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雕大師蘇然玉雕藝術賞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鄧昭輝(長沙)
精工巧琢王者范 端莊大氣成一家
——中國玉雕大師蘇然玉雕藝術賞析
◆ 鄧昭輝(長沙)
蘇然,中國當代杰出的女性玉雕大師,其玉雕作品個性分明,與我平時所看到的海派玉雕作品相比又是另外一番風味,讓人回味悠長。如法相莊嚴、手印吉祥的佛教造型系列,時尚精致、造型優雅的近現代題材系列,激發愛國熱情的錦繡山河系列,有寓教于玉、以玉言德的國學運用系列,中正典雅、恢弘大氣的宮廷風格系列,化腐朽為神奇的漿石巧雕系列。美奐絕倫,令人賞心悅目,可謂是精工巧琢王者范,端莊大氣成一家。
蘇然的作品里是滿滿的皇家味,可以明顯地看見文化底蘊深厚,傳承著皇家的恢弘大氣、造型簡潔、雍容華貴之風。
蘇然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北京的成長經歷讓她對這座城市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而北京也無時無刻以它那獨特的文化氣息感染著她——這當中既有生活環境中的京腔京韻,也有百姓市井生活的鄰里關系,還有北京人豁達風趣的人生態度,更有其作為幾代古都的莊嚴與渾厚的氣勢。小時候,只要家中有親戚從外地來京,蘇然都會陪著他們去逛北京城的名勝之地。然而不管逛過多少次,每一次她都會發自心底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油然而生出強烈的自豪感。故宮的珍寶館、北海的九龍壁、天壇的祈年殿、頤和園長廊上的繪畫……不但深深地印在了蘇然的腦海中,而且在之后她從事玉雕設計時也時常會下意識地冒出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藝術創作者,風格的形成與成長環境和文化熏陶息息相關。
蘇然從小就對玉石非常鐘愛,初中畢業后,進入素有玉器界黃埔軍校之稱的北京市玉器廠技術學校。1990年技校畢業后,蘇然被分配到北京玉器廠人物車間,跟隨宋世義大師學習玉雕技藝,在玉器行兒里,宋世義是全國著名的玉雕大師,尤以帶徒嚴格著稱。正是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在名師的帶領下,蘇然在文化、美術、審美理論等方面均得到系統訓練,為日后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明清兩代,京派玉雕的發展壯大始終離不開宮廷氣韻的烘托,因為多為皇家制器,京派玉雕始終秉持著皇家的風范.元、明、清三代,皇家詔令下,天下能工巧匠無不匯聚京師,為皇家制作御用器皿。長達600多年的歲月、三個朝代皇家制玉經驗的積累,逐步奠定了“京工”的卓絕品質,一時間成為全國玉器加工的翹楚,正所謂“欲得精工,必得京工”。 元代,元大都官營手工業中已經有專門制作玉器的玉工司,而明清兩代的官府玉作則分別隸屬于御用監和造辦處,特別是乾隆皇帝對玉器的崇尚,最大程度地推動了京派玉雕的發展。乾隆二十四年(1759),隨著清廷平定了新疆地區準格爾部和回部的動亂,和田玉料得以大量進入宮廷,解決了長期阻滯玉雕發展的原料問題,宮廷玉器生產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乾隆皇帝親自掌管造辦處玉作和內廷如意館。造辦處里的玉匠在乾隆年間不斷補充,除全國最好工匠匯集造辦處外,更有朝中飽學之士和宮廷畫師參與其中。
蘇然作品在設計上也延續了宮廷玉器的大器風格,并巧妙運用各個歷史時期的圖紋花樣,融入其他姊妹藝術,在意境上追求文人的閑情逸致和詩情畫意。蘇然親自相玉設計畫稿,制作小樣,作品構圖嚴謹、料實工精、端莊大氣、雍容華貴、底蘊深厚,傳承皇家文化,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理念,比如其動物形圓雕,無論是獸類還是禽類,大都豐滿圓潤、敦實健壯。牌件手把件則較為厚重平穩,雖然有時也作花草纏繞和盤根錯枝的藝術處理,但仍不失其淳樸、端莊的地方特點和舒展開朗的京味風格。玉雕作品京味十足,充滿了皇家氣息。對待每一塊玉料,蘇然都會深思熟慮,反復考量,從璞料到雕琢成型的每一道工序她都親力親為,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
