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和
5月前后的初三學生,都在進行一個重要的工作——體育中考測試,體育考試的成績將計算到中考的成績總分。如果由于體育成績不及格將被阻在重點高中門外(各地規定有差異),因此各方面都十分重視這項工作。
體育作為中考科目,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決策,其目的不僅僅提高體育教學的地位,更是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從根本上扭轉近些年來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逐年下滑的趨勢。從近幾年國家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監測來看,學生的身體素質最好的是初三、高一年段,這說明中考加入體育考試,確實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同時也說明,中考加入了體育科目的考試,并沒有從整體上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青少年對體育的熱愛、重視程度,也沒有改變的學校、家長、學生對體育的深層認識,造成這些結果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其一,考試這個指揮棒對學校、家長、學生、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與考試有關,牽扯到切身利益,學校、家長、學生就比較注重精力投入;與考試無關,就漠然待之。體育在中考需要考試,于是都很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明顯提高,成效持續維持到高一,所以初三、高一年段身體素質最好。高中階段應對高考的學習壓力,體育又受到漠視,身體素質也相應的逐步下降。可見體育重要性是尖峰狀的——平時低谷,初三階段高峰,學生的身體素質的變化也就不言而言了!
其二、體育考試項目的設置存在弊端。以我市的項目為例,今年中考體育的項目設置:(1)必考類: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2)選擇類:a、立定跳遠和跳繩選一b、正面執實心球和仰臥起坐選一。這些項目通過短期的加強訓練,就會有明顯的進步的項目;缺少技能性,趣味性,對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習慣的養成沒有促進作用,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的作用也很有限。
其三、功利主義促進形式主義。中考增加體育考試,促進體育的地位,同時,體育是考試項目,又可能拖了學校的后退——體育不及格的學生多了,就嚴重影響了整體的升學率。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這是學校及上級領導無法接受的結果。于是,在評分標準、考試環境等方面就難免適當寬松,就給對考試極度重視的學校領導、家長行走不正之風留下了豁口,體育中考在某一程度上來說,成為一個形式主義。
其四,體育教學主要是一種戶外運動,有一定的危險性,由于體制不是很健全,教學中發生的傷害、死亡等不良后果,往往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來承擔,這使得體育教學的面越來越狹窄:跑3000米跑死了一位學生,于是長跑取消了;擲標槍扎到人了,于是投擲都不教了……學校出于體育課安全考慮不得不取消一些具有危險項目。這是體育教學的無奈,也是社會的悲哀。
其五、素質教育的提倡,對體育教學本質的誤導。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的改革。可是對體育的影響有點畸形,體育課上成動腦解題、游戲娛樂的課,追求花樣,追求新奇,追求情景導入、場景游戲,而忘記了“體育”的本質是“育體”,育“身心健康”才是關鍵。身體沒有一定的運動量的反復刺激,身體的機能不可能得到提升,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可是一些專家、體育工作者卻漠視了!
如何轉變目前這些不利的思想、行為呢?
一、體育考試項目的設置進一步完善。對項目設置的設想:以上海為例,將中考的成績分為2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占15分,每學期的測驗項目都不一樣,初中3年下來測驗的項目達到21項;二是中考部分,占15分。分為4大類,每一類可以選擇一項,具體如下:
第一類: 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或游泳(男、女均為200米)
第二類:50米跑、立定跳遠、實心球、跳繩、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游泳(25米)
第三類:墊上運動、單杠、雙杠、橫箱分腿騰越
第四類: 籃球、排球、足球
可以看出項目選擇余地大,必選類別多,選擇余地大。其中的一些項目是無法通過短時間速成的,這對學生參與鍛煉的時間和質量要求很高,效果自然就好。所以項目設置首先應該是均衡、豐富和合理,有利于學生選擇符合自身特點、興趣愛好的運動項目,激發學生自覺鍛煉的熱情,逐步提高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二、規范考試組織,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
嚴肅考試紀律,規范考試組織,是實現體育中考公平、公正的關鍵所在,也是學生實現鍛煉價值、享受練習成果的保證。考試中缺乏公平公正以及考試標準的不合理等問題,實際上也是對那些身體素質好、鍛煉勤奮自覺學生極大的不公平,同時也給以后的體育教學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我們應提升到育人的高度來重視這個問題,關系到如何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健壯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加強常態教學,避免“任務式”、“應試式”的教學。體育教師應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增強體質,培養運動技能。應該徹底拋棄“任務式”、“應試式”的教學,那種平時隨意上,要完成測驗任務或考試時則開始競技式地訓練。由于突然的、大強度的訓練,會使學生的身體遭受較大的沖擊,讓一些學生產生畏懼感,對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是一個打擊,同時由于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的體質的提高不是全面、均衡的。所以,應該加強常態的體育教學。
四、培養健康理念,培養從小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
目前一個普遍現象是:學生為了分數,拒絕運動;中、青年人為了事業,拒絕運動;只有老年人才對健康重視。這可以說是學習、工作的壓力大,也可以說是青少年漠視體育鍛煉、不重視健康的存儲的表現。因此應該培養一個健康的理念:鍛煉身體從小開始,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努力培養學生形成一種健康的理念、掌握幾種科學健身的方法、將強身健體養成學生自覺自愿的行為。
體育考試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提高全民對體育的重視,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這需要家長、學生在重視智力投資的同時,也加強健康投資;需要一些決策者的明智決策;需要全社會的重視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