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思東 副教授(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9)
供應鏈柔性優化
對現代物流發展的影響
■ 楊思東副教授(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215009)
由于傳統供應鏈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人們使用柔性優化來降低這些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供應鏈的無效率。供應鏈的柔性優化會促使物流各環節資源的社會化利用,刺激快遞等新興物流業態的發展,改變傳統物流運輸中的大批量同種商品運輸等特點,使得小批量的精準物流活動快速增加,同時促使物流信息系統的不斷完善,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物流規劃也趨于合理。
供應鏈柔性優化物流發展不確定性
作為業務流程整合的供應鏈,它涉及從原材料供應商到最終消費者之間所有的物、信息和資金的流動,近幾年有些學者認為還要加上知識的流動。傳統觀點如圖1所示,當消費者發出需求信號,零售商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對分銷商發出零售訂貨信息,分銷商會向制造商發出分銷訂貨信息。制造商會提前或及時生產,以滿足分銷商的需求。為滿足生產需求,制造商會對原材料供應商發出原材料的采購信息,這就是信息流動,對應地產生逆向的物的流動和同向的資金流動。但是,在這些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物流
傳統的供應鏈中經常出現庫存數量或生產規模不能達到最優。由于存在“牛鞭效應”,每級分銷商出于庫存安全的考慮會增大庫存從而導致庫存過大,增加庫存成本。制造商為了節約固定資產投資,使得生產規模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可能在短時間內不能滿足因為市場需求異常變動所產生的需求增加。因此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通常同時存在各級分銷商龐大的庫存成本和偶然性的需求增加不能被滿足的情況。我國的庫存年周轉次數僅為2次就是物資流動太慢的表現。
物資流動中的另一個問題是時間。該問題在制造商環節最嚴重,經常出現原材料在倉庫中但是生產卻缺原材料的問題,這是制造商的組織設計上存在問題。此外在需求旺季的時候,銷售商不能及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時常出現。這類物資流動不及時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不合理的組織設計使信息傳遞存在障礙以及銷售商考慮安全庫存導致的。
(二)信息流
供應鏈中的信息流動問題主要集中在信息流動過程中的完整性和時效性。由于供應鏈中各成員信息收集和傳遞的能力及目的不同,這會導致信息在供應鏈中的傳遞出現失真、缺失及失去時效等問題。當外部環境急劇變化時,這需要供應鏈各成員具有非常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來適應快速變動的環境,但是許多成員通常不具備相應的能力或不愿意及時傳遞,因此出現信息傳遞障礙。隨著供應鏈層級的增加,這種信息傳遞障礙也更嚴重。
因此,當環境發生變動時,供應鏈中的信息傳遞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時效性存在問題,這種問題又會影響供應鏈中的流動。
為解決供應鏈中物和信息流動存在的問題,人們引入“柔性”方法來消除外部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從而出現對供應鏈柔性優化的研究。
完美的供應鏈柔性研究應該分析整個供應鏈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反應的速度、成本和效益。但是由于供應鏈鏈條過長,導致需要分析的對象過于復雜,因此人們對供應鏈的柔性分析只是關注于供應鏈的某一部分。按照不同的標準,供應鏈柔性研究有不同的種類,其中Shawnee(1999)從面向客戶的角度出發,把供應鏈柔性類型分成5類:一是生產柔性。由于消費者隨著收入的增加,其消費偏好差異性變大,因此供應鏈需要生產具有差異化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二是產量柔性。供應鏈通過調整原材料采購和生產批次批量以及庫存數量等方式來滿足消費者需求量變動的能力。三是新產品柔性,體現供應鏈開發新產品以及把新產品快速推向市場以滿足新產生的市場需求的能力。四是分銷柔性。不同數量、規模及區位分銷商的選擇會具有不同的分銷能力和分銷成本,這種分銷能力和分銷成本影響著消費者需求的滿足程度。五是響應柔性。它體現柔性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傳播,對目標市場所產生的波動的反應速度。
(一)生產柔性優化
傳統的生產柔性優化側重于面臨不同類型產品需求時,制造商如何選擇供應商及不同原材料使得產品生產組合達到收益最大化。但是,組織網絡化為生產柔性優化帶來不同的選擇。如圖2所示,市場存在大量具有差異性優勢的制造商,當需求者出現不同的產品需求時,在供應鏈中處于領導地位的某一個組織(零售商、分銷商或者某一個制造商)根據不同的制造商的優勢安排生產不同的產品,使得供應鏈中各組織專注于自身的核心優勢,整合其他組織的優勢,通過快速的信息系統,及時、準確地安排生產,使得生產柔性從單個制造商的產品最優生產變成供應鏈系統中組織網絡生產能力的最優匹配。
為實現及時、準確的生產安排,現代物流首先在信息傳遞上要滿足快捷和匹配。因此,在整個供應鏈中,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覆蓋了整個供應鏈的物流信息系統才能保證信息在供應鏈各環節中快速傳遞,使得訂購和生產信息及時地在不同組織間傳遞。此外,信息系統的標準化同樣必不可少。在信息系統中傳遞的信息來自不同的組織,這需要供應鏈中的各個組織與整個物流信息系統能夠進行信息的通暢交流,因此供應鏈中各組織的信息系統的標準要一致。
(二)產量柔性優化
