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業芬 王震 牛家強等
摘要[目的]通過對西藏林芝地區藏豬的心電圖測定和分析,探索其心電圖特征,為獸醫臨床診斷提供資料。[方法]利用數字單道心電圖儀,分別描記和分析了西藏林芝地區46頭藏豬的Ⅰ、Ⅱ、Ⅲ標準導聯,aVR、aVL、aVF單極加壓肢體導聯和V1、V2、V3、V4、V5和V6單極胸導聯的心電圖。[結果]西藏林芝地區藏豬心率為(124.49±44.06)次/min,心電圖均為竇性心律,但竇性心律不齊發生率為39.13%;QRS心電軸范圍為-80°至186°,其中左偏、右偏發生率分別為19.6%;各波形和波向在不同導聯一致性較好,各波的間期時間分別為:P波(37.17±7.85)ms、P-R間期(83.62±13.15)ms、QRS間期(50.86±8.13)ms、Q-T間期(226.23±19.12)ms、Q-Tc間期(225.47±31.23)ms,但各波和間期時間在成年和幼年間及公豬和母豬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心率較快、心律不齊和心電軸偏離發生率較高是西藏藏豬正常心電圖的特征。
關鍵詞西藏;藏豬;心電圖
中圖分類號S8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4-143-04
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 for Tibetan Pigs in Linzhi Area of Tibet
XU Yefen,WANG Zhen,NIU Jiaqiang,QIANGBA Yangzong* et al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Tibet University,Linzhi,Tibet 8600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 for Tibetan pig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lectrocardiogram characteristics and offer datum to veterinary clinics.[Method] Fortysix Tibetan pig electrocardiograms in Linzhi area,Tibet were traced using I,Ⅱ and Ⅲ standard leads and aVR,aVL and aVF unipolar extremity leads and V1,V2,V3,V4,V5 and V6 precordial leads.[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heart rate was (124.49±44.06)times /min,and the heart rhythm was sinus rhythm in all pigs in Linzhi area,but the frequency of the sinus arrhythmia was 39.13%.The QRS cardiac electrical axis range was from-80° to 186°,and the frequency of right or left deviation was 19.6%, respectively.The form and direction of each wave in different lead was uniform and the duration of each wave and interval showed that P duration was (37.17 ±7.85) ms,PR interval was (83.62±13.15) ms,QRS interval was (50.86±8.13) ms; QT interval was (226.23±19.12) ms and QTc interval was (225.47 ±31.23) ms,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dult and juvenile or between sows and boars in duration of each wave and interval(P>0.05).[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higher heart rate,higher frequencies of the sinus arrhythmia and cardiac electrical axis deviation were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pig′s 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in Tibet.