蘇然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教育體系,加上工作與興趣都屬于傳統藝術的范疇,所以她的審美取向偏于傳統和創新的結合、形式美與高雅內涵的結合。因而其制出的玉器中正大氣、古樸莊重,既有皇家雍容華貴的風貌,又不失文人閑情逸致的雅趣,無論是造型還是立意方面都堪稱極品。蘇然的作品中都帶有京派玉雕的宮廷藝術印記。如早期的三國故事系列等,以及后來的如詩經、論語這樣的國學系列風格,文氣十足,底蘊深厚。
同時蘇然很注重深層次的探索,一塊塊看似簡單處理的原石,卻將材料盡可能地運用到極致。其實按照行內慣例,通常認為原石的漿石部分是一種瑕疵,應當要剜臟去綹,這是玉工們通常的做法。蘇然在實踐中看到有些原石籽料,雖然漿石共生,但可以將漿石部分設計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創作的作品《蒙面巫師》《感悟》《滄桑》等,在觀賞性和藝術性上絲毫不打折扣,非常符合傳統審美,而且在對傳統創作理念的革新上還展現了一種“惟一性”,尊重材料,巧妙而完美地將漿石發揮到極致,有著“化腐生肌”的魅力。啥都敢雕,也很好地體現了皇家霸氣的味道。
再如蘇然雕刻的玉牌作品中,吸收了清代以來宮廷玉牌的精華,紋飾傳承了北京京城皇家的中正大氣之風,吸收宮廷齋戒牌、號令牌、進出牌等紋飾,經過她的再創造,讓人感到既不失傳統,又有新穎的內容在里面。
蘇然玉雕創作理念的根基在于其對儒、釋、道經典文化和京城風土人情的研習與領悟,對新時期京派玉雕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佛教是國學系列中的一支,內容延續傳統宮廷玉雕佛造像的制式及精神,遵循佛教經典、儀規和固有的程式,造型豐富,形式講究,內涵深刻,造像恢宏,場景豐盈,容貌端莊秀美,神情莊重而不失慈祥,融注佛理禪心,發散出深邃的文化氣息,具有使人向上的正能量。我們知道,皇宮宗教造像是非常講究的,因此蘇然在每一件玉雕造像作品時都非常用心去雕琢,作品蘊含宮廷風格之美。
蘇然的作品無論是從材料上還是工藝上,都居于全國高端玉雕作品的前列,特別是她的作品所彰顯出的高雅氣質和文化內涵,是其他創作者的作品所不具備的。其作品在全國專業評比中幾十次獲大獎,獲得了行內和玉器收藏者的一致贊譽,成為宮廷風格的代表。其宮廷風格,國學、哲理系列,和田玉籽料原石俏色巧雕,現代題材等作品,厚古博今,不僅繼承了北京玉雕雍容富貴、中正大氣的藝術特征,更以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及文人色彩獨樹一幟,融高雅、唯美、嚴謹、古樸于一體,展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氣質,使人在品玩玉石之美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實為粲然可觀。
作為宮廷玉雕新一代傳人,蘇然在二十多年的治玉生涯中,不僅創作出了一大批頗具代表性的藝術珍品,而且在創作理念上突破了傳統玉雕的藩籬。由其開創的京城玉作新風,更是成為當代玉雕藝術之典型代表。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蘇然正是順應了時代潮流,成為了宮廷玉雕的代表人物之一。
蘇然的玉雕個性分明,具有典型北派的厚重雄渾之風。體型厚重,繼承了北工更注重佩戴和手感、注重精雕細琢的工藝,彰顯大氣的風格;用料方面也繼承了北工多惜料、盡量保留玉料的完整的特點。
中國玉雕素有“南工”“北工”之分,這不僅是地域上的差異,更是對兩種工藝風格的概括。以蘇州、揚州、海派為代表的“南工”玉雕講究雕工的細膩、精致和工巧,而“北工”則是風格豪放、莊重大方、古樸典雅,簡約中透著雄厚和穩重。“北工”玉雕是以北京為中心,而在觀看了蘇然工作室的系列玉雕作品后,應該說蘇然不愧為當代京派玉雕的集大成者,獨樹一幟,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把典型北派的厚重雄渾之風發揚得更加光大。
