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博文
摘要:近期,全球股市、匯市以及商品市場出現大幅震蕩。我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本文主要分析如何運用貨幣政策應對當前中國嚴峻的經濟形勢,利用1986-2014年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經濟增長率及通貨膨脹率的年度數據,運用ADF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及Johansen協整檢驗證明貨幣供應量對經濟增長及物價水平存在重要影響,從進一步推進央行“雙降”、啟動新一輪的“救市”計劃兩個方面提出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供應量;經濟增長;通貨膨脹
一、當前經濟形勢分析
2015年11月19日李克強總理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做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的“三期”階段,加之又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最突出的有三個方面:工業形式嚴峻、投資增長率持續下降、財政金融風險上升。
(一)工業產值增速放緩
據測算,2015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4%左右,明顯低于80%的正常水平;規模 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不少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1.7%。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不斷下滑,6月份的同比增長率為6.8%,8月份下降到6.1%,10月份更是下降到5.6%。
傳統工業品供大于求,就目前遼寧狀況而言,存在大量富余產能,包括鋼鐵、紡織等各個方面,以本鋼,東北特鋼為例,鐵質產品庫存量極大。一方面仍舊大量生產,另一方面銷量極其不佳,造成產能過剩。目前國際市場萎縮,國內受到很大壓力,造成工業特別是一些主要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比較低,工業增長速度放緩。
(二)投資增速持續下降
房地產投資增速總體上在回落,2015年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增長率為10.4%,5月份房地產投資額增長率下降一半,約為5.1%,此后不斷下降,分別為8月份的3.5%,9月份的2.6%以及10月份的2%。房地產投資減少與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引發全球流動性資金回流息息相關。房地產業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非常之大,其投資下降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三)財政金融風險在上升。
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5.4%、同比回落2.7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更加困難,已有6個省份財政收入是負增長。在金融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余額雙雙上升,其中不良貸款率9月末達到了1.94%。證券市場經過采取穩定市場措施,雖已趨于平穩,但市場功能恢復正常尚需時日,風險依然存在。
總體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各項指標均不盡如人意,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如何運用貨幣政策走出中國經濟低谷,避免可能發生的經濟危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理論基礎
對于貨幣供應量與通貨膨脹及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理論界看法不一。部分學者認為貨幣政策是中性的,即認為貨幣政策無效。從理論上看,“貨幣政策無效性”命題成立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即社會公眾的理性預期和所有市場持續出清。但是,這兩個前提條件在我國并不存在。理性預期要求對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的我國社會公眾來說是不可能達到的。事實上,許多國內外的經濟學家認為,即使是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難滿足這一條件。所有市場出清這一前提條件在我國更是不具備,我國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及勞動市場發展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對稱,因此不可能存在所有市場持續出清。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貨幣政策是非中性。主流宏觀經濟學派觀點認為通貨膨脹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超過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從而使物價水平出現全面而持續上漲的現象,其理論基礎是費雪方程式,即MV=PT,其中M為貨幣供應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一般物價水平,T為可供交易的商品總量。對費雪方程進行對數化處理,并對t進行求導,該方程可轉化為: + = + [ ],該式中 表示增長率,費雪認為貨幣供應量 由外生決定,而貨幣流通速度由 由社會制度和消費習慣決定,所以其增長率為0;在充分就業條件下, 表示自然產出水平,因此其增長率為0。由此,上述公式可轉化為 ,因此認為貨幣供應量增長是物價水平上漲的決定因素。但是,在現實經濟中,并不能完全實現充分就業,因此經濟增長也不是自然水平。所以,貨幣供應量對物價水平和經濟增長均會產生影響。因此,本文更傾向于貨幣政策非中性這一結論。
三、政策建議
2014年我國通貨膨脹率為2.00%,2015年上半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1.30%,均在我國經濟發展和公眾可接受范圍內。因此,就當前經濟形式而言,我國央行完全可以以犧牲通貨膨脹率來換取經濟增長。
(一)央行“雙降”進一步推進
中國人民銀行是實施貨幣政策的主體,控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貨幣供應量,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增加貨幣供給,即法定存款準備金、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最主要手段,因為其對經濟產生的影響是比較柔和的,而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經濟的影響比較強烈,效果明顯。因此,央行可根據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實施“雙降”政策。
(二)啟動新一輪的“救市”計劃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經濟周期低谷。因此,避免可能發生的經濟危機,適當的救市計劃是必要的。我們完全可以從2008年實施的4萬億救市計劃中吸取經驗教訓,啟動新一輪的“救市”計劃。08年的4萬億資金主要投向了基礎設施的建設,目的在于擴大社會投資,制造業企業在大規模的救市計劃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保障了就業和民生,維持了社會穩定。但是,大量的基建項目也造成了投資效率的底下,債務負擔加重,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仍然不足,通貨膨脹率攀升,以至于出現2010年11月的5.1%和2011年的5.4%。因此,啟動新一輪的“救市”計劃,應當為中小企業補血。所以,筆者認為,新一輪的救市資金應當主要投向金融領域,增加商業銀行的可貸資金,放寬中小企業貸款要求,從而增加中小企業投資規模和效率,以此帶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雖然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不景氣,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適當的貨幣政策推動中國經濟走出經濟周期的低谷。因此,這就需要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羅乃利. 我國貨幣供應量與通貨膨脹關系實證研究[J]. 經濟管理,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