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沁
摘要:阿瑪·阿塔·艾杜是加納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種類多,數量多,涵蓋戲劇、小說、詩歌、散文等多個類別,有深厚的女性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在中非關系越來越近的大背景下,中國和非洲的文化交流也開始愈加頻繁地進行,如今不但強調中國文化走出去,國人也對非洲文化充滿好奇。文章介紹和梳理了多產的非洲女作家阿瑪·阿塔·艾杜的個人生平和作品,以作者綜述的形式為讀者解讀非洲作家的思想和非洲人的文明。
關鍵詞:阿瑪·阿塔·艾杜;女性主義(女權主義);民族主義
一、作者生平介紹
加納的阿瑪·阿塔·艾杜(1940- )在她的人生中成功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她既當過大學老師,又是多產的女作家、詩人、評論家、劇作家和學者,加納前總統杰里約翰·羅林斯(1947- )執政時期還曾擔任加納教育部長一職。作為一位多產的作家,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艾杜筆耕不輟地以小說、戲劇、小故事等形式探索著她所生活的這個社會大集體。作為一位有為的非洲女性,艾杜的事跡被拍成了紀錄片《阿瑪·阿塔·艾杜的藝術》。 當然,艾杜關注的焦點并不狹隘地局限于女性,作為非洲人,她覺得自己首先應該是個非洲民族主義人士,這一觀點不僅可以從她的諸多文章和著作中得以證實,在一次采訪中她更是直接了當地表達過:“我認為女性受男性壓迫并不是我關心的唯一話題,我是個女人,同時也是個非洲人,或者更確切地說,我首先是個非洲人,其次是個女人......作為非洲人民,如果你不是一個非洲民族主義者,你就不可能做一個女權主義者?!?/p>
二、作品介紹
艾杜的作品反應了她強烈的女性主義情懷,作品多以女性為核心角色。當然,她也表示,并不是只要寫女人的故事就能稱之為女權主義作家,一個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應該對性別、階層和權利關系有敏銳的洞察力。在對艾杜的采訪中她表示,非洲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失去話語權是可怕的,“不管是在小到一個房間的交談還是大到一次重大會議的發言,如果是女性進行表達,她的觀點常常不被重視,而換做男士發言,不管他說什么,別人則會洗耳恭聽”。 此外,作為被殖民過的土地上的兒女,艾杜創作的小說大多反應非洲世界觀和西方世界觀之間的對抗關系。
1.主要作品概況:艾杜的主要作品集中在戲劇、小說、故事集、詩歌等領域,以下是她主要作品的介紹:
1965年,朗文出版社出版了她大學本科時期創作的戲劇《鬼之困境》;時隔5年后,朗文又出版了她的另一部戲劇《阿諾瓦》;1977年,艾杜的小說《我們的煞風景姐妹》也由朗文出版;1986年,哈拉雷的學院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詩集《有時有人說》;同年,她還出版了兒童讀物《獻給孩子們:<老鷹和雞>等故事集》;1987年艾杜出版了詩集《鳥》;1992年她的另一部詩集《一月里一封憤怒的信》也走進人們的視野;1993年,她完成了愛情故事《改變》;1995年,由女性主義出版社出版的《<這里沒有甜蜜>故事集》問世;1997年她的故事集《女孩兒能行》被海尼曼出版社編進非洲作家系列;2012年,她完成故事集《外交重磅》。
2.主要作品內容及其特點淺析
艾杜的劇作——《鬼之困境》用詼諧的筆鋒和敏銳的觸覺探索了非洲社會傳統意識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個人主義之間的抗衡。
《鬼之困境》講述的是一個在美國求學的加納人娶了一個美國當地個性很強的黑人女孩并將她帶回自己的國家,由于文化差異,這位美國姑娘和丈夫以及丈夫的親戚都因此而承受了很多不愉快,雖然丈夫做了很多努力想要促成大家的和睦,但都失敗了。這是艾杜讀大學時創作的戲劇,于1964年3月首次亮相于加納大學的學生劇院。次年,這部劇作被朗文出版社出版,“這也使得艾杜成為非洲歷史上首位出版劇著的女劇作家”。