傳統的產量柔性優化研究是在給定消費者需求數量下,尋求最優的生產批量、批次和原材料訂購策略,希望通過成本最小化來實現收益最大化。但是如圖2所示,當存在快速響應的物流信息系統,供應鏈中存在大量制造商之后,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可以快速傳遞給零售商、分銷商及制造商。在該經濟活動領導者的指揮下,消費者發出用戶訂貨信息,具有成本優勢的制造商獲得訂貨信息。由于供應鏈中存在大量的制造商,因此不存在傳統柔性研究中為滿足產量需求而需要考慮生產規模問題。當快速響應的信息系統與快捷的物流結合起來的時候,產量柔性優化需要考慮的庫存量就由信息傳遞的速度和物流速度決定。同時信息直接由消費者傳遞給供應鏈的決策者,免去了多層分銷中的信息失真問題。因此,產量的柔性優化已經從傳統的最優批量批次和原材料訂購的策略研究變成在確定信息傳遞速度和物流速度的條件下最優的批次和批量的研究。
在快速的信息傳遞和物流配送下,制造商的生產趨于小批量、多批次。信息系統有利于加快庫存周轉速度,使得制造商的制造批次增加、批量減少,因此配套的物流服務具有多批次、小批量的特點。這將導致單批次的物流量很難達到物流設施設配所能提供的最大運載、倉儲量。為使得物流能力利用程度最大化,運量、儲量的社會整合變得很有必要。物流企業的經營活動從垂直的運輸到倉儲一體化自營物流服務提供到現在的物流服務能力的社會整合,物流企業的經營方向從傳統的全面經營向物流環節的專業化經營轉變。物流各環節的外包會越來越普遍,物流企業自身的第三方物流需求越來越多。
(三)新產品柔性優化
新產品柔性優化主要側重于如何快速地把新產品推向市場。在消費者偏好快速變化的大背景下,為確保在變短了的產品生命周期下獲得收益最大,柔性銷售渠道和柔性促銷策略至關重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社交平臺的發展,關系營銷已經在新產品柔性優化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新的社交工具使得一個個小社交圈形成,這種社交圈中信息快速交流,使得非主流銷售渠道在社交圈中快速發展,可以避開分銷商甚至零售商,使產品第一時間從制造商運送到消費者手中,或者從區域中心倉庫配送到消費者手中。同時為了避免產品生命周期變短帶來的庫存壓力,傳統分銷及零售環節應盡量減少庫存。
為滿足新產品柔性優化中分銷及零售環節庫存減少的需求,同時為了保障市場需求波動下庫存的安全,因此物流環節中集中庫存至關重要。通過在物流節點地區建立集中庫存方式,一方面可以減少分銷及零售環節由于“牛鞭效應”產生的龐大庫存,減少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后可能帶來的庫存積壓所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集中的區域中心庫存設置避免出現缺貨的麻煩。

圖1 供應鏈中的物流和信息流

圖2 供應鏈柔性優化后的物流和信息流
傳統分銷柔性優化主要考慮分銷中心的數量、規模和布局,以實現供應鏈收益最大化目標。但是隨著電商平臺等新的銷售模式的發展,傳統的分銷柔性優化已經逐漸失去價值。在新銷售模式下,大量的分銷商消失,甚至實體零售商也在減少。分銷庫存變成生產庫存或者某一地區的集中庫存,這些同樣對物流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當分銷商或者實體零售商消失之后,消費者的單批次的消費需求所形成的物流需求刺激著快遞等行業的發展。當商
品從制造商倉庫或者地區倉庫配送給單個消費者手中時,零散的、多批次小批量的物流需求模式出現。傳統物流中同種商品大批量運輸與此截然不同。因此,面向小件商品的快遞服務和面向大件商品的混合運輸物流業都快速發展。同時,物流節點地區的倉儲社會化服務快速發展,打破傳統的單個企業各個物流環節全部建設的現象。同時,由物流節點地區的倉儲社會化服務帶動相關物流加工等配套產業的發展,從而形成規模化的物流園區。
(四)響應柔性優化
響應柔性體現了當消費者的需求發生變動后,供應鏈滿足這種變動所需要的時間。通常對分銷層級、分銷商規模、生產庫存及分銷庫存的最優設計、物流配送路徑的優化,都能減少響應時間,從而提高響應柔性。如圖2所示,分銷層級和分銷商規模的優化在網絡化的組織下已經沒有太多的價值。供應鏈中組織間的網絡結構已經極大地消除了分銷商層級間的影響,便捷的信息傳遞渠道使得大量的分銷商消失,直至威脅到實體零售商。
響應柔性的優化對物流活動的整體規劃影響重大。在供應鏈內存在大量制造商時,單個制造商生產能力的最優化利用可以忽略不計,應該考慮整個供應鏈內制造商生產能力的匹配問題。因此,對供應鏈響應柔性優化重點在對整個供應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上,優化供應鏈響應速度有賴于區域物流的合理規劃。通過在合適的物流節點上建立相匹配的物流配送中心,通過優化物流路徑和培育合適的物流活動主體等,可以提高物流反應速度,從而可以提升供應鏈的響應柔性。
供應鏈生產的柔性優化需要完善標準化的信息系統,同時需要在配送和倉儲中應用大量的先進技術,以保證物流活動的準確性。產量柔性優化促使物流活動從傳統的大批量、少批次、同產品的運輸向小批量、多批次、不同產品混合運輸的模式轉變。這種轉變一方面對物流活動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得大量物流環節中的部門形成專門的社會化組織,以獲得足夠的業務量保證收益在較好的水平。新產品柔性優化在降低分銷庫存的時候使得區域中心倉儲建設獲得長足發展。分銷柔性優化在刺激快遞等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加快區域中心倉儲的發展,從而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響應速度的優化促使物流區域布局需要合理規劃。
1.Vokurka R J,O`Leary.A Review of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Empirical Research[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0,3
2.S h a w n e e V i c k e r y,R o g e r Calantone.Supply Chain Flexibility: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99,35(3)
F2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