立醫院的逐利體制,而且能夠有效降低個人就醫的醫藥負擔,為了更好的保障公立醫院可以正常運行,政府要積極加大對公立醫院財政補助,合理調整醫療服務結構,充分發揮市場對醫藥價格的決定性作用,同時還需要積極創新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的監督體系,充分借助現代化的通訊和技術手段,保障個人購買醫療服務的知情權。
主要參考文獻
[1]賈秀才,湯少梁.醫藥價格改革對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6(3):384-387.
[2]惠文.公立醫院醫藥價格結構調整的醫療保障效應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15.
[3]肖月,趙琨,李雪,等.東部某省縣級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評價[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5(1):14-20.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7.122
R197.32
A
1673-0194(2016)17-0211-01
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