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譯
1991年2月1日,在繁忙的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在降落時發生爆炸。然而,悲劇遠不止如此,在搜救過程中,還發現了另一架小型特快專線飛機的殘骸……
1991年2月1日,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一架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剛著陸即發生爆炸,盡管部分乘客得以生還,仍造成20人遇難,2人重傷。于此同時,在搜救過程中,救援人員發現了另一架天西航空569號航班——預定飛往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的費查爾德特快專線飛機殘骸,該飛機上共有12人,無人生還。
起因在于“跑道入侵”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派遣調查組前往洛杉磯國際機場。調查人員發現,這起事故的起因是兩架飛機同時出現在一條跑道上,即24左跑道上。
從1990年開始,“跑道入侵”就是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這也是航空界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跑道入侵,具體來說,就是指其他飛機、車輛等異物出現在飛機起飛或者降落的跑道上。
回看歷史,最嚴重的客機空難就發生在跑道上。
1977年3月,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特內里費島,兩架波音747客機在跑道上相撞,造成583人死亡。
1990年1月,一架波音727客機在亞特蘭大市降落時與一架比奇空中國王100相撞。
1990年,在底特律,另一架波音727撞上了載有44人的DC - 9型飛機。
為何會發生“跑道入侵”?據調查人員了解,通常是由于現有的系統故障導致。比如指令沒有得到遵守,或者是由于工作人員的疏忽。
為什么同一跑道會同時出現2架飛機?調查人員要找出原因。由于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上燃料太多,大概有2 700 kg、3 700 L的燃油,在飛機殘骸中搜索十分危險。因此在事故發生后24 h內,調查工作幾乎陷于停滯狀態,直到消防部門宣布現場安全才開展了調查工作。
災難致因
調查組的調查有兩個目的:第一,弄清楚撞擊的原因;第二,弄清楚為什么有這么多乘客沒能逃出燃燒的飛機。調查人員分組開展工作:一部分在事故現場調查分析飛機殘骸,一部分則負責檢查空中管制過程。
調查發現,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緊急出口的一扇艙門扔在了機艙內,這在一定程度上擋住了出口。一般情況下,按照逃生指示卡,會告訴乘客應該把逃生門丟出去,但事故現場的機艙右側,機翼上方出口附近,部分逃生路線被艙門堵住了。調查人員推斷,正是這個錯誤,導致許多乘客無法逃生。由于找不到出路,他們最終被客艙內的毒煙熏死了。
調查人員想要知道,在事故發生前,飛行員接受了哪些指示。在關鍵時刻,飛行員都說了些什么,他們有沒有遵照指示辦事。
然而,天西航空特快專線沒有安裝駕駛艙語音記錄器。關于天西航空特快專線的通話記錄只有塔臺錄下的無線電通話。
通過空中交通管制錄音帶和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駕駛艙語音記錄器,調查人員試圖弄清,相撞的2架飛機到底哪架被允許使用24左跑道。通過收聽空中交通管制錄音帶發現,天西航空特快專線飛行員完全是遵照指示辦事。
調查人員進一步研究錄音。空中交通管制錄音帶顯示,本場交通管制員同時指揮天西航空特快專線和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使用24左跑道。而當時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獲準降落在天西航空特快專線正就位等待的跑道上。并且,天西航空特快專線已在24左跑道上停留1 min7 s。
調查人員想知道飛機墜毀時本場交通管制員在做什么,于是查看了其當時指揮的其他航班。
調查發現,事故前不久,該交通管制員由于試圖與將要滑行穿過24左跑道的西翼航空5006 航班取得聯系而分心,而其負責的航班遠不止這一架。
在美國航空1493號降落前1min,該交通管制員又收到西翼航空5072號航班的消息。然而該交通管制員卻找不到這架飛機的進程單,根本不知道這架飛機是從哪兒來的。
作為本場管制員,為什么認不出自己負責的飛機?
