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由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主辦,中關村中恒文化科技融合創新中心、華山創學院承辦的“2016共享經濟下的文創產業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論壇”在北京北苑大酒店成功舉辦。來自政、產、學、研、用等全球的近200位專業人士及業界翹楚精英參加了會議,國家科技部、北京市政府的有關領導也蒞臨會議。會議由聯盟秘書長熊麗群主持。
本次論壇以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年會為契機,旨在探討共享經濟背景下文創產業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如何整合社會資源、促進新興發展等問題,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搭建全國性合作平臺,奠定發展基礎。
會上,第十一屆政協副主席、著名的經濟學家厲無畏先生發表致辭,他表示,文化科技創新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文化和科技的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現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顯著特征。國家也是在經濟轉型當中要考慮怎么把它跟文化產業結合起來。作為全國性的新型產業科技和資源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已經逐漸承擔起促進文化科技跨界融合、協同創新的歷史使命。文化創意產業是以消費驅動的新的產業,所以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在開放共享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時代進步發展的特征。
接著,北京市科技委文科處黃洪良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是在國家科技部等部委的支持與指導下成立的,是國家首批十家科技服務業試點聯盟之一,承擔著國家文化科技創新的重要任務。并對聯盟在科技和文化融合過程中,在構建公共服務平臺,探索科技服務新模式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性的工作做出肯定。希望聯盟以后在資源整合、平臺完善、機制創新上、進一步深化合作模式,將科技服務業工作落到實處。
隨后,在2016文創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解讀版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化產業藍皮書主編張曉明、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臺灣國立成功大學仲曉玲博士、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主席代旭,4位知名專家進行了主旨演講,圍繞共享經濟下的的戰略構想、重點領域和實現路徑進行深入剖析,為文創行業未來發展指引方向。共同闡述,協同共享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而共享經濟的文化基礎是分享合作互助。
此次,論壇還邀請到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分享他本人在“共享經濟:溫暖的當下與長久的未來”的獨到見解。《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主編彭禮孝就“文化驅動下一輪城市更新“分享在建筑城市空間以及存量打造,城市更新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來自加拿大資深城市規劃經濟策略專家JT Singh,寬創國際集團的董事長張東,鳳凰網全媒體品牌旅游品牌總監胡捷,北京798創始人程磊、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輪值主席郭梅君等產業界的實踐大咖,共同參與話題,通過全球化的視野,前瞻性的視角對共享經濟逐步走上歷史舞臺的背景下,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文化產業趨勢進行了全
面分析。
整場論壇議題豐富,匯集《2016文創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解讀》、《共享經濟時代下的商業革命》、《文化空間的價值再造》三大主旨演講,通過重大決策的解讀、重要議題的分享、未來趨勢的研判,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預測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方向與趨勢,為決策提供藍圖,為實踐指點迷津,為迷茫者點亮未來。
共享經濟”已經不是個陌生的概念,但作為一個新的經濟模式,還在各個領域里推進,傳統模式和“協同共享”在很長時間里會混合存在。他們有時候在彼此領域里尋求協同性,以提升相互價值;有時候相互激烈競爭,取代對方。最終結果如何,還是未知的。但是,變革已經到來,它也許會改變世界。然而如何把握機遇,推動中國文化產業全面飛速的發展?也將是各界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是由國家科技部、中宣部、財政部等部門指導,民政部批復注冊成立,具有法人資質的產業聯盟。聯盟的發展目標是依據《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的總體要求依托創新體制機制,構建一個共融共生的包括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研發支撐與科技服務以及投融資運營服務領域優質資源的產業生態鏈,創建市場需求導向下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全流程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打造新型的產學研創新服務平臺,用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創新與人才培養,為文化科技的創新體系建設與完善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