例如蘇然在玉雕制作時,會非常注意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對玉原胚料進行加工之前會將其把玩許久,直到這塊玉的形制特征爛熟于胸,其中隱藏的雕琢之后的模樣也在腦海里虛擬完備了每一個細節,然后再構思、畫稿,雕刻的過程中又加以不斷的修改,根據材料的變化進行思路調整,盡可能保存材料皮色的原汁原味。同時她十分重視玉料的好壞,必須首先保證材料上乘。她沒有一味拘泥于古法,而是在不斷創新中尋找新的突破,結合東西方的審美眼光與美學技巧,為作品加入現代元素,豐富作品內涵,營造出非凡雅致的意境。而通常南方各派玉雕精益求精,以玲瓏取巧,鏤空的小巧居多。北工刀法簡練,通常在玉石上留出較大面積,形成“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特點。蘇然玉雕作品的紋飾風格上也是古樸典雅之風,她始終秉承“簡單、簡單,再簡單”的設計原則,用最簡潔的圖案,最大限度地展現玉石的自然風采。作品布局簡練,樸實大方,形成了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雕刻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運用深淺浮雕、鏤空雕和立體圓雕。她在構思和雕刻的過程中又融入了繪畫、書法、篆刻、詩詞歌賦甚至哲學、養生學于其中,千山萬水都在上面,給人臥游千里之感。
1995年蘇然離開北京玉器廠,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到了深圳,隨宋世義老師到一珠寶公司進行翡翠作品的制作,而后又被一公司聘用。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摸索,蘇然終以改變保守老套的設計理念,摸清了時尚的脈搏,總能設計出緊跟潮流、適合不同人群的新奇花樣。正是深圳艱苦的經歷使蘇然的玉雕技藝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讓她的設計理念更加開放與成熟,蘇然在磨礪中悄然完成了一個從匠人到藝人的美麗蛻變。
蘇然認為所有雕刻在玉石上的圖案都只是一種外在的人工裝飾,而一件玉雕作品真正的靈魂則在玉石本身。只有雕刻的圖案足夠彰顯玉石的天然魅力,使之與玉石渾然天成,那么它才稱得上是件成功的作品。若一味追求技術的高難度,而把復雜的圖案雕刻在本就十分完美的玉石上,無疑是舍本逐末,畫蛇添足,非但不會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反而會因為圖案過于繁瑣,而折損玉石本身的魅力,工匠與大師的最大區別概莫能外。因此在雕刻石盡可能的保存玉料這一北工惜料風格在蘇然作品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工藝上,蘇然有著堅實的造型功底和審美修養,對北派傳統表現手法非常熟悉。此外,她長期以來對傳統文化藝術心懷熱愛與敬畏,對幾千年的中國玉文化內涵有著深刻的理解。再加上她對玉器藝術的認真研習,使其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蘇然的作品精致中見博大,是一種具有個人審美特征的、建立在深厚傳統玉雕功底基礎上的創新。其特點就是善于在實踐中著重表現主觀審美的情感。她抓住每一塊玉材的特點,因材施藝,用心體會獨特之處,再通過感悟獲取創作靈感。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對這塊玉材的創作思想,蘇然在主題內容的選擇上下了很大功夫。主題內容的選擇必須有利于增強現有材料的美,有利于加強玉材的形態特色,因此她的每一件作品都能達到形神兼備,使材料更富有活力、精神和意蘊。
蘇然作為一位女性的玉雕工藝美術大師,作品里融入了女性溫柔、細膩的味道。
一個女人是如何在幾乎由男人主宰的玉雕界里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女大師的,其中的辛苦和努力只有她自己知道。蘇然,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女性玉雕大師,用一種女性特有的靈心去雕琢美,將承載著中華古韻的美玉一件件呈現在世人面前,件件透露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溫柔的味道。通過女性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她的作品里經常采用了中國畫的構圖,經過自己的藝術加工,使得畫面的竹石、山巒、花鳥等更有手感和美感,顯現著清新、文雅的氣質。作品氣韻端莊、精致厚重,并散發著濃濃的女性氣息。
