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child Channel Enters 4.0 Era
嬰童渠道進入4.0時代
Baby-child Channel Enters 4.0 Era
當“互聯網+”概念被熱炒之時,嬰童渠道也已經進入了4.0時代,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從嬰童渠道發展現狀來看,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大特點: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嬰幼兒快消品市場之一。從供給角度看,可以將嬰童渠道分為線下和線上兩個領域。其中,線下零售渠道商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品牌專賣店、超市、百貨、藥店的嬰童專區、品牌商自建渠道、便利店、個體店以及目錄直購等多種模式。相比傳統的商超渠道,母嬰渠道是嬰童產業蓬勃發展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生元媽媽100”首席品牌官就曾表示:“母嬰實體店永遠有其存在的價值,即使現在電商渠道發展迅速,但母嬰實體店永遠不會被顛覆,因為虛擬世界無法預料現實的物理場景,母嬰是需要更多的實體互動的。”
尼爾森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整體母嬰店鋪數已經達到近8萬家,同比增長18%,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跨不同城市級別呈現均衡發展的態勢,平均38%的母嬰店鋪能夠帶來80%的銷售貢獻。其中,連鎖母嬰店和非連鎖母嬰店各占據半壁江山,但連鎖母嬰店知名度高、管理規范,運作品牌單品數量更多,進入當地的競爭力更強。隨著母嬰渠道的快速發展,若不重視和連鎖母嬰店建立緊密的聯系和合作,或將失去市場的很大份額。
電商模式是嬰童產業互聯網化最初的模式,2015年受“互聯網+”大潮影響,嬰童行業大量互聯網創業企業成立。母嬰產品也成為消費者網絡購物頻率最高、除旅游和電器外平均花費最高的品類。目前的嬰童電商模式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綜合電商平臺中的嬰童頻道,如天貓、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等,母嬰類產品幾乎是各大電商的標配;一種是垂直型電商,以海淘特賣為吸引點,主要有貝貝網、蜜芽網、寶貝格子等;還有一種是社區型平臺中的導購和電商板塊,如媽媽網、寶寶樹等。

2013—2018年中國母嬰用品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及預測
新生代父母的網絡社交需求,也推動了嬰童食品全新渠道的發展。不同于70后、80后更傾向于價格的實惠性,泛90后更偏愛“知識和體驗的分享”。尼爾森網購消費者調查表明,知識經驗的分享、鼓勵和娛樂成為他們在圈子里的首要討論話題。2015年移動母嬰社區的用戶滲透率,就已經從1月的1.7%快速增長至12月的4.1%。
社區模式發展迅速,但同質化問題顯現,龍頭企業也在謀求多元化轉型。從發展路徑看,媽媽網和寶寶樹這兩家龍頭企業分別上線于2004年和2007年,這一時期也屬于母嬰網站從起步到穩步發展的階段;隨后,2012年專做移動端的辣媽幫上線,主要母嬰網站也相繼推出APP,社區模式逐步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由于一二級城市受電商沖擊太大,實體店利潤嚴重壓縮,縣城和鄉鎮成為嬰童渠道的主要戰場。
國內廠商雖然主要陣地在下線城市,近幾年也有很多國產品牌在一二線城市進軍高端市場,把資源從低價產品轉移到高價產品。但是面對來勢洶洶的外資品牌的下滲,國內廠商為了鞏固陣地正不斷加強下線城市的鋪貨,戰火正在下線城市迅速蔓延。
(轉載自嬰童食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