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兵
【摘 要】社會主義文化可以說是以群眾文化為基礎的,群眾文化的發展對于豐富人民群眾日常的精神生活,滿足人民群眾的在社會生活中的文化需要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時期群眾文化發展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為實現群眾文化現在未來的良性發展而努力。
【關鍵詞】群眾文化;文化需求;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8-0234-01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思想體現,它不僅凝聚了民族的力量,還體現國家的綜合國力,更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文化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它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在精神上凝聚民族力量、在智力上凸顯民族的創造力。社會主義文化可以說是以群眾文化為基礎的,群眾文化的發展對于豐富人民群眾日常的精神生活,滿足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的文化需要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群眾文化需求與文化服務嚴重脫節。雖然我國自1979年以來經過40年的變革,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在物質生活上更加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要在被滿足的基礎上就會尋求精神上需求,人們對自身日常生活的豐富性有了較高的要求,健身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常見的文化活動,廣場舞是大媽們、大爺們熱愛的健身方式之一,這些都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提升了我國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十八大“你幸福嗎”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國家民生建設的穩步推進,國家正在建設完善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滿足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一些文化館、文化活動室的建立。但是,這些文化設施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不能真正滿足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嚴重的群眾文化供需脫節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我國的人口分布現狀導致的,農村人口的基數相對偏大,而且分布較為分散,無法使文化站等設施大范圍有效地向周邊輻射。還有就是文化活動室缺乏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無法真正滿足民眾的文化需求。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式微。文化是一個時代精神的體現,但有時也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文化落后于經濟發展的現象叫作“文化滯后”,例如,在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未得到大力發展,在市場文化領域競爭力不足,主要表現為“文化失根”,迷信封建、賭博在此盛行起來,新文化還未發展成熟。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要求
當前在發展群眾文化時,文化活動的內容一定要豐富多彩,活動的方式一定要靈活易于參與,活動的范圍要深入農村。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吸引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首要前提,簡單方便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向農村發展是為了全面推進我國社會文化建設工作,使農村的群眾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三、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策略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新時期發展群眾文化首先要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期應怎樣發展建設群眾文化?將群眾文化朝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定要堅持讓群眾文化朝著文明、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與各個部門統一戰線,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努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但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也同樣重要,要組織豐富多彩、質量過硬的群眾文化活動,從而使得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能夠得到良好發展。
要建設好群眾文化,必須明確我國群眾文化的來源,它是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生來為了群眾、服務群眾,這是我們社會主義文化最本質的體現,而我國的民俗文化正是這樣來的,所以,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把我國的民間文化協同群眾文化一起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密不可分。
我國在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構建一個完整的公共服務體系,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在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的基礎上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層次和水平,從而使得我國的群眾文化更好發展。此外,必須要從國家層面對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給予肯定,加強黨的領導和政府有效監管,從而使群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職責分工明確,落實到位。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是保證群眾文化能否有效發展的關鍵。單一性的文化活動中心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必須要與先進的技術手段相結合,讓文化活動室朝著多功能方向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就新時期文化的發展策略進行探討,為我國群眾文化更好、更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傅佩蓉.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3,(15):20.
[2]沈曉近.關于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才智,2015,(1):366+368.
[3]許燕.淺析科技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現實意義[J].科技信息,2013,(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