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德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開放,現代大型企業的目標是成為跨國公司甚至是全球性的公司,且中小企業也正在向現代企業發展的趨勢,從總體可以看出企業的管理正向國際標準發展。從財務角度上看,中國的現行財務報告是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具體表現為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虛假和失真,對不確定信息、無形資產及商譽等不能正確的反映,缺乏及時性和前瞻性等。而這些局限性對中國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個巨大的障礙或是得不到更好的發展機遇。本文通過從財務報告的基本定義和財務報告局限性的淺析,得出現行財務報告的改革方向,給中國現行財務報向國際標準提出一些簡單的建議,使企業財務體系更加完善,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會計準則;會計報告;經營決策;政策建議
一、會計準則與會計報告概述
企業會計準則是由財政部制定的,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企業規范化企業制度和行為,從而使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績效得以提升,最終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制度規范。
會計報告是財會領域時常出現的詞語,會計報告綜合而言就是企業自己編制的,用于反映企業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及某一時期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報表。會計報表通常具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其中數據的核算和生成也必須遵循國家統一的規范,按照國家規定向報表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數據和信息。
二、會計報告在反映企業真實經營狀況及價值方面的局限性
(一)會計報告所反映的信息是有限的
從財務的角度看,信息可以分為可量化信息和不可量化信息。會計報表只能將可以數字化的信息包含在報表中,這些信息往往是可以用計量單位得以量化的數據,例如規模、金額、數量等信息,這些信息往往是可量化信息;而另一方面,企業的信息包含許多不可以量化的數據,例如企業的發展實力、企業經營者的能力、企業的經營戰略等都是不可以量化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又是至關重要的。會計報告的目的是幫助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但是由于自身的屬性問題,會計報告不能包含非量化的信息,使得會計報告的作用大大降低。
(二)會計報告存在很大程度的主觀性
會計報告是由專業的財會人員編制而成的,報告中的許多數據也都是由人工計算生成的。既然是由認為生成的數據,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準確,一定會存在某些主觀性和偏差,這種來源于報告編制者的偏差包含在報告中必然會影響報告使用的客觀性;另一方面,會計準則雖然規定了許多報告編制基礎和方法,但同時也賦予了報告編制者一定的自由選擇權。對于同一個財會問題往往存在著不止一種的計量核算路徑,而各種路徑間是自由選擇的,不同路徑的選擇也必然會導致不同的信息結果,這也就會導致一定的數據信息偏差。
(三)會計報表難以做好各質量要素間的平衡
會計報告的編制結果必須滿足會計政策規定的質量要求。所謂的質量要求包含報告編制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而這兩個質量要求往往不能夠同時得到滿足。企業的會計報告要想滿足及時性的要求就要在信息出現時立即編制報告,甚至是在信息出現前以預測的信息來編制報表,這樣雖然滿足的及時性的要求,但信息的準確程度卻由于沒有時間去核對而存在一定的問題;相反,如果注重準確性的要求,反復地核實信息,雖然會減少信息出現錯誤的幾率,但耗費時間過長必然減少的信息的時效性,而信息的時效性對于報告使用者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會計報告不能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
會計報告的使用者類型多種多樣,每個使用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同一份會計報告顯然不能夠滿足所有報告使用者需求。
三、政策建議
(一)改變現行計量方式,使其包含更多內容
過去會計報告多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近年來會計制度更多的推動計量基礎的改革,推進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計量方式的運用,從而使企業會計報告信息能夠更多的符合現有價值而非歷史價值。
(二)增加會計報告信息的內涵
會計報告通常主要反映可量化信息,企業的報告應當增加不可量化信息的披露,例如企業的市場滿意度、企業主要管理者信息和企業現有主要戰略優勢等等。不可量化信息在許多方面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對報告使用者做出綜合的判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增強會計報告的前瞻性
會計報告的編制往往是以歷史發生的信息為基礎,難免會產生時滯性問題。會計報告使用者獲取報告的目的是通過分析報告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因此以歷史信息為基礎編制的報告不能完全符合報告使用者的期望。企業可以在編制現有報告的同時增加一份預測報告的編制,雖然預測性報告缺乏一定的準確性,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有報告前瞻性不足的缺點,從而更好的服務報告使用者。
(四)企業報告應當包含影響企業發展的外部因素
現有企業報告多注重分析企業自身的信息。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政治經濟環境,都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有很重大的影響,因此企業會計報告中應當包含對企業所處外部環境各方面的分析與披露。
(五)優化現有會計報告的模式
單一模式的會計報告難以滿足不同報告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企業應當優化現有會計報告模式。一方面,優化的會計報告能夠使使用者將現有報告數據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分解和重新匯總;另一方面,報告使用者能夠運用統計等手段將報告信息進行簽退和預測。雖然以上的會計報告優化思路具有一定的現實壁壘,但仍不失為企業會計報告優化發展的一個方向。
四、結語
隨著經濟日新月異的變化,會計信息和經營決策有著更密不可分的聯系,會計信息在經營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被人們所重視。只有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才能準確的進行經營決策。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會計信息,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經營決策。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企業會計制度講解[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2001(第五版).
[2]狄健.會計信息與企業經營決策[J].新疆職工大學學報,2000,8(22).
[3]張會.經營決策與企業會計信息管理淺析[J].科技資訊,2011(12).
(作者單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