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輝
摘要:音樂教育不單單是素質教育一部分,它還是人文學科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和完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新課標為基礎,探討了如何提高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有效性
一、前言
高中開設音樂鑒賞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性情。近幾年新課改的實施,為我們的音樂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我們對高中音樂教育的未來充滿希望。在教學的實際中,很多一線教師反映,學生對音樂鑒賞課學得索然無味,經常聽取呼聲一片,課堂效果不容樂觀,這些現狀又讓人倍感迷惘。由此可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務之急。
二、在音樂鑒賞課中以基礎知識作為手段,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和感情對音樂進行鑒賞
作為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音樂可以通過音響、音強或者音樂等外部表現形式來表現一定的社會生活情境或者思想感情,而對于欣賞者而言,可以利用一定的鑒賞知識對自己聽到的音樂進行鑒賞,從中體會音樂的韻律之美。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于相關樂理知識以及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構筑一個自主學習和自我潛質發揮的平臺,這種平臺作用的實現可以通過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通過一定的懸念制造激發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興趣,從而使其帶著疑問去聆聽、欣賞音樂作品,在欣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其對音樂節拍、節奏及旋律等的感受。在學生對音樂形成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再講解相關的音樂知識,解開學生在欣賞前后所產生的一些疑惑,教會學生如何利用音樂的外部元素實現對音樂韻律之美的鑒賞,把握住音樂中所傳達的思想。通過這種漸進式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發現音樂中蘊含的美,并且通過對音樂元素的體驗來體會到音樂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自己的共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品鑒,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音樂作品鑒賞的能力,也能夠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三、自主參與性教學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自主性參與學習是課堂組織教學的核心。“自主”是與“他主”對立的。音樂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人,教師是導師。導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當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學生當主人。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表達個人的情感,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教學的過程既有教,也有學,學習新的理念新的知識,向課堂學習,向學生學習。“知識不僅要通過學習來獲得,還需要通過溝通、交流來更新,一個人不僅要善于學習,還要善于向他人請教,借用別人的智慧。”上面提到,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也有向學生學習的地方,比如,在如今的流行音樂這方面,學生的確是知道的比教師多,包括歌手成長的經歷、風格特點、演唱的經典曲目等內容。這時我們應虛心向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性,讓課堂活起來。有句話叫“音樂無國界”,筆者認為音樂不但不分國界、不分地域,更無長幼之分。因此我們要正確引導,把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交給學生,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要與大家分享”。
四、注重學生內心情感的體驗教學
音樂創作帶給人的不僅僅是韻律之美的享受和體驗,它也通過音樂的形式傳達著創作者的個人情感,欣賞者情感上或者思想的上的共鳴是音樂創作的目標之一。音樂自身所具有的旋律和節奏感時其實現感情抒發和激發欣賞者感情的重要手段,音樂欣賞對于高中學生而言,能夠通過節奏和旋律的沖擊使他們感受到音樂中所傳達的力量和對現實生活的憧憬等,從而使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憧憬和希望并且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情感上的激發能夠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會引發他們對音樂的思考,用心去體會音樂中所傳達的情感。在這過程中學生們學會帶著情感去感受音樂,能夠更好的對音樂進行鑒賞。
五、音樂鑒賞教學應具靈活性,避免課堂氛圍的沉重呆板
新課程的實施給音樂鑒賞課帶來了很大變化,曾經是規矩、呆板的課堂漸漸離我們遠去,各具特色的教學課例層出不窮,令人回味,新課改精神已逐漸深入人心。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要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要從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學的時機、學生的參與程度等多角度來分析問題,使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既有活潑新穎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實的內涵,既有熱鬧活躍的氣氛,又有凝神思索、靜思默想的時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這樣的活動,才會事半功倍、錦上添花。教學設計就是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教學的具體計劃。教學設計過程就是一個邏輯的、理性的、技術的、系統的展開過程,強調規則與過程的重要性。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帶著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甚至計算好一節課不同環節時間的分配,像排演劇本一樣進行課堂教學。教學中有許多不確定性,教師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設計好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與互動來及時作出靈活調整。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構筑一個自主學習和自我潛質發揮的平臺,這種平臺作用的實現可以通過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通過一定的懸念制造激發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興趣,從而使其帶著疑問去聆聽、欣賞音樂作品,在欣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其對音樂節拍、節奏及旋律等的感受。
六、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地滲透,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形式也在不斷地變化,課堂教學的形式從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音樂鑒賞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具有很直接的審美教育價值,它把審美對象具體化,把參與音樂鑒賞活動的人為審美主體,形成一種特殊的審美關照。高中生要具有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增進自己的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葉新娟.音樂欣賞教學的新探索[J].成才之路,2009,(02).
[2] 田兆豐.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策略淺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3).
[3] 鄧東霞.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幾點思考[J].江西教育,2008,(27).
[4] 張見.新課標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鑒賞力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06).
[5] 張花順.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法初探[J].青年教師,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