Key wordsTibet; Tibetan pig; Electrocardiogram
西藏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物種。藏豬是典型的高原型豬種,具有適應高海拔惡劣氣候環境、抗病、耐粗飼等特點[1]。近年來,對藏豬的各種高原適應性研究也成為相關學者關注的熱點。心臟生理功能對于高原適應性尤為重要,而心電圖是衡量心臟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余琛琳等[2]通過對從西藏引進至廣州的西藏小型豬完全清醒狀態下的心電圖描記與分析研究,發現西藏小型豬心電圖特征與人心電圖和貴州小型豬心電圖很相似。但是,目前在西藏特殊氣候條件下對藏豬心電圖的研究則鮮見報道。基于此,筆者對西藏林芝地區藏豬心電圖進行測定和分析,探索西藏林芝地區藏豬心電圖變化的規律,以期為西藏林芝地區藏豬的心臟生理功能研究提供資料,并為藏豬的獸醫臨床診斷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從西藏大學農牧學院教學實習牧場隨機選擇健康藏豬46頭,其中公豬23頭,母豬23頭,仔豬12頭,成年豬34頭;試驗期間動物散養,每天定時、限量飼喂3次,配以精飼料合理飼喂,自由飲水。
1.2儀器ECG11D(Ⅱ)熱陣式數字單道心電圖機,由廣東惠州科美思醫用儀器有限公司生產。
1.3心電圖描記在潔凈、室內溫度比較恒定、無噪聲的實驗室進行測定,將試驗藏豬于自制簡易木質四柱欄內仰臥保定(圖1),在安放電極部位剪毛,用75%酒精脫脂后涂上導電膏,按照心電圖儀說明書放置電極,設定走紙速度為25 mm/s、定標電壓1 mV,使完全清醒的藏豬安靜5~10 min后,記錄Ⅰ、Ⅱ、Ⅲ標準導聯,aVR、aVL、aVF單極加壓肢體導聯和V1、V2、V3、V4、V5和V6單極胸導聯的心電圖。
圖1藏豬的心電圖描記
Fig.1Electrocardiogram tracing for Tibetan pig1.4心電圖測量與分析
1.4.1時間和電壓。心電圖描記紙上橫向距離代表時間(s),每小格1 mm代表0.04 s,每大格0.20 s;定準電壓調節為1 mV,縱向距離代表電壓(mV),1 mV=10 mm(10小格) 。
1.4.2心率測量。測量5個P-P(或R-R)間期,求其平均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心率:心率=60/P-P(或R-R)間期(s)[2-3]。
1.4.3時間的測量和各間期的測量。①時間的測量:選擇清楚的導聯分別進行測量,自該波起始部分內緣,量至終止部分內緣[2-4]。②P-R間期的測量:選擇P波清楚,有明顯Q波的導聯測量,測量時自P波起始量至QRS波群起點之間的距離[2-4]。③Q-T間期的測量:選擇T波比較清楚的導聯,自QRS波群起點量至T波終點[2-4]。
1.4.4心電圖波幅測量。基線以T~P段為準,此時心臟無電流活動,電位等于零。測向上的波的幅度時,必須自基線的上緣測至波的頂端;測量向下的波幅度時必須自基線的下沿測至向下的底端[2,5];若為雙向波,上下振幅的絕對值之和為其電壓數值[2,6]。波幅大小以毫伏(mV)計,1 mV=10 mm(10小格),測量后按定準電壓的標準折算。P波及T波振幅小于0.5 mm,記為平坦[2]。
1.4.5心電軸的測量。按Ⅰ和Ⅲ導聯QRS波電壓的代數,計算QRS 綜合波的平均心電軸度數。
1.5數據處理使用SPSS 15.0統計軟件對藏豬心率、P波時間、P波振幅、P-R間期、QRS時間、S-T段時間、Q-T間期和Q-Tc間期在公豬與母豬之間以及仔豬和成年豬之間的差異進行t檢驗,結果以±SD表示。
2結果與分析
2.1心律與心率所有檢測的46頭藏豬心電圖均為竇性心律(圖2)。采用人醫中沿用的“P-R 間期之差≥0.12 s”的標準進行心律不齊的判定,發現有18頭出現竇性心律不齊,占 39.13%;藏豬心率波動范圍較大(81~225次/min),平均值為(124.49±44.06)次/min,公豬與母豬之間以及仔豬和成年豬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表1)。
2.2P波從P波波形來看,藏豬I、Ⅱ、aVF、V1、V2、V3、V4、V5和V6導聯描記的心電圖波形均以正向為主,尤其Ⅱ、aVF、V3、V4、V5和V6導聯振幅大易辨認,Ⅱ導聯偶見雙峰或切跡;aVR和aVL導聯描記的心電圖P波均負向為主。
