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寧


【摘 要】鄉土旅游導向視域下的規劃建設模式能夠通過規劃把旅游與美麗鄉村的建設結合起來,從而將鄉村建設成一個具有風景秀美和充滿鄉愁的家園,這種規劃建設模式,不僅有利于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村人們的生活質量。本文介紹了四種不同的鄉土旅游規劃建設模式,并舉例說明了它們各自的優勢,希望對促進鄉土旅游的發展和美麗鄉村的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鄉土旅游 規劃建設模式 美麗鄉村 生態環境
近幾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旅游成為一個熱點,圍繞鄉村旅游發展的美麗鄉村也日漸增多。由于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受不同地形、地質、水文、氣候、文化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各地區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差別也非常大。因此,要想能夠望得到山水,記得住鄉愁,建設美麗鄉村就必須根據不同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采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發展原則,構建山水美、服務美、生活美、文化美的美麗鄉村,從而為建設“美麗中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1古村落的鄉土人文旅游規劃建設模式探究
古村落與民居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但是,在新農村建設的初期,設計者們卻對傳統住宅持有輕視、不屑的態度,認為傳統住宅建筑是過去落后思想的代表,應該徹底的清除,甚至一些規劃者,為了順應當地人們的意愿,對傳統住宅全部進行拆除,然后按照統一的風格建設成新的住房,從而展現出新時代新農村的風采。除此之外,還因為建造新的房子比修繕舊房子要省時省力,減輕了人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也是人們選擇拆除舊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農村人們對于古民居的保護意識也在逐步增強,人們也在新農村規劃建設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基于對古村落保護,探索出了人文旅游的規劃建設模式。
黨家村位于陜西省韓城市東北方向,距城區九公里,西距108國道1.5公里,東距黃河3.5公里,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約670年歷史,如圖1。
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風水塔、貞節牌坊、家祠、哨樓等建筑以及祖譜、村史,被專家稱為東方人類傳統民居的活化石。
黨家村能完整地保存至今與歷屆政府和民眾多方重視與保護有關。當今黨家村共有320戶1400多人,但近半個世紀以來, 房屋基本沒有大拆大改。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態,是陜西目前發現的一處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
因此,在對黨家村進行規劃設計時,需要在保護性開發指導思想的引導下,即是在保持古村落原始肌理與修葺傳統古民居的基礎上來進行古村落保護規劃,制定合理的區劃保護,嚴格控制建筑風格,保持具有傳統特色的明清民居建筑特色,掛牌保護的民居在建筑風格、材料等方面要嚴格依照傳統風格予以保護。規劃建設環古城景觀帶,亮出古村落,展現古村的全新形象。
通過對古村落的保護與修繕而形成的對古村落保護的人文旅游模式,極大的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為改善農村的生存條件、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創造了條件,實現了古村落空間場所和地方非物質文化的傳承。
2自然風景鄉村旅游規劃建設模式探究
與城市的景觀相比,自然景觀具有其獨特的韻味,建設美麗鄉村必須以村莊的鄉土資源為基礎,充分的挖掘鄉土所特有的原始之美,充分的展現古村落獨有的田園野趣與自然地貌。
銅川新區申河村位于新區城市核心區西北部邊緣,距銅川市政府兩公里,東鄰G65W延西高速口,北鄰阿堡寨村,南鄰玉皇閣村,西隔玉皇閣濕地與坡頭鎮對望。轄前申河、安河、后申河三個自然村,全村共360戶1430人, 耕地總面積4100畝,民風淳樸,村容整潔,規劃整齊。屬于城中村唯一有山水的村莊,還有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前申河遺址”。
申河村臨近趙氏河和玉皇閣水庫,有馳名全市的千畝蓮藕種植基 地和70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有省級重點保護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典型的黃土濕地資源等,具備諸多不可復制的天然優勢,發展生態旅游及休閑養生產業的前景非常廣闊。
申河文化旅游養生產業園總占地4100畝,由四大板塊組成:仿古民俗商業步行街、申河老村明清建筑堡寨、中藥材、種養殖觀光區、濕地公園(含玉皇閣濕地核心區,千畝蓮藕種植和休閑垂釣區),目前,各項建設正在有序進行,如圖2。
因此,在自然風光開發的鄉土風情旅游模式下,更需要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挖掘與整理,從而強化民居、村落和道路、景點的呼應關系,把古村落的獨特風格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環境當中。
3旅游配套服務鄉村規劃建設模式探究
