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鋒(江西)
鏡廬·硯邊自語
◆肖玉鋒(江西)

書法家肖玉鋒
肖玉鋒,江西泰和縣人,別署鏡廬、墨耘齋,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畢業,現為中國硬協會員、中國硬協少兒工委委員、江西書協會員。作品獲第六屆全國教師“三筆字”書法大賽一等獎(國家教委書法專委)、“紀念郭沫若誕辰120周年”全國邀請展三等獎(中國文聯);全國法治文化書法展二等獎(山西書協)、全國第二屆和諧社區書法篆刻作品展二等獎(國家教委)、中國岐山“五原丈杯”書畫展二等獎(陜西書協)等;作品入展第七屆全國書法新人新作展(中國書協)、“國英杯”(中國書協井岡山創作基地)、“曾子紅杯”(中國書協青少工委)等33次全國展。書法事跡被江西省、市、縣電視臺、《書法報》《吉安晚報》等媒體報道,部分書法作品被全國各文博機構收藏。
說起寫字學書法,算起來也有幾十多年了。從當初懵懂涂鴉,到如今知命之年還在學書法的路上,也算是個寫字“堅持者”、學書法“執著人”吧。從學寫字到寫硬筆,從學唐楷到學魏碑,得益有這么多老師的指點和鼓勵,以及同道書友的關注。現就硯邊一些碎語與大家分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堅守這么多年喜歡書法,我認為關鍵是要有這方面“興趣愛好”。記得從入學的第一天起,我就喜歡上寫字。農村的孩子入學晚,8歲多才進學堂,老師是本村一位當地尊稱為“書法家”的人。教室(其實就是本村祠堂)墻上常貼掛著老師寫的字,非常漂亮。因為喜歡加上還學寫的“有點樣”,老師常在村里表揚我,這激發了我寫字的興趣。于是,我常把“地當紙”“樹枝代筆”在地上涂鴉。學帖臨摹,還是一次偶然機會,我看到老師有一本柳公權《玄秘塔碑》字帖,就向老師要了幾張《玄秘塔碑》“描線字帖”而如獲至寶。自己有一本“黑底白字”的《玄秘塔碑》,還是隨父親在外鄉讀四年級時買的。有了字帖后,通過描、摹、臨,“字”有了提升。學校有一次書法比賽,我的字在老師眼里“一鳴驚人”,而遭來老師多遍問“真是你寫的?”經過現場測試后才確認,當時緊張又激動,但給了我莫大鼓舞。書法“興趣”,讓我從初中到高中,從學校到工作崗位,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臨帖寫字。在學校,我在同學眼里是寫字“明星”;在家里,春節、喜事,鄰居常請我寫“對聯”,父母也特有“面子”;在單位,憑借一手“漂亮字”而很快調到辦公室工作……我的字是在“興趣”上提升,是在老師的鼓勵、同學的羨慕、同道的關注中進步的。
“以古為師,取法乎上”。要真正學好書法光有“興趣”還不行,還得知“法”懂“法。“法”書道也。書道之源講究“師古而不泥古,乃取舍之道也”。《易經》上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因此,不管你是從唐楷入手,還是從漢隸、篆書開始,學書法須“以古為師”“取法乎上”。有人認為學篆書,必是“石鼓”“嶧山”;學隸書,定從“張遷”“石門”;學行書,必追“右軍”“魯公”;學魏碑,則學猛龍、李壁……不管如何,正如毛國典老師所說的,學書法要根于“傳統”,要找準自己“喜歡”“合適”的碑帖,然后學好“一家一貼(碑)”,臨成“復印件”。劉一聞老師也說過,自古以來,后人幾乎都是一塵不變地建立在借鑒前人的創作基礎之上的,無疑也是當今書藝傳承和不斷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有效之法。借鑒手法的高明與否,尤顯得十分重要。參加工作后,我閑余時,就參加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學習。通過導師撰寫的成套教材、輔導刊物,第一次對中國歷代經典書法有了接觸。同時,按照教學計劃,通過批改講評作業、釋疑解難等形式,得到了劉炳森、楊再春等老師的點評指教,在隸、楷方面,尤其是楷書有所長進。之后,為了“寫字方便”,能在辦公室隨手可寫可練,而走上硬筆書法道上。但硬筆“臨古”,成了我多年來的一種習慣。
“繼承、借鑒、創新”。我花了好長時間在唐楷、硬楷方面徘徊。雖有點成績,拿過中國硬協“百強提名獎”“文華杯銀獎”等展獎,加入了中國硬協,還成為中國硬協少兒工委委員,期間也得到崔學路老師等名師指點,但總覺得“路”走得艱辛。2012年后,我開始由“硬”轉“軟”。縣書協湯平副主席當時指點說,你楷書基礎較好,從魏碑容易上手。于是,我是從《張猛龍碑》入手的,通過把碑帖字“放大”“原大”對臨、實臨、意臨等方法,逐步掌握了《張猛龍碑》的方筆、構架、造勢等特點。同時,也大膽試著向省、全國一些賽展投稿,結果意外得到評委老師的肯定。幸運入展中國書協第七屆全國新人新作展,獲山西書協法治文化書法展二等獎、江西書協“英雄杯”國防書法展二等獎等。老師的認可增加了我學魏楷的信心。2013年在省書協舉辦的國展培訓班上,毛國典、馬于強等老師的點評,更堅定了我學魏楷的方向。結合多次參展、參賽以及老師的點評,我為增加用筆的雄強峻拔、生辣遲澀,我反復臨習了《侯夫人墓志》,該墓志觀其發筆多側鋒切入,“點”多呈三角形,“捺”又多重頓疾出,通篇點畫棱角分明,粗細對比強烈,刀刻意味濃重,多于筆意,字雖小而氣象博大;我還為增加筆畫的茂實剛勁、結體緊峻、意態恣肆、氣勢雄奇而學習了《元楨墓志》;后來,為加強圓筆訓練和增加魏碑的書寫性而臨摹了《司馬昞墓志》和《司馬顯姿墓志》多遍。最近一年多的時間我在臨習《李璧墓志》《孟敬訓墓志》《元緒墓志》,結合李松、胡立民等老師的視頻教學,提高了魏楷的方圓筆轉換和線條的靈動性。在使用紙張方面從粉宣到半生宣,以降低線條火氣、結構的燥氣,而達到魏楷北厚重雄偉、南細膩溫潤的效果;同時臨習和創作時,增加對墨色、對字的大小、長短、粗細、濃淡等變化來豐富作品的形式內容。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雖在全國一些專業、商業賽展上獲過獎項,也許是“運氣”好吧,但我還只是一位魏碑初學者,學習魏楷的路還很長,請老師、道友們惠鑒。

西望金螺峰 書法 肖玉鋒

登樓賦 書法 肖玉鋒

廬陵先賢詩抄 書法 肖玉鋒

時自豫章 書法 肖玉鋒

廬陵先賢詩抄 書法 肖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