作為一位女性,其作品能夠達到如此高度和境界是非常了不起的,這與她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鉆研、勤于實踐密不可分。她創作的作品具有獨特的氣質,觀之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平靜、淡然又堅不可摧的精神內涵。而這種內涵正與中國自古以來對玉德的理解相契合。蘇然能夠在浮躁的社會中靜下心來,一心鉆研玉雕創作,乃至深諳與之相關的古今中外知識。她會根據玉石材料本身的品質、顏色、油性、大小、結構等不同特點進行設計,充分利用每一塊玉石的獨特性,把傳統認為是缺點的地方用俏色巧雕等手法化腐朽為神奇。工藝細膩,立意也很新穎。她會用心體會每一塊玉石材料,這與她寧靜淡雅的性格有關。然后根據玉石特色,結合傳統文學、書畫、佛教典故等題材對玉石進行刻畫,表達出積極向上的思想理念,同時,她的作品又給人大氣厚重、氣度非凡之感。
如她常常采用多層次的設計布局和雕刻手法,也很好地體現了女性特有的細膩風格,凹凸陽紋、鏤空透雕、陰線刻劃皆盡其妙。她尤擅長平面減地之技法,淺浮雕的藝術效果絕佳,這是與傳統玉牌創作的最大區別,是最大限度體現玉質縝密、細膩、潤澤的一個非常好的雕刻方式。除了雕刻主體、背景、邊框等多個層次之外,蘇然還融入了深(遠)景、中景、近景等現代美術的透視方法,用深(高)浮雕、淺浮雕和薄意雕刻的傳統手法加以體現。同時利用現代美術理論和知識,大量運用陰與陽、空與實、疏與密、方與圓、線與面等藝術手法處理,更好地表達出各種題材的藝術美感和創作內涵。
雕刻過程中蘇然更加體現了女人的細致,哪怕是局部細微紋飾也絕對不允許半點馬虎。據她介紹說:“玉雕工藝還是相當復雜的,看起來簡單的一個小人物,其實需要雕刻很長時間,尤其我做的佛教題材,從雕刻到拋光,都是需要較長時間來完成。在古代,由于工具的限制,玉牌的雕工往往不夠精細,而且用金剛砂、磨盤等,耗費時間很長。科技發達的今天,精細的工具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雕刻速度上就有了飛躍的提高。在面部刻畫時候,我通常借助放大鏡,將局部的細節刻畫到極致。”她的配飾玉雕作品,通常在邊緣處理上也能體現出精致,形狀舒適,適合佩戴把玩,手感舒服。
在選料方面,蘇然有自己的要求:選料白度不是占第一位的,細膩度才是第一位。因為真正的新疆和田玉不是十分白的,最白的要數俄料。做擺件的料子一定做不了牌子,適合做牌子的料的細膩度、油潤度必須達到一定級別。蘇然一般選擇真正玉龍喀什河中游出產的料子,這些原料最為優良,而且越來越難找到。蘇然也特喜歡擅長駕馭有特點的玉料,她能透過復雜的表象揭穿事實真相,順應材料的本意,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將瑕疵合理地轉化為作品的亮點,化腐朽為神奇,以可遇之材造就不可求之作,天人合一,天工巧奪。
一塊玉石、一個靈感、一雙巧手,就能創造美麗。這個過程也許看似簡單,但每塊玉石的生成都要歷經上萬年,每個靈感的觸發都需要自由馳騁的思想,而練就一雙巧手更是天賦與努力缺一不可。經過二十余年的雕琢,蘇然已把自己從一粒樸素無華的玉料,變成為了玉雕界一塊奪目的美玉……蘇然大師始終以傳承玉道、弘揚玉德為己任,著力繼承和發展中國玉雕藝術,為古老玉作譜寫當代輝煌。
作品賞析
大師小檔案: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
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北京市青聯委員、政協東城區委員
北京中鼎元總設計師兼總工藝師
北京輕工技師學院特聘教授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評委、“天工獎”等獎項評委
2009年被評為享受北京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貼高級技師
201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13年獲得高級工藝美術師技術職稱
2015年成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并被推薦為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04年,白玉《雙龍牌》獲天工獎銅獎
2005年,白玉《詠梅牌》獲天工獎銀獎,白玉《桃園結義》《煮酒論英雄》獲優秀作品獎
2007年,《高山仰止》《釋道儒》獲天工獎銀獎,《玉璞神刀》《江山永固鎮》《九思銘》《歲寒三友》等作品獲優秀作品獎。
玉舍利