在旅游產業形成規模后,就會有很大的品牌效應,進而產業鏈條會有所延長,為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了優質的服務,使其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動力。
田峪村坐落于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東邊川道,離耀州區45公里,距鎮政府5公里。全村5個村民小組,共330戶1409人。現有耕地面積3115畝,人均2.2畝,干雜果經濟林面積1110人,核桃示范園400畝。紅軍大本營——薛家寨景區位于本村轄區內,秀房溝村民小組就在紅軍寨腳下,它是著名的愛國教育基地。田峪村依托緊鄰薛家寨景區的有利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生態旅游業,目前已形成以農家菜為特色的農家樂二十多戶。規劃建設的田峪群眾安置社區已基本建成,各類配套設施齊全,村民大部分已入住,如圖3。
田峪村抓住景區發展的大好機遇,在原有的村子積極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陸續發展餐飲、住宿等,建設相關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先后建成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在以后發展過程中將繼續配建各類設施。
由此可知,在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過程中,必須首先明確旅游配套的服務功能,要充分利用靠近旅游景區的區位優勢完善旅游配套服務。在進行規劃建設時,要結合村內的山體、水體等整體規劃布局,打造傳統村落的布局形式,開發鄉村客棧、鄉村酒吧等一系列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在戶型的設計上,也必須與旅游接待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
環境的塑造在旅游配套服務模式中非常重要,受和主景區有一定距離的限制,必須通過規劃減小游客的距離感,增加游客的趣味性。在充分展現村莊原生態的景觀植被與田園風光后,也必須對村莊的生態環境與發展主題進行整體的打造,在民居的設計上也必須區別于一般的用戶,從而為游客提供不同體驗的室內室外空間,有效的吸引游客,形成旅游目的地的前哨站。
4城郊農家樂的鄉情體驗規劃建設模式探究
對那些地處城市郊區的村鎮來說,選擇城郊農家樂的鄉情體驗模式能夠更充分利用當地的區位優勢,這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首要選擇。到目前為止,城郊農家樂模式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以農家生產生活體驗為基本特征,能為都市居民提供一個短途的田園觀光休閑度假目的地,非常具有人文情懷。
祥峪溝村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秦嶺山脈中的一個山谷中,東臨灃峪西鄰高冠峪,是一個三面環山的純山區村莊。全村以旅游度假為主導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建設,在祥峪溝形成了集體經營旅游為主的西安祥峪森林公園,個體經營為主的生態農家樂服務業和相配套的產業格局,形成了農家樂促進森林公園,森林公園帶動農家樂的良性經濟發展格局。2010年被授予國家級農家樂標準服務示范村,如圖4。
祥峪溝村整齊劃一的移民新居、滿目蒼翠的自然風光以及房前屋后的樹木花草,為游客創造了良好的休閑度假環境。位于村內觀音山下的祥峪森林公園,是一處關中地區罕見、具有江南風韻的原始生態游覽區,景區內蒼松翠綠、林天蔽日、曲徑通幽,流水潺潺。在這里,游客可以品南嶺百味小吃,飲秦嶺百味原汁、賞終南山水景觀,聽祥峪民間傳說,看北麓千年民俗。
目前,體驗鄉村生活城郊農家樂模式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商業發展與勞動力自我消化的基本形式,因此,需要大力的發展特色農業生產所帶動的效應,并積極的對農莊、客棧進行獨具特色的整體開發。
5結語
綜上所述,以鄉土旅游為視角的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模式對指導銅川市乃至陜西省其他地區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意義重大,對其他省市的美麗鄉村建設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但在借鑒這種規劃建設模式時絕對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遵循規劃設計的基本理念,并結合具體項目的發展模式,從而使規劃建設能體現當地特色的人文景觀,從而找到屬于自己的鄉愁。
參考文獻:
[1]王衛星.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1:1-6.
[2]譚少華,田杰.美麗鄉村理念下的旅游集鎮建設規劃策略探討——以習水縣三岔河鄉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4,04:45-49+55.
[3]閆慧,牛建峰,翟小會,李彥克.基于旅游產業導向的美麗鄉村發展規劃研究——以豫南地區為例[J].綠色科技,2014,12:94-95.
[4]王宇,皮華峰.以鄉土旅游為導向的“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模式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9:52-55.
[5]黃震方,陸林,蘇勤,章錦河,孫九霞,萬緒才,靳誠.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理論反思與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08:1409-1421.
[6]馮舒華,黃洪海.讓“綠色旅游”擦亮增城“美麗鄉村”名片——借鑒日本綠色旅游的運行模式[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