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巍文
摘要:作為我國家族小說中的代表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從一定程度上將我國傳統家族文化的特點反映出來。本文從《激流三部曲》作品概述入手,對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中國傳統家族文化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巴金;《激流三部曲》;中國傳統家族文化
作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中的重要作品,《家》、《春》、《秋》通過虛擬大家族的構建以及不同的人物形象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盛大的時代場景。從其中主要人物高覺新、馮樂山以及克定的生活軌跡和經歷事件中,可以得出我國傳統家族文化的封建性、排他性特點。
一、巴金《激流三部曲》作品概述
(一)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創作背景
巴金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自1925年從南京東南大學附中畢業之后,巴金于1927年年初趕赴法國。在枯燥的翻譯工作中,巴金開始通過創作小說的方式發泄自己內心的苦悶。回國之后的1929年,巴金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并于1931年創作出《激流三部曲》中影響力最大的——《家》。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巴金創作欲望最強烈的時期,他分別與1938和1940年將《春》、《秋》出版發表[1]。
(二)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思想意義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思想意義主要在于通過高氏大家族將封建家族內部的迫害、罪惡與腐敗揭示出來,并結合對封建家族從興盛走向滅亡過程的描述烘托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性特征。
二、從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中國傳統家族文化
通過巴金《家》、《春》、《秋》這三部以高家大家族為對象作品的閱讀可以發現,其將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以下幾種特點展現出來:
(一)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獨特規定性特點
巴金的《家》、《春》、《秋》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將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獨特規定性特點表現出來。就空間方面而言,巴金通過衡廣性空間的應用體現中國傳統家族文化。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興盛引發了許多忽視生命的惡性問題,但這種文化在五四運動時期遭到了全面的打擊。為了將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特征更加真實、完善地展現出來,巴金通過散射目光注意角度使得整個《激流三部曲》的作品在空間方面呈現出衡廣性特征。就時間方面而言,巴金為了描述高氏家族在五四時期的滅亡,通過挖掘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產生根源的方式,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深刻雋永家族大戲。高氏家族中每一個人物,無論是代表傳統家族文化的一方,還是代表被迫害的弱勢群體一方,巴金對他們的經歷和生活軌跡的分析使得傳統大家庭的特點表露無疑[2]。
從《激流三部曲》情節的推動是伴隨著整個高氏家族從興盛到滅亡的變化進行的。最初,年輕時的高老太爺通過十年寒窗苦讀成功中舉,他利用做官得到的財產買地、做生意逐漸擴大自己的財產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擁有豐厚財產的高老太爺慢慢將自己的小家發展成一個雄踞一方,穩居當地高等地位的大家族。五四運動的興起使得這個興旺的大家族逐漸弱化,并最終消失在新文化運動時代的浪潮中。高氏家族的發展軌跡與我國大多數的封建大家族的發展史相似,巴金通過這個代表性家族的描述,將那個年代特有的傳統家族文化呈現在我們面前。
(二)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傳承性、維護性特點
體現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維護性特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克定和克安。高老太爺對克定和克安的培養是將他們作為整個家族文化的維護者開展的。高氏大家族通過正統封建思想教育,將這兩個原本聰明伶俐、含蓄有教養的青年變成了兩個充滿無賴氣息、荒淫無度的浪蕩公子。這種教育方式最終使得二人也成為維護傳統家族文化腐朽本質隊伍中的一員[3]。
體現中國傳統家族文化傳承性特點的人物主要是作品中的高覺新。作為整個高氏大家族的長子,高覺新從未出生時就注定了其要擔當其傳承整個家族的重任。在高覺新成長的前期階段,中國傳統家族文化始終是他的成長氛圍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高覺新而言,傳統家族文化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所以當五四運動興起時,這個接受封建家族文化教育的青年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一方面,新文化環境的形成使得他產生了一定的認可;另一方面,傳統家族文化的銘刻式影響使得高覺新不愿意忘記他以往接受的教育。于是,這個不夠勇敢的青年最終走向了一條“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折中道路[4]。
除了占據統治地位的男性形象之外,巴金還通過多個女性形象將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不同內容展現出來。以高氏家族中毫無地位、性格怯懦的梅和惠為例,巴金通過這些女性形象的生活經歷將傳統家族文化的變異內容真實地反映出來;而就在高氏家族中有一定地位的王氏和陳姨太而言,她們通過對比起地位低下人物的苛待體現出傳統家族文化中的腐朽內容。
(三)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本質腐朽性特點
巴金的生活背景決定其對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在青年時代,巴金在一個封建大家族中渡過了整整十九個年頭。在這段時間中,巴金親眼目睹了封建家族對生命吞噬的肆意性,也對那個年代傳統家族文化的猖獗興盛有更加直觀的認識。這種生活經歷使得巴金將該時期中封建大家庭的真實情況融入在《激流三部曲》的寫作過程中,如淑貞落入井中之后被人從井中撈出來時的慘相;克定不顧自己母親反對,執意將喜兒收房之后,其母親沈氏發出的一聲聲無可奈何的痛苦干嚎;惠在他人逼迫下踏上花轎時發出的絕望慘叫……
巴金的這種描述方式更像是魯迅評價悲劇的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們看。”[5]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巴金選擇了最真實、最直觀的一種描述方式。
以高氏家族中的鳴鳳為例,這個人物的死因僅僅是因為高氏家族大家長——高老太爺的一句吩咐。當大家長下達這個命令之后,巴金通過鳴鳳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以及語言描寫的方式,從側面反映出傳統家族文化的腐朽本質——對生命的肆意迫害和逼迫。這種交雜著傳統家族文化真實描寫與巴金對傳統家族文化憎惡之情的敘事方式,帶給我們直觀而強烈的震撼力。
從《家》、《春》、《秋》的細節描寫中可以發現,巴金除了通過高氏大家族從興盛走向滅亡過程的描述表達自己對傳統家族文化的憎惡之外,還通過情感透射方式的應用為我們描繪出他對新家族文化的贊美和向往。以高覺慧的出走情節為例,巴金通過“這水,這可祝福的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未知的人群和城市中……他最后一次地把眼睛掉向后看,在輕輕地說了一聲‘再見之后,仍舊回過頭去看永遠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的融合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方式的應用[6],從側面烘托出自己對新家族文化的向往和贊美。巴金對新家族文化與傳統家族文化所表達情感之間的反差使得我們對中國傳統家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結論
在巴金的《家》、《春》、《秋》這三部作品中,巴金通過整個高氏家族發展歷程、腐朽內容代表人物、變異內容代表人物等因素的真實描述,將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本質和特征揭示出來。這種真實性描述方式的應用使得我們對傳統家族文化形成了極為震撼的感知體驗。
參考文獻:
[1]李金濤.巴金《激流三部曲》對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表現藝術[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2:22-26.
[2]吳鐵堅.二十世紀中國家族家庭小說中的奇葩[D].福建師范大學,2006.
[3]李萌萌.“弒父”與自斷其根的文化批判[D].青島大學,2010.
[4]張文龍.“祖—父—子”結構與封建家族制度的解體[D].鄭州大學,2006.
[5]葉永勝.現代中國家族敘事文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6]姚健.論巴金家庭小說的主體意識[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4: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