P波時間為(37.18±7.85)ms;P波振幅以Ⅱ導聯最高,所有Ⅱ導聯心電圖中最低為0.01 mV,最高的為0.25 mV,平均值為(0.120±0.054)mV;藏豬的P波時間在公豬與母豬之間以及仔豬和成年豬之間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表2)。
44卷4期徐業芬等西藏藏豬心電圖測定和分析2.3P-R間期 由表2可知,所有藏豬P-R間期值為(83.62±13.15) ms,其中母豬P-R間期較高為(84.45±12.85) ms但與藏公豬差異不顯著,成年豬與仔豬P-R間期差異也不顯著。
2.4QRS波和心電軸QRS波形態在Ⅰ、Ⅱ、Ⅲ和aVF導聯的心電圖主棘波以正向為主,而在aVR、aVL、V1、V2、V3和V4導聯的心電圖上主棘波以負向為主,在V5和V6主棘波則以雙向為主(圖2)。
由表2可知,QRS間期平均值為(50.86±8.13)ms,在公豬與母豬之間仔豬和成年豬之間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由表3可知,西藏林芝地區藏豬QRS心電軸范圍-80°至186°,有8例重度左偏(-80°~-30°),1例輕度左偏(- 30°~0°),左偏發生率共計19.6%;有7例輕度右偏(90°~ 120°),2例重度右偏(120°~ 186°),右偏發生率共計19.6%。
2.5S-T段由表2可知,藏豬心電圖有明顯的S-T段且與基線重疊。S-T段時間最短的為40 ms,最長的為200 ms,平均值為(13.24±15.25)ms。藏豬的S-T段時間在公豬與母豬之間以及仔豬和成年豬之間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2.6T波西藏林芝地區藏豬T波在Ⅱ、Ⅲ、aVF、V1、V2、V3、V4、V5和V6導聯心電圖中基本上多為正向, 在I和aVL導聯的心電圖上多數呈負向,而在aVR導聯的心電圖上多呈雙向(圖2)。
2.7Q-T間期和Q-Tc間期西藏林芝地區藏豬Q-T間期,平均值為(226.23±19.12)ms;Q-T受心率的影響較大,用校正的Q-T間期,即Q-Tc=Q-T/R-R[2],經過校正Q-Tc間期平均為(225.47±31.23) ms,Q-T間期和Q-Tc間期在公豬與母豬之間以及仔豬和成年豬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表2)。
3結論與討論
3.1關于藏豬心率和心律該試驗中西藏林芝地區藏豬心率為(124.49±44.06)次/min,明顯高于內地測定藏豬心率范圍[(110.96±29.37)次/min][5]。這可能與藏豬的高原適應性生活有直接關系,機體需要通過提高心率來增加心輸出量來滿足高原缺氧環境下機體對氧氣的需求[7]。心臟興奮的發動點可以依據P波形態和方向判定,根據心電圖P波的規律,可以判定被檢西藏林芝地區藏豬的心房興奮起源于竇房結,均為竇性心律。該試驗藏豬中出現18頭竇性心律不齊(R-R間期相差≥0.12 s),占39.13%。 已有的研究表明竇性心律不齊是迷走神經張力變動的結果,心迷走神經的節后纖維支配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心房肌,遞質是乙酰膽堿,與心肌細胞膜上的M受體結合,引起心肌細胞膜的抑制,可降低其自律性[7]。在高原因慢性缺氧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出現類神經衰弱綜合癥,可能影響到心臟神經傳導機能及其自律性從而導致心律不齊。據報道,高原其他家畜竇性心律不齊的發生率也較高,如青海藏山羊竇性心律不齊高達89.7%,青海雜種綿羊為55.0% 、青海細毛羊為26.4% 、牦牛為26.7%[8-13]。因此,竇性心律不齊是西藏高原的動物正常心電圖的特征之一,故此次檢測到的藏豬心律不齊在西藏地區無實際病理意義。
3.2關于藏豬P波、P-R間期、QRS波和時間、S-T段、T波和Q-T間期P波反映左右心房去極化過程,P波的上升部分表示右心房開始興奮,其下降部分表示興奮從右心房傳播到左心房,P波的持續時間相當于興奮在2個心房傳導的時間[7]。根據P波形態和方向,判定被檢西藏林芝地區藏豬的心房激動起源于竇房結,均為竇性心律。
P-R間期是指P波起點到QRS波群起點的時間間隔,代表心房開始興奮到心室開始興奮的間隔時間,即興奮通過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的時間。若P-R間期顯著延長,表明房室結或房室束傳導阻滯,這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7]。西藏林芝地區藏豬P-R間期為(83.62±13.15)ms,較人類(120~200 ms)短,比內地測定西藏小型豬P-R間期[(92.69 ±20.64) ms][2]也短,這可能與藏豬的心血管特性和低氧環境有關。
