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華,張玉梅,俞麗萍
牡丹江康安醫院(原傳染病醫院)中醫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臨床分析
肖艷華,張玉梅,俞麗萍
牡丹江康安醫院(原傳染病醫院)中醫科,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種類及表現情況,幫助提供相關資料去防治老年糖尿病。方法對2016年1—6月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過病歷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病情況。結果50例糖尿病并發癥患者中,有高血壓病37例,糖尿病足2例,周圍神經病變19例,腦梗塞17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4例,糖尿病腎病12例,同時患有2種并發癥的有22例,患有3種及以上的病患有16例。1型糖尿病患者2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結論通過對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臨床分析可以發現,絕大多數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并發癥一般表現為高血壓病、糖尿病足、周圍神經病變、腦梗塞、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等。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預防和治療減緩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最終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老年糖尿病;并發癥;臨床分析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存在缺陷或者是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而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過高,容易出現糖尿的情況,進而會引起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紊亂,在臨床上一般表現為多尿、煩渴、多引、多食、消瘦,病情嚴重的還容易發生酮癥酸中毒等機型并發癥或血管、神經等慢性并發癥。老年糖尿病指的是患者是在60歲之后才第一次發病或者是在60歲之前就已經發病但是持續到60歲以后的情況,這種糖尿病跟非老年糖尿病存在的最主要區別就在于,老年糖尿病不是受胰島素為主的因素控制的,患者往往還伴隨著多種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都比較高,并發癥的威脅越來越嚴峻,為了更好地探討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病原因和表現形式,及時防治,挽救患者的生命,該文對該院2016年1—6月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過病歷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6月在該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在60~81歲之間,平均年齡(67.3±9.8)歲,患病時間2~13年,平均時間(7.6±6.2)年。
1.2分析方法
對全部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病情況與表現進行收集與統計,同時按標準對他們的體重、血糖、血脂等進行分析。體重測定肥胖標準是BMI≥28 kg/m2(其中BMI=體重(kg)/身高(m2),以HbA1C與7.5%的關系來評判血糖控制的情況(HbA1C測定用高壓液相色譜法測定),血脂正常標準是LDL-C<4.0 mmol/L(LDL-c測定:患者空腹12 h抽血,采用氧化酶法)。
50例糖尿病并發癥患者中,1型糖尿病患者2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見圖1。其中有高血壓病37例,發病率74%;糖尿病足2例,發病率4%;周圍神經病變19例,發病率38%;腦梗塞17例,發病率34%;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4例,發病率8%;糖尿病腎病12例,發病率24%,同時患有2種并發癥的有22例,占比44%;患有3種及以上的病患有16例,占比32%。見表1。

圖1 該院老年糖尿病發病類型占比

表1 50例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情況
3.1老年糖尿病容易存在的并發癥類型及臨床表現
根據該院50例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癥狀研究顯示,絕大多數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得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足等在內的多種并發癥,其中部分患者還會同時患有兩種及兩種以上并發癥。一般而言,老年糖尿病并發癥分急性并發癥和慢性并發癥兩種。急性并發癥主要包括非酮癥高滲性綜合征、酮癥酸中毒、藥物性低血糖或誘發乳酸酸中毒幾種,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急性并發癥發作就非常容易導致心腦等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一般臨床表現都存在脫水、尿少、嗜睡、昏迷等狀況。相對于急性并發癥而言,老年人常常因為患糖尿病時間長、自身年齡大、治療效果一般或者不好而同時得上慢性并發癥,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與其他非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情況類似,但是發病率、致殘致死率較其他患者更高,其中,心腦血管并發癥是最主要的老年糖尿病致死原因。老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主要可分為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周圍血管病變等,一般發病率高、治療效果不顯著、致殘致死率高,需要好好治療與保養。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中最為突出的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它們對糖尿病患者的致死率比非糖尿病患者的致死率高2~5倍,另外,老年糖尿病還容易導致心肌損害和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糖尿病腦血管病變多為缺血性腦卒,也就是腦血栓,表現為血液流動緩慢,血小板快速集聚,血液變得黏稠,體內各種代謝紊亂,發病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糖尿病腎病會隨著病情的加重從最初的無水腫、無臨床蛋白尿發展到浮腫逐漸加重,蛋白尿從間歇性發展成持續性,可能會存在貧血現象,高血壓和腎功能衰竭也是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表現形式。