艾杜的一些作品對部分生活在國外的人的非洲民族主義情懷持批判的態度,《這里沒有甜蜜》和《我的煞風景姐妹》就是典型的例子。艾杜所批判的是那些生活在海外,條件相對非洲大陸人民優越很多的非洲人的虛偽民族主義情懷。她覺得這樣的民族主義“只是他們為尋求生活便利的煙霧彈” ,他們已經過著優于非洲大陸人民的生活卻將自己偽裝成和非洲本土人態度一致的模樣,而事實上,國外的他們和非洲土地上的非洲人生活背景存在巨大差異,生活在非洲本土的人受新殖民主義的壓迫,經常迫于最基本的生存壓力而對西方的經濟、政治、文化侵略被迫妥協;而生活在國外的非洲人則至少在物質生活上相對寬裕,“他們裝腔作勢的民族主義并不是真正的民族主義”。
艾杜的故事集《女孩兒能行》收錄了十一個關于女性的故事,而這其中的七個故事在1974年至1995年期間曾在雜志期刊中發表過。作品中的故事融合了古今智慧,展示了傳統的價值,講述女性在社會中尋求自己的權利和地位,在追夢過程中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的故事,旨在展示非洲男權社會下女性堅韌和獨立的優秀品質。這部作品給人的并非童話世界般美好的畫面,取而代之的是充滿諷刺色彩的描寫,因為在艾杜看來,現代化進程沒有真正解放女性,她們的潛力、智力、工作能力都被埋沒在沙土中難以發光。
從這些故事的內容、主題不難看出艾杜寫作的中心都圍繞女性,價值觀則以后殖民主義為導向,展示了她強烈的非洲民族主義情懷。
三、研究綜述
艾杜的思想和作品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許多學者對她的戲劇、小說、故事進行回顧概括,有的則將她的作品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從中尋求異同點,當然也有學者對她部分作品的不足之處進行了點評。
各國學者們研究的主題主要集中在女性主義和后殖民主義上,范圍涵蓋人類學、文學、戲劇學、文化和政治等方面,而她的部分作品也被譯為他國語言進行出版,如:她的第一部戲劇作品《鬼之困境》就被翻譯成波蘭語出版。
中國的學者也有關于艾杜的研究,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顏海平對艾杜的戲劇進行研究,發表題為《當代英語戲劇中的跨界體現與女性人間》的論文, 該作者是全美戲劇文化與婦女問題研究協會主席、全美戲劇文化研究協會常務理事,她的這篇論文對比了艾杜和另一位女性作家的戲劇作品,探究她們在闡述跨界女性故事觀點和寫作手法的差別。其中關于艾杜的部分,作者選擇了《阿諾瓦》中的女主角阿諾瓦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定位阿諾瓦為一個闖蕩他鄉卻最終還是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存在感的悲情女主角。
在一片贊同聲和贊美聲中也不乏對艾杜作品的指正和批評,比如在作品回顧的文章中,加利福尼亞大學的Bernth Undiors認為,艾杜的第一部戲劇作品《鬼之困境》展示的同情與理解是充分的,然而卻缺乏戲劇技巧,戲劇的節奏也過于拖沓,劇情不夠跌宕起伏,劇中充斥了太多顧影自憐的角色,角色花費太多時間在為自己感傷,他認為,艾杜在這部作品中顯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關于艾杜作品的介紹、評論、收錄、研究分析還遠遠不止這些,Brenda F. Berrian在其文章Bibliographies of Nine Female African Writers中整理例舉了比較全面的關于艾杜的參考書目供學者查閱。
參考文獻:
[1] 林德福爾斯,bernth?!皝喼藓头侵薜臅薄5?0卷。第三。俄克拉何馬大學(196夏):358-359。
[2] Needham, Anuradha Dingwaney. “An Interview with Ama Ata Aidoo.” The Massachusetts Review. Vol. 36. No. 1. The Massachusetts Review, Inc., (Spring, 1995): 123.
[3] odamtten,文森特O. AMA阿拉木圖艾杜藝術:polylectics閱讀反對新殖民主義。(蓋恩斯維爾,佛羅里達州,1994: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