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思正
摘 要 在社會經濟發展之中,金融經濟力在城市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今的金融經濟已經涉及城市的每個角落,為城市經濟的良性運轉、均衡運行、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城市化經濟運行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城市經濟短缺;二是城市經濟過剩,對城市經濟發展起到阻礙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要充分發揮金融經濟力的調節作用,為城市化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關鍵詞 城市化經濟 金融經濟力 調節作用
城市化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逐步形成了與之匹配的市場經濟體制,而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經濟力。雖然我國的城市化經濟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是我國的城市化經濟依舊無法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這主要表現在城市經濟短缺、城市經濟過剩,使得我國城市化經濟發展的差異性比較大、平衡性比較差。如今,我國城市化經濟重點要從平衡化經濟抓起,讓城市化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金融經濟力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調節力量,對城市化經濟均衡運行、平穩發展起到調節作用。
一、城市化經濟概述及裕興狀態分析
(一)城市化經濟概述
城市化經濟是通過工業化不斷發展而演變而來的,其載體為城市,動力為城市化。城市化經濟重點表現在流動人口逐漸涌向城市過程中所衍生的社會化行為,為社會發展帶來經濟效益。城市化經濟重點是把城市經濟進行“城”化和“市”化。
“城”在我們的印象中就是城市,然而并非如此。“城”是與“農”相分開的,是指基本功能非農人口所需土地及非農業用地。“城”的經濟運行機制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與城市相關的運行活動,如不同土地選擇及土地租賃、競爭經濟,這些運行活動是“城”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市政經濟相關的運行活動,主要表現在為滿足人們生活、生產需求而提出的公共服務項目、內容。簡單來說,“城”均衡化就是供給與需求相互平衡。
“市”簡單來說就是交易中心,如菜市、車市、花市、股市。可以說,任何涉及“市”的都存在交易行為。“市”的經濟運行主要表現在:一是從資金流向分析,“市”體現在生產財富、資金循環、收入配置。二是從市場層面分析,“市”表現為生產者的投資行為、生產行為;消費者為投資行為、儲蓄行為、消費行為;政府為投資行為、消費行為、支付行為。三是從市場結構層面分析,“市”主要表現為消費品市場、房地產行為、要素市場等。“市”的均衡態主要表現在買賣之間的均衡、投資與收入之間的均衡。
(二)城市經濟運行狀態
城市化經濟主要包含“城”與“市”的經濟運行狀態,想要讓城市化經濟運行均衡,必須要保證“城”與“市”經濟運行狀態均衡。然而,由于我國的短缺與過剩等情況,城市經濟運行表現為可持續非均衡型城市經濟與不可持續非均衡型城市經濟。如果是不可持續均衡型城市經濟,那么就必須采取金融經濟力進行有效調節,讓其轉變為可持續非均衡型城市經濟,確保城市化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
二、金融經濟力是市場化經濟運行中的調節機制
(一)金融經濟力
金融在社會性市場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城市化經濟發展起到調節作用。無論是“金融”“經濟”,都是概念詞語,而金融這種無形的力量被稱為“金融經濟力”。
(二)金融經濟力與“城”和“市”經濟運行的聯系
金融經濟力對“城”經濟運行中的影響主要體現為:首先,房地產行業就是通過“城”的土地運行,金融經濟力對地產行業交易的經濟運行產生重要的影響。其次,金融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資渠道,通過投資滿足人民的投機需求、生活需求、理財需求,從而對“城”的經濟產生影響。最后,金融市場中的融資渠道及貸款渠道,能夠促進企業資金的活躍性及投資性,對“城”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金融經濟力對“市”的調節過程中,金融經濟力主要采取內部機制調節及外部機制調節,使“市”的經濟運行短期處于均衡狀態。內部機制調節表現為,假設一座城市不與外界接觸,那么“市”的經濟運行直接受到供求、經濟的影響,通過金融經濟力的調節,讓供求、經濟更加均衡。外部機制調節表現為,通過金融經濟力打破封閉的城市,使各個區域經濟的聯系加深,這就要求金融經濟力要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共同調節,為各個區域之間的均衡發揮重要作用。
(三)城市化經濟運行與金融經濟力
如果一座城市的“城”和“市”都處于均衡狀態,那么此時城市化經濟運行是處于均衡可持續發展的運行狀態,這也是城市化經濟發展的最終形態。金融經濟力作為城市化經濟運行的重要調節機制,能夠讓“城”“市”經濟運行逐漸走向均衡形態。從此層面分析,金融經濟力已經成為城市化經濟均衡運行的必然手段,同樣也是保證城市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
三、在城市化經濟運行中充分發揮金融經濟力的策略
(一)進一步優化城市地租調節能動力
城市地租作為金融經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化經濟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城市化經濟運行中,地租的調節能力對城市化經濟均衡運行的控制能夠保證城市經濟平穩發展,讓城市短期的經濟波動逐漸走向平穩。因此,每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要更加重視金融市場中的地產行業,這也是我國地產行業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地產經濟能夠為金融市場創造健康的發展條件,如完善土地市場的自由流轉機制、對房地產業宏觀調控等。
如果“城”經濟運行處于均衡狀態,而“市”經濟運行處于非均衡的狀態,那么就要加強資本市場交易,讓儲蓄投資轉化更加順暢,進而對地租成本進行宏觀調控。如果“城”經濟運行處于非均衡狀態,而“市”經濟運行處于均衡狀態,那么就需要國家提高債權發行量,對土地價格進行宏觀調控。除此之外,還要充分發揮地租的調節作用,促進城市化經濟從非均衡狀態逐漸轉化為均衡狀態,為城市化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構建包容性的金融體系
在調節城市化經濟的過程中,金融經濟力的實現條件是金融經濟力與城市化經濟運行相適應。這就要求金融經濟力有足夠的包容能力及適應能力。因此,在構建金融體系時,要確保其能夠包容不同的城市化經濟。構建金融體系,其前提是保證金融體系的全面性以及金融服務的共享性,為弱勢金融群體提供正規的金融服務和體系。由此可見,構建包容性的金融體系能夠消除不平等、貧困等現象,有效突顯出金融經濟力對城市化經濟均衡的調節作用。
(三)充分發揮即溶經濟力的傳導優勢
金融經濟力對城市化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重點體現在消費與生產兩大方面。金融經濟力的共享功能與包容功能,能夠對城市化經濟發展中的矛盾起到緩解作用,從而保證城市化經濟在保持均衡性的基礎上保有惠普性,真正實現金融經濟力對城市化經濟調節的進一步優化。
充分發揮金融經濟力的體系的作用、服務的惠普性及包容性,能夠對城市未來的基礎建設、土地利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城市化經濟結構進一步升級。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的不斷加深,金融經濟力能夠為城鄉的工業、農業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對實現城、鄉平等起到促進作用,進一步加深城鄉統籌發展,對城市、鄉鎮的協調關系起到推動性作用。
四、結語
城市化經濟是工業化發展的產物,在如今城市經濟波動加大的情況下,金融經濟力能夠有效保證城市化經濟穩步發展,并且能夠為鄉鎮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是實現我國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因素。總之,金融經濟力的調節作用是保證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樣也是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單位為濰坊濱海新城公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張宗益,許麗英.金融發展與城市化進程[J].中國軟科學,2011(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