糖尿病患者得眼病的幾率遠遠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幾乎所有的眼病諸如眼底出血、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脫落等都可能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作為最常見的嚴重糖尿病眼病,它是最主要的致盲疾病,但是如果能夠及早合理治療,也是能夠恢復視力的。周圍血管病變主要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變使氧和營養物質向周圍組織轉運減少,出現以痛性痙攣和疼痛為特征的間歇性跛行。靜息痛常發生于動脈栓塞后。早期表現為肢體皮溫下降,足部發涼,上舉后變蒼白,下墜后發紫,靜脈充盈遲緩,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后期皮膚變薄,萎縮,毛發脫落,最終出現潰瘍和壞疽。
3.2產生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主要影響因素
3.2.1與患者年齡相關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加身體各部分的功能也會相應減退,身體代謝逐漸變小,對于所需要獲取的能量的要求也變小了,尤其是對于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變小,容易導致對于葡萄糖的耐受量慢慢變小。當老年人吃的過多運動又不足的時候,很容易發胖,身體越是肥胖,細胞膜上胰島素的受體就越是減少,對于葡萄糖的利用率就更加低,導致肝糖生成技術迅速增加,高血糖產生,接著又引起β細胞和胰島素分泌增加,時間一長就容易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2]。
3.2.2與患者病程長短相關對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應該提防的是糖尿病本身特有的并發癥,比如眼底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腎病。一般來說,這些并發癥會在確診1型糖尿病的5年后出現。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在確診之前就已經出現血糖偏高,只是還沒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癥狀。這種“隱形”糖尿病的時期很難摸清存在了多長時間,極有可能已經存在好幾年了[3]。糖尿病會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發展,因此,不管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引發各種糖尿病并發癥。
3.2.3與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相關廣大群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不足,患者往往也不夠重視糖尿病,認為糖尿病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而實際上只要一旦患上糖尿病,壽命至少減少十年,并且可能會引發多種全身的并發癥,其最終致人死亡率比乳腺癌和艾滋病還要高[4]。有的患者對于糖尿病存在著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吃糖太多和肥胖才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并沒有意識到遺傳、感染、環境等因素[5]。
3.2.4與患者對血糖控制的程度相關患者對于血糖的控制不僅僅體現在平時的降血糖藥的服用上,還反應在血糖的監測結果中,有的患者為了在血糖監測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數據,要么檢查前停用降糖藥,要么先打胰島素再去抽血化驗,要么故意少吃或不吃。有的患者認為自己的癥狀不明顯,圖省事,圖省錢,就不去監測血糖或者不規律監測血糖,這些都會影響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狀況。
根據已有醫療數據分析,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是死于并發癥,所以對于糖尿病并發癥的治療十分重要。為了挽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我們一方面應當重視對于老年糖尿病及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認識,要積極宣傳其危害,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找尋到更好的治療方法,提高對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綜合治療水平,另一方面老年人也應當要樹立正確的進食觀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糖尿病的發生率,要避免高脂肪的飲食,增加體力勞動參加體育鍛煉,及時檢查身體,杜絕不良生活習慣,要加強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監測,盡早發現和治療,盡量延緩糖尿病慢性合并癥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傷殘和死亡率[6]。
[1]趙小玲.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5):59-60.
[2]姚祚星.從理論到實踐:老年慢病延續狐貍網絡平臺的構建——從糖尿病出發[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4.
[3]康明花.126例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4):113-114.
[4]臧東靜.基于結構化中醫住院病歷數據的老年糖尿病病證結合診療規律探討[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4.
[5]顏德坤.老年糖尿病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5):89.
[6]黎茂堯,周文英,毛冰凌.老年糖尿病與中青年糖尿病并發癥的對比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90-91.
R587
A
1672-4062(2016)09(b)-0061-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061
2016-06-14)
肖艷華,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中西醫結合專業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