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紅華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杭州 310018)
基于“產教融合、平臺支撐”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探索
盤紅華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杭州 310018)
以提高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依托學院“政校企社”四方合作辦學體制,構建“產學合作中心—創業園—綜合實訓中心—校中企—工作室—訂單班—短期實習班”等多元校企合作平臺;創新“三段三域式”實踐教學模式;打造基于職業崗位鏈的師資生態鏈;強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有效提高了人才質量和就業競爭力,初步解決了校企合作平臺不健全、學生適崗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電子商務;產教融合;平臺;創新創業教育
伴隨著傳統企業面向電商轉型升級和電子商務模式的日益成熟,以及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實施,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呈現出新的特征。高等院校作為電子商務人才的重要輸出地,一定程度上存在產教融合不緊密、校企合作渠道單一、創新創業教育不完善等問題,導致企業“用人需求”和高校培養的學生“適崗能力”矛盾突出。如何加大產教融合力度,構建多元化校企合作平臺,是在專業建設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是國家關于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著力點,加強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色所決定的,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將產教融合貫穿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過程,重點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機制。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按照用人單位的需求,一個優秀的職業院校畢業生,不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理論,還應具備良好的崗位勝任能力和職業精神。技能是經驗的積累,必須在工作中才能體會。職業素養也須身處職業環境,通過一定的工作才能深刻體會和養成。因此高職人才培養要求培養環境、培養方式、培養內容、培養結果與產業保持高度一致。高職院校必須與產業深度融合,在教學中擁有盡可能多的產業元素。
基于“產教融合、平臺支撐”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格局強化校企緊密合作、多元化實踐教學平臺、創新意識與能力三者在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以企業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才培養定位、支撐平臺、實踐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等方面著手,針對性解決了以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2.1應對變革,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為了主動適應互聯網行業產業發展變革,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以及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對電子商務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專業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提出了“懂運營、精技能、會創新”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新目標,并在此目標基礎上深化“崗位引領、項目驅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專業“多崗適應、專崗精通”課程體系,完善“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方法,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懂運營”指熟悉網站、網店運營的一般流程,熟知開設網店的規則、方法,掌握一定的團隊管理、數據分析、活動策劃、市場推廣方法,具備開設和運營網站、網店的基本能力。“精技能”指基于電子商務職業崗位鏈核心崗位,重點培養學生美工設計、策劃營銷等崗位核心能力,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會創新”融入浙商文化與浙商精神,進一步完善以創新創業教育為特色的素質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學生自主創業能力。
2.2四方聯動,構建多元校企合作平臺
在學院“四方聯動”(以系統為依托、以學院為主體、以政府為推手、合作企業深度參與)合作辦學體制的基礎上,專業積極探索實踐校企合作新形式,全方位、立體化開展校企合作,構建了“產學合作中心-創業園-綜合實訓中心-校中企-工作室-訂單班-短期實習班”等多元校企合作平臺,見圖1,形成了從單一企業到產業園區,從垂直細分到綜合行業,從校內到校外的支撐平臺格局,穩步推進校企深度合作。

圖1 多元校企合作平臺
憑借產業和區位優勢,學院(專業)先后與東方電子商務園、下沙電子商務園、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管委會、西湖區產業園、杭州市供銷社、臺州市供銷社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產學合作中心建設。學院被命名為“國家(杭州)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技能培訓中心”。新創立了浙商創業園,形成了“創富中心”、“大學生創業園”、“浙商創業園”三級遞進的創新創業孵化場所。與上海網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浙江綠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企”,引入企業真實項目進行運營,實現專業教學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學生實踐與企業生產相對接、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相對接。與杭州四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杭州凱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 “電螞蟻工作室”、“凱惠攝影工作室”等4個師生工作室,通過“帶一支隊伍、抓一個項目、出一批成果”,使工作室成為人才孵化地。與杭州界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米妮貿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 “阿卡班”、“米妮班”,定向合作培養電子商務人才。與杭州悠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多家緊密型合作企業共同開展“雙十一短期實習班”,讓學生感受電商盛會。
通過打造多元校企合作平臺,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有效解決了產教融合不緊密、校企合作渠道單一等問題,為實現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3注重實戰,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高職人才培養應強化技能、重在實戰,為強化學生實戰技能培養,依托多元校企合作平臺,專業提煉了“三段三域式”實踐教學模式(見圖2)并進行了實踐。“三段”指人才培養的三個不同階段:基本能力訓練階段、綜合能力訓練階段和實戰能力訓練階段;“三域”指三個不同的教學課堂: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在人才培養的三個實踐教學環節,通過“三課堂聯動”,分階段分層遞進的推進學生崗位知識、技能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三段三域式”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環境和創新創業培養環境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創新意識明顯增強,競爭力明顯提高。

圖2 “三段三域式”實踐教學模式
2.4專兼結合,打造雙師教學團隊
平臺的構建和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一支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團隊。專業以電子商務網店(站)運營主要工作過程“攝影→美工→設計→建設→推廣→服務”為主線,打造了基于電子商務業務生態鏈的“師資生態鏈”,見圖3。

圖3 電子商務專業師資生態鏈
每個崗位有2~3個教師擅長,每個教師精通1-3個崗位,通過專任教師和企業高水平兼職教師“一對一”緊密結合,形成分工明確、技能精專互補的教學團隊。每個教師就像生態系統中的一份子,互相依存,共同成長。“師資生態鏈”構建既有效保障了校企合作平臺的正常運轉和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又解決了專業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學技能單一、教師缺乏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等問題。
2.5以生為本,強化創新創業教育
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專業以生為本,更新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多元并舉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電子商務人才。通過依托平臺協同育人、“項目團隊”分類施教、“師生工作室”項目實戰、創新創業大賽引導孵化、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改革考核評價方式等措施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全面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效顯著。
3.1實現了多維度、多環節的產教融合,創新了校企合作機制
通過構建“產學合作中心-創業園-綜合實訓中心-校中企-工作室-訂單班-短期實習班”等多元校企合作平臺,打破了單一節點、單一途徑的校企合作方式,實現了多維度、多環節的產教融合,創新了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平臺有大有小,靈活多樣可拓展,通過實踐證明可操作性強,企業參與熱情高,實現了校企雙贏。
3.2實現了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適崗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通過實施“三段三域式”實踐教學模式,在第一課堂強化對學生專業知識、基本(核心)技能、創新意識和創業知識的培養;第二課堂強化學生綜合技能訓練和創業訓練;第三課堂強化學生崗位實戰技能和創業實踐,實現了“懂運營、精技能、會創新”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新目標。
3.3創新師資、基地、制度等教學保障體系
從師資、基地、制度方面創新教學保障體系。對接電子商務業務生態鏈,提煉了電子商務“師資生態鏈”建設理念,打造了一支技能精專互補的教學團隊,保證了師資團隊建設的整體性、協作性和可持續性。貫徹先進性、生產性、共享性、開放性的建設原則,打造集教學、培訓、生產、項目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子商務綜合實訓基地,全面提升了實訓基地建設水平。完善考核評價等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實施。
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有效路徑。近年來出臺的規劃和政策也更加突出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即2015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體制基本建立,到2020年,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經濟發展新常態對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高職院校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指明了方向。
主要參考文獻
[1]宋楊,郭可欣.高職高專院校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5(19).
[2]田明山,白士強.高職高專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和產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18).
[3]盤紅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崗位引領項目驅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電子商務,2015(10).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9.130
G420
A
1673-0194(2016)19-0224-04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