規格:9.9cm×7.1cm×5.1cm 重量:487g
該件作品以一顆滿金黃皮色的籽玉巧做而成,原料形似佛牙,色若舍利子,光明瑩徹,燦然滿目,天然一顆“佛牙舍利子”,被譽為“中國第一把”。作品雖然簡潔少工,卻恰到好處,意境美妙,充分彰顯出了玉石的天然美。料形一邊平闊,一邊隆起呈圓錐狀,邊角圓潤,似一顆自然天成的佛牙,是一件天賜的佛寶舍利。該品形好、皮美、肉細,作者在設計上充分發揮了材料的形、色、質、韻,以玉為骨,再現佛舍利“飛光驚曉月,騰焰燦朝霞”的圣境,成就出不可復制的孤品。
石窟佛韻

這是一組反映石窟風貌的漿石巧雕作品,精選頂級和田玉籽料,將漿石部分俏色巧用,雕琢石窟佛像,再現石窟原貌,真實自然。而好玉不雕,完整地保留和田玉籽料的初始形態,依托玉石原生態的質樸之貌,天人合一,堪為不可復制的精妙之作。
龍鳳對佩

規格:65cm×115cm×12cm 重量:162g
此龍鳳對佩以上等的一塊和田白玉籽料對開而成,隨形就料,制作成古意盎然、鏤空的龍鳳牌子。紋飾取法商周青銅器上的云雷紋,線條流暢,寥寥數刀,簡潔而卷曲身體的龍鳳立刻躍然而出,玉皮也盡可能地被保留。牌子正中橢圓形地子上各刻有陽文“物樸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人困乃正,命順乃奇,以正化奇,止為樞也”。真不愧是一件厚重而出新意的仿古佳作。
四山佛主牌

