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涵漠
獻給永不放棄的雪橇犬
☉趙涵漠

小城諾姆是一座位于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海港城市,1924年12月,居住在這里的1500多名居民正打算平靜地度過冬天。由于港口完全封凍,在來年6月海水完全解凍前,這里就如同與世隔絕一般。
然而,死神卻悄悄降臨在這座寒冷的城市。就在最后一艘船離去不久,一名兩歲的因紐特小孩病死了。小城醫生按照以往的經驗認為,那不過是由扁桃體炎引發的意外死亡。可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感染“扁桃體炎”的孩子越來越多。1925年1月,又有2人死亡,4人病危,20多人感染。
醫生終于發現,那可怕的疾病是白喉。這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以感染人的鼻子、喉嚨、皮膚和扁桃體,如果不盡快使用白喉抗毒素血清治療,就會有更多的人死去。但小城醫院里儲存的血清已過期,而醫生預訂的新血清在港口關閉前還未抵達。
存有血清最近的城市在1500千米以外,可那時的諾姆不通海路,也沒有公路可以抵達,而該地區唯一一架直升機也因駕駛員返回美國內地休假而無法起飛。小城諾姆成了一座孤島。

1925年1月21日,醫生向外界發出了求助電報:“諾姆的孩子正在一個個死去。”整個美國為之震驚。不久,當局下令先用火車將血清運輸到距離諾姆較近的尼納納城,而接下來艱難的冰凍郵路將由幾組雪橇隊一一一20名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接力完成。
6天后,血清抵達尼納納城,第一名雪橇手從火車上卸下了20磅重的血清包裹,并用帆布和毛皮將包裹蓋好。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冰天雪地里,雪橇手率領9只雪橇犬奮力奔往第二個接力點。
兩個小時后,臉頰已凍得發黑的雪橇手到達接力點。第二隊迅速接過血清,他們穿過一座森林后到達下一個接力點。那時,雪橇手的雙手都被粘在了趕雪橇的扶手上。
事實上,就在這兩組雪橇隊從尼納納城開始傳遞血清時,諾姆著名的雪橇手塞帕拉也在向前進發,他要去中間點接回血清。那是一段最為艱苦的路程,沿途暴風肆虐,能見度極低,氣溫已下降到零下65攝氏度。美國的大報頭條都在緊密跟蹤事件發展,人們都坐在收音機前靜靜地祈禱,并等待著最新的報道。
塞帕拉并不感到害怕,他是世界雪橇犬比賽的傳奇人物,曾經3次獲得全阿拉斯加錦標賽冠軍,他隊伍里的領隊犬多哥也同樣著名。那時,多哥已經10歲了。年幼時,它很調皮,喜歡詩人似的獨自在苔原上散步,常常惡作劇似的跳起來咬隊友的耳朵,然后又若無其事地小步跑開。而這個淘氣的小個子多哥的速度和耐力都遠遠超過一般的雪橇犬,也奪得了許多大獎。
這一次,多哥又和塞帕拉一同出發了。但他們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危險旅程,因為路上的能見度太低,他們曾錯過前方的接力隊。在接過血清后,他們穿過了一片浮冰區,碎裂的冰塊隨時都有可能崩塌,雪橇隊不得不緊貼著岸邊飛速前進。除了在一座海拔1500米的山上休息了幾個小時外,其余時間,雪橇犬們都在奔跑。
暴風雪越來越強,當地衛生局發出通知要求接力暫時停止,以免發生危險。但在通知送達雪橇手之前,通訊線路中斷了。因此,這場拯救孩子的接力仍在繼續。
4天半后,他們穿越了血清之旅最為危險的418千米。
雪橇手卡森和經驗并不豐富的領隊犬波圖接過了最后一棒。暴風雪太大,卡森幾乎無法睜眼,只能依靠波圖靈敏的鼻子,緊貼地面嗅出回諾姆的路線。1925年2月2日,卡森和波圖帶領的隊伍回到了諾姆。
這條曾經需要25天時間運輸的路程最終在5天半內完成,幾個小時后,免疫血清解凍,孩子們得救了。
就在同一年,藝術家為雪撬犬英雄制作了一尊雕像,并在紀念碑上寫道:“獻給永不放棄的雪橇犬,是你們在暴風雪中穿過冰雪之地,拯救了一座城市。”
從1925年起,那尊勇敢的雪撬犬雕像就矗立在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直到今天。
(本欄目編輯 孫 婷)
Email:10652089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