調查發現,天西航空特快專線飛行員等待起飛許可時,該管制員正忙于尋找另一架飛機西翼航空5072號航班的飛行進程單。在其回到崗位之前,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從后方撞上了天西航空特快專線。
調查人員認定,在洛杉磯國際機場的撞擊事故中,人為疏忽是重要原因。在許可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著陸時,本場管制員忘記了天西航空特快專線正在跑道上等待起飛。
然而,調查人員認為,事故不會是一個人的失誤造成的,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在查看了控制塔臺在事故發生前幾周的每日例行工作后,調查人員似乎找到了答案。
研究與改進
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是國際旅游樞紐。對飛行員來說,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降落是一項挑戰。機場周圍的飛行通道往往十分繁忙,平均每50 s就有一架飛機起飛或降落。
洛杉磯國際機場也是航空系統中眾所周知的、跑道入侵最嚴重的機場之一。據統計,過去4年來,飛機差點相撞共有33次,平均每1個半月就有1次。而就在這起事故發生7個月前,洛杉磯國際機場險些發生另一場災難。降落中的DC-10從等待起飛的 “空中客車”的上方飛過。洛杉磯國際機場管制員提供的資料表明,由于那次差點發生事故,他們向上級提出:控制塔臺人手不足。
洛杉磯國際機場管制員還指出,由于有個燈柱擋住視線,管制員看不到北部跑道的周邊地帶。調查人員證實了這一現象,他們發現,空中交通管制員的視線,被一個發光的燈柱給擋住了,這個燈柱是機場停機坪的夜間照明設施。
對于本場管制員來說,其或許看不到在跑道上等待的天西航空特快專線。調查人員轉向了能輔助管制員察覺這架被遺忘飛機的其他工具。
地面雷達,一般是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使用。地面雷達可以顯示在機場內移動的所有飛機和地面運輸工具。本場管制員可以用地面雷達,在搜索范圍內直觀地確認某架飛機是否位于某一飛行員所說的位置。然而,在事故當晚,地面雷達系統出了故障。
調查人員了解到,就在事故發生4天前,洛杉磯國際機場的官員已正式要求美國聯邦航空局“優先”修理地面雷達。
洛杉磯國際機場曾經研究發現,雷達驅動器的某些部位有環形齒輪,還有正齒輪,這些零部件必須在機械廠制造。而雷達天線隨時都在轉動,所以,這些零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磨損。于是,洛杉磯國際機場預定在1988年進行系統更新,但是,到了預定的更新時間,新設備卻遲遲不到,雷達系統的升級計劃被一拖再拖。
因此,地面雷達出現故障,視線又被刺眼的燈光擋住,本場管制員的確很難發現自己的失誤。
為什么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飛行員沒有看到跑道上的天西航空特快專線,從而放棄降落?
和其他飛機一樣,天西航空特快專線也配備了提高自身可見度的燈具,翼尖和機尾有頻閃燈,機翼上有航行燈,垂直穩定翼頂端還有防碰撞的彩色信號燈。然而,這家航空公司的操作程序是:取得起飛許可后,才能打開頻閃燈。
天西航空特快專線尚未獲得起飛許可,因此,在跑道上等待時,飛行員打開的只是機翼上的航行燈和尾翼上的防碰撞信號燈。
接著,調查人員模擬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飛向24左跑道的情況。模擬顯示,由于天西航空特快專線的燈光顏色和亮度與跑道照明燈相同,美國航空1493號航班的飛行員根本看不到它。特別是防碰撞信號燈,在一片燈光中,飛行員根本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在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發布的事故報告中,管制員的疏忽只是跑道撞擊事故的原因之一。報告也指出了洛杉磯國際機場空中交通管制設施的系統故障。
事故發生后很長時間,洛杉磯國際機場空中交通管制設施才得到升級,出故障的地面雷達最終得以更換。每架飛機起飛、降落,或者在滑行道、跑道上滑行,都有呼叫標識和機型提示。塔臺內,飛行進程單的處理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地面管制員先整理飛行進程單,再交給本場管制員。
事故發生5年后,洛杉磯國際機場又建了一座空中交通管制塔臺。新塔臺比原來的高幾十米,大3倍,管制員不會被其他設備阻礙視線。
飛機燈光的新規定也被提上日程。在飛機滑上跑道前,飛行員必須打開所有的燈。
盡管如此,洛杉磯國際機場的跑道入侵率仍在上升。事故發生10年后,洛杉磯國際機場的跑道入侵問題仍比美國其他機場嚴重。他們的跑道入侵數達到了兩位數,幾乎每年都有嚴重的跑道入侵事故,2007年,跑道入侵數甚至達到了21次。
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美國聯邦航空局開始設計新的跑道燈光系統,這種系統能讓地面上的飛機更易識別。跑道狀態燈系統,是安裝在滑行道的一系列跑道入口的照明燈,以及安裝在跑道上的起飛等待燈。這是全自動系統,是跑道和滑行道上的一系列紅色燈光。這種燈光能提醒飛行員跑道上有其他飛機。
跑道狀態燈發出紅光,飛行員就知道不安全,車輛司機也會知道穿過或進入哪條跑道不安全。當有架飛機降落或起飛,而跑道上又有其他飛機時,跑道狀態燈就會發出紅光。啟用跑道狀態燈是防止跑道入侵、防止發生嚴重跑道入侵事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2009年4月,洛杉磯國際機場安裝了這一系統。達拉斯-沃爾斯堡機場和圣迭戈機場也安裝了這一系統。
截至2011年,美國各地的機場已全部安裝跑道狀態燈。
編輯 秦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