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可奎
摘要:審計工作是部隊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部隊財務收支和與資產管理有關的經費收支活動的合法、合規及有效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隨著公安現役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審計監督體制勢在必行。本文從分析消防部隊審計工作現狀入手,對新常態審計監督的長效機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部隊審計; 監督; 完善; 對策
一、消防部隊審計現狀分析
近年來,審計工作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消防部隊的審計工作也在推進審計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有效地監督機制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審計體制不健全
由于消防部隊審計也是內部審計,主要由部隊內部人員執行,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審計的對象是部隊內部的財政、財務活動及相關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也要向所在單位黨委報告,無形間降低了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尤其是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當前情況下,經濟責任審計偏向于從財政財務收支方面進行,而對其他相關活動如決策有效性、制度落實情況、效益性等缺乏審計與評價,與領導干部實際履行的職責不相稱,不能反映出審計對象在任期間的全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影響了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公平性。
(二)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現階段,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審計人員不僅應有廣博的專業素質、豐富的實踐經驗、優秀的綜合分析能力,還必須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審計人員應該能夠適應財經法規的不斷變化、戰勝實施審計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壓力與誘惑、具備復雜的審計工作中找到關鍵突破口的卓越分析能力。當前,消防部隊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審計工作容易出現過失性風險與故意性風險。過失性風險即審計人員高度重視審計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職業素質,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而導致審計結果失真,這是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薄弱的體現。故意性風險即審計人員為了不正當利益或者其他目的,沒有堅守職業道德,故意做出違背審計紀律、財經法規的審計判斷,幫助被審計對象弄虛作假,這表明審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
(三)審計成果運用不完善
審計成果運用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環節,審計成果及其運用的意義,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審計工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義。目前消防部隊審計工作較注重審計過程和對問題的整改, 對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分析研究不夠深入, 普遍性問題在被審計單位以外的機構得不到糾正,傾向性問題在審計范圍、期間以外的年度得不到有效整改,對審計成果的運用缺乏全面性、全局性的認識。此外,審計結果往往不能與其它監督部門實現信息共享, 致使部分項目檢查活動重復進行,不但審計成果得不到運用, 而且造成監督資源的浪費。
二、完善審計監督的對策
(一)加強經常性審計和任中審計
現有的審計工作大都是事后審計,導致“審任脫離”,審計結果對經濟評價、預決算的制定、干部任免的參考價值小,因此要將監督關口前移。把經濟責任審計與年度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等常規性審計相結合,作為經常性監督的一項措施,實現審計監督關口前移,對常規性審計中查出的重大違規違紀問題,推行問責制度,有利于盡快發現違規舞弊情況,將損失降低到最小化。同時,應加大任中審計,任中審計比離任審計更加具有現實的意義,能夠及早發現違規違紀問題,最大限度的降低損失,能夠更加詳盡的了解事實真相。同時,任中審計也能夠提高審計結果的利用率,能夠及時糾正問題,教育干部,監督權力的運作。審計部門應該積極與干部部門配合,提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逐步建立起以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為主、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及專項審計調查相結合的新的審計工作機制。
(二)建立健全審計結果的應用機制
將審計結果納入到干部廉政檔案和干部考核檔案中,真正做到“審”與“用”的有效結合,實現審計成果共享。定期交流審計成果與經驗,對于成功的經驗進行分享,通過案例學習進一步強化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對于審計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集體研究與探索,與紀檢、干部部門一起介入,共同核查實際情況,解決審計問題。對于肯定性的審計結果,干部部門針對領導干部政績按規定給予表彰或提拔重用;對于一般性問題的審計結果,應該提請干部或紀檢部門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及時誡免談話,采用批評教育的方式,讓被審計對象防微杜漸,降低問題惡化可能性。
(三)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優化審計人員隊伍
提高審計人員素質是有效防范審計風險的重要保證。審計人員必須強化專業素養,跳出局限于財政財務收支賬目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的慣性思維,將績效審計新理念融入到審計日常工作中,將審計目光深入到財務背后隱藏的業務活動層面上。審計人員應從政策執行、資金使用、履行職責、內部管理、資源利用等多方面全面綜合地進行審計工作,提高審計效果,從體制、機制、管理、政策等方面揭示問題和分析問題。鼓勵審計人員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重視專業培訓,熟悉審計業務,與時俱進的掌握現代化的審計,利用計算機審計、遠程審計等方法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影.公安審計[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8).
[2]王奇杰.經濟責任審計研究:文獻綜述與展望[J].財會通訊,2009(30).
[3]張艷華.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質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4).
[4]蔡春,陳曉媛.關于經濟責任審計的定位、作用及未來發展之研究[J].審計研究,2007(01).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隊政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