規格:8.4cm×3.5cm×1.3cm 重量:94.8g
該玉牌題材源自文殊菩薩騎獅五臺山,普賢菩薩騎象峨眉山,觀音菩薩騎吼普陀,地藏菩薩善聽九華山。整件作品布局合理,構圖嚴謹,比例協調,做工精致,四位菩薩神態安詳,座騎威武雄壯,堅實有力。聚四山佛主于一塊精美的和田玉玉牌之上,功德無量。
西方三圣

規格:6.5cm×4cm×1.2cm 重量:76g
作品精選一塊精美的新疆和田玉籽料,外形規整,依形設計,將正面雕琢成儀態端正、法相莊嚴、手印吉祥的西方三圣: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背面光素刻“阿彌陀佛”,整體布局協調合理,細節處理細致周到。功德無量的西方三圣用如此精美的和田玉、如此精致的玉雕工藝來展現,是和田玉與源遠流長的佛文化完美結合的典范,發起趨向無上菩提正覺的真實向道之心。
羅漢山

規格:16.5cm×12.7cm×4.6cm 重量:1186g
此件作品玉性極佳。白玉細密堅韌,光透柔和,富有油潤如脂的光澤,肌膚觸之溫軟柔滑、親和舒適。十八羅漢是佛教傳說中十八位得道的佛教弟子,他們永駐人間、護持正法。用極簡約的線條雕刻出十八位尊者,由遠至近,皆身披袈裟、手執法器。近景中一株參天古松枝干虬曲蜿蜒,十八羅漢在古木下或坐或臥,彈琴對弈,姿態舒展自如,表情精細傳神。作者將十八羅漢融入一幅具有動態的場景中,細膩地雕出每一尊羅漢獨特的表情與動態,體現他們不同的性格與特征。洗練的刀工加上層次豐富的畫面,將玉質展現得“凝脂玲瓏,溫潤有方”。
妙相光明

規格:9.5cm×5.7cm×1.6cm×4 cm
此套玉牌原料出自同一塊和田玉籽料,溫膩素潤,是蘇然與翟倚衛兩位玉雕大師合作完成。不僅如此,此牌所刻文字分別由張海先生及四位著名書法家所寫。這套玉牌無論從材料設計、工藝,還是從文化內涵來講,都是大師們的傾心之作,在當代還沒有用此等方式制成的作品,可謂空前絕后,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璇璣平安鎮

規格:13.9cm×12.1cm×4.6cm 重量:1159g
此玉原石天生為玉璇璣狀,皮色斑斕五彩,甚是美麗。玉質潔白細膩,兩面平整如磨制一般,故取名為“璇璣平安鎮”,再施以裝飾之工,更添異彩,可謂天下最貴重之鎮石。
九龍玉鏡

規格:14.8cm×14.8cm×2cm 重量:854g
此件作品材質極為稀有,為一塊玉石共生的和田玉籽料,玉石界線涇渭分明。玉質部分平整光潔,細膩油潤,潔白無瑕,包含了極品和田玉籽料的所有特征;漿石部分斑斑駁駁,綹裂縱橫。作者根據玉料的原始形態因材施藝,切除漿石制造玉鏡,設計構思獨具一格。作品鏡面清明如滿月,背面滿灑金皮,寓意“玉鏡宸居,金輪馭世”,圓鏡的中心區域被2個同心圓和2個等邊正方形分割成18塊,中心圓雕刻“海屋添籌”的畫面體現作品主題,中心圓外的八邊形圖案則不加任何修飾,既保留了玉石表面天然的金黃皮色,還增加了作品的層次感和空間感;外圈的16塊區域陳列佛教八寶和道教八寶,外圍以九龍環繞,取意“九龍獻瑞,國泰民安”。作品以玉為鑒,構建了一個“鏡圓璧合,江山永固”的完滿境界。
國歌聯想

規格:14.6cm×13.8cm×6.8cm 重量:1789g
作品創意源于國歌歌詞“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一塊南紅瑪瑙原石,鮮紅的玉石外包一層黑褐色的外皮,作者利用紅色酷似血肉這一天然的特點創作而成。黑色部分被雕成長城和國歌歌譜,又恰如其分地把作品的中心思想點明。
俺爹俺娘

規格:22cm×13cm×22cm 重量:6860g
《俺爹俺娘》創意源于攝影家焦波的同名攝影集,巧色巧雕玉石漿皮部分,雕刻出兩位老者慈祥而滄桑的面容,從側面弘揚孝義,令觀者聯想到父母的養育之恩,激發人們心底的情感、孝心。
中華盛世鼎

規格:68cm×68cm×82cm 重量:約500kg
此件作品于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暨國際藝術博覽會上獲得“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是具有商周青銅風格的藝術精品。原料采用一整塊加拿大碧玉,玉質上乘,毫無瑕疵,是極難得的稀世美玉。設計制作由蘇然與揚州國家一級技師杭航先生共同完成。這尊大鼎的珍貴之處,一在于大;二在于沒有任何的接、補、粘;三在于材料的上乘;四在于工藝精湛;五在于達到如此質量和體量的大鼎僅此一尊,可謂天意而成的玉之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