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燕萍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迅速發展,國內關于房產稅改革以及房地產市場調控等問題成為了研究和社會爭論的熱點。自2011年滬渝成為房產稅改革試點后,學者們針對我國房產稅開征的目的、稅制改革、功能與效果等進行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本文主要從國外稅務改革路徑借鑒進行了梳理,并提出未來的研究展望。
關鍵詞: 房產稅; 稅收結構; 稅制改革
房地產行業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影響著與其緊密相關的上游、下游產業;另外,房地產價格的迅速上漲對社會中低收入群體的居住權力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而,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诜康禺a行業的房產稅改革,其目的之一在于通過稅收制度的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從而有效調控房地產市場,促進社會公平目標的實現。
一、房產稅改革研究綜述
國內諸多學者針對國外的房產稅稅收制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結合我國的房產稅收制度改革提出了有建設性的看法(如陳鋒、陳寶衛(2011);陳琳(2013);趙心剛(2013);黃瓊莉(2013);李永剛(2014);樊麗明、葛玉御、李昕凝(2014);任強(2015)等)。綜合各學者的研究結論,盡管各個國家或地區在房產稅收制度上存在著差異,其主要共同點在于房產稅的征收結合了本國實際情況,房產稅的用途都在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比如學區義務教育、改善治安和公共環境等;在征收的過程中,都注重了信息系統的建設;確定稅基堅持評估機構的相對獨立;在稅收優惠政策上,各國均考慮了對政府機構、文化、教育、衛生、宗教、公共墓地和軍隊等所擁有所使用的房產實行減免稅。
縱觀各國的做法,房產稅的征收在各國基本上能夠實現征收的目的,然而這些經驗是否可以直接借鑒于我國?王昊(2014)從我國房產稅發展進程及發達國家經驗對我國的房產稅改革進行探討時,提出了為什么要進行房產稅改革,并從三個方面對房產稅改革的目的做了梳理。他指出雖然上海、重慶房產稅試點文件所列房產稅改革目的是調節收入分配,但從試點實際情況看房產稅的設計并沒達到有效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如果房產稅改革目的是“抑制房價和投機,調節房地產市場”,那么就應考慮納稅人的范圍,即應該對對那些擁有超標準住宅的居民征收,而不是針對普通居民個人。如果注重于給地方政府建立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那么房產稅改革應該面向全社會,建立寬稅基低稅率的制度。
二、國外稅務改革對我國的經驗借鑒
在房產稅改革過程中,國外的經驗是否可借鑒于我國?從征稅依據來看,美國房產稅是以房地產核定價值作為計稅依據,核定價值是由獨立性房地產評估師組織對房地產價值進行估價(王昊,2014)。房地產價值的評估機構是否獨立,在征稅過程中是體現能否“公平公正”的一個重要因素。德國政府將房地產視為比較重要的剛性需求和民生需求,其用意在于促進居民擁有自己的住房所有權,對自有自用的住宅只需要繳納房屋所在地的土地稅,而不需要繳納房產稅,對于用于出售的房地產以及居民的第二套房產才需要通過評估價值進行房產稅的計征。這一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樊麗明、葛玉御、李昕凝(2014)通過比較金磚四國稅制結構的變遷,研究發現,金磚四國稅制結構變遷大都通過改革所得稅帶動直接稅快速增長;并提出因為我國目前的稅收結構是以間接稅為主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房產稅試點應把握時機全面推開,使房產稅成為直接稅穩定的收入來源。
劉成奎(2013)認為,房產稅征收最大困難在于稅基評估,包括稅基評估信息的收集與更新、評估結果及時、評估爭議有效合理的解決等。
圍繞著房產稅征收的目的,在國內各個地區進行有針對性的社會實驗,借鑒上海和重慶征收房產稅試點的成功經驗,并制定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稅收法規制度;另外,在執行征收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監管以及解決現爭議機制,是促使房產稅稅收改革和完善的重要保障。
三、結論
房產稅是稅收體系中較重要的一個稅種,雖然國內房產稅稅收體系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迭出,然而,在現實中,對全面開展房產稅的征收還存在困難。盡管2011年上海和重慶已經率先進行了房產稅的開征,但經驗研究表明,其征收的功能和效果還有待驗證。未來對房產稅的改革毋庸置疑,今后研究中更應當關注具體的應用研究,比如在滬渝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有效地利用其成功的做法于其他地區的社會實驗,改善開征房產稅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以便設計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房產稅稅收體制以及監管體制。
參考文獻:
[1]安體富,葛靜.關于房地產稅立法的幾個相關問題研究[J].財貿經濟,2014(08).
[2]樊麗明,葛玉御,李昕凝.金磚四國稅制結構變遷比較研究[J].稅務研究,2014(01).
[3]李永剛.中國個人住房房產稅制度設計研究——基于國際經驗借鑒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01).
[4]任強.房產稅:美國實踐及借鑒[J].財政研究,2015(01).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