典型的QRS波往往包括了3個相連的波:第1個是向下的Q波,第2個是高而尖峭的向上的R波,第3個是一個向下的S波,它反映的是左右心室興奮傳播過程的電位變化,其中Q波表示室間隔除極,R波表示左右心室壁除極,S波終點表示心室全部除極完畢。QRS復合波所占的時間代表心室肌興奮傳播所需的時間[7]。心電軸是心室除極過程中全部瞬間向量的綜合(平均QRS 向量),反映心室在除極過程這一總時間內的平均電勢方向和強度。根據人類QRS心電軸臨床規定(正常心電軸的范圍為-30°~90°,電軸位于+90°~+180°范圍為心電軸右偏,位于-30°~-90°范圍為心電軸左偏)[3-6],西藏林芝地區藏豬QRS心電軸大部分在正常范圍內;有8例重度左偏,是否是由于左心室有器質性變化,如左心室肥厚等引起,這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有7例輕度右偏,1例重度右偏,總計右偏發生率為19.6%,與藏山羊高右偏率(82.8%)[13]和藏系綿羊的普遍右偏[14]不同,表現為物種差異,心電軸右偏可能是右心室有器質性變化引起,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西藏林芝地區藏豬QRS間期為(50.86±8.13)ms,較人類(60~100 ms)短,而與內地被測西藏小型豬QRS間期范圍(47.76±13.05)ms[2]比較接近。
S-T段是指QRS波群終點到T波起點的時間,代表心室各部分均處于去極化狀態,無電位差,因此它應位于等電位線上。若某一部位的心室肌因缺血、缺氧或出現病理變化時,該部位的電位與正常部位的電位之間會出現電位差,使S-T段偏離等電位線,如心肌炎時S-T段往往下移,這在臨床上具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3,7]。西藏林芝地區藏豬S-T段明顯,S-T段時間為(13.24±15.25) ms,與內地被測西藏小型豬S-T段范圍[(14.47±3.04)ms][2]短,這與西藏高原缺氧環境下心率較快有關系。
T波是繼QRS波群之后的一個波幅較低而持續時間較長的波,它反映心室興奮后的復極化過程[7]。西藏林芝地區藏豬個體的T波方向變化大,且與QRS主波方向無明確關系,不能以T波方向作為心電圖正常與否的標準,這與內地被測西藏小型豬是一致的[2]。
Q-T間期是指QRS波群起點到T波終點的時間,代表心室開始去極到全部心室完成復極化所需的時間,其長短與心率有密切關系,心率越快,此間期越短。西藏林芝地區藏豬Q-T間期為(226.23±19.12)ms,與內地被測西藏小型豬[(225.93±45.03) ms][2]較近。
參考文獻
[1] 強巴央宗.藏豬飼養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2] 余琛琳,劉運忠,陳召威,等.西藏小型豬心電圖分析[J].動物醫學進展,2005,26(12):54-58.
[3] 賈民誼,劉文欽.診斷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
[4] 許原.心電圖解讀(第2講)心電圖各波及如何閱讀和診斷[J].中國臨床醫生,2004,32(5):15-16.
[5] 黃宛.臨床心電圖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6] 陳清啟,楊庭樹,盧喜烈,等.心電圖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7] 徐業芬.高原動物生理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4.
[8] 張才駿,王應安,楊滿壽,等.青海細毛羊心電圖的正常值測定[J].中國獸醫科技,1987(S1):161-164.
[9] 張才駿,張更利,李清軍,等.海晏縣藏羊心電圖的研究[J].青海畜牧獸醫學院學報,1990,122(7):127.
[10] 張才駿,張更利,李清軍,等.達日縣藏羊心電圖的研究(Ⅰ)[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1989(3):125.
[11] 張才駿.達日縣藏羊心電圖的研究(Ⅴ) [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1989(6):629.
[12] 張才駿,王勇,盧福山.青海本地山羊心電圖的研究[J].動物醫學進展,2004,132(4):73-76.
[13] 趙建軍.青海藏山羊的心電圖測定和分析[J].中國獸醫雜志,2008,44(6):42-43.
[14] 梁桂榮,田發益,巴平.西藏林芝地區羊心電圖和瘤胃肌電圖特征分析[J].中國獸醫學報,2015,35(4):63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