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帕提古麗?亞森
摘要:維吾爾生態女性主義文學,以新疆獨特的生態環境與維吾爾女性之間的同呼吸,共命運的關系作為中心思想,以生態文明、傳統生態道德觀和女性道德觀兼并的文化現象。研究此文化現象在維吾爾文學中的地位、文化價值、審美特征,對維吾爾族生態文學批評,女性主義批評具有一定現實價值。
關鍵詞:維吾爾生態文學; 生態女性主義; 女性與自然
一、維吾爾生態文學概述
從遙遠的古代起,維吾爾族先民在天山南北的高山草原,過著追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們發祥于大自然的懷抱中,在那里生息繁衍,度過了漫長的年代。公元840年回鶻人被迫西遷,從此以后,他們在塔里木盆地逐漸定居,開始了農耕生活。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養成了適應自己生存條件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意識,而且其文學自誕生以來,作家就開始關注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正因如此,維吾爾族古典文學還是現當代文學,其作品內容蘊含著濃厚的生態意識,環境意識。
維吾爾文學在內容和形式上各階段有著獨有的特點,這由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不同的歷史社會背景而產生的。如古典文學時期,維吾爾文學中生態觀是由原始的宗教、圖騰文化背景下產生,以自然崇拜方式表示維吾爾先民的生態觀——“天人合一”意識。如史詩《烏古斯傳》、民間神話故事《輕·吐米日英雄》等古典文學作品都表達了維吾爾先民“自然界萬物同為一體”的生態意識。現當代時期,面對新疆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浪潮而隨之出現一些生態問題,現代文明的涌入和工業化社會的推動,讓維吾爾知識分子意識到所面臨的生態危機,文學作品中反映人類要反省自己的行為,在繼承和發揚古典文學中的生態意識基礎上,批判人類自私自利,感激大自然為人類生存提供的資源,提倡愛護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建立美好家園。
新時期以來,維吾爾文學中以生態文明思想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不斷涌現,這類作品中通過人與自然中的地位,表達與人類命運關系的生活話題。艾合買提.伊明、詩人庫爾班.把拉提、買買提.巴哈拉西、艾合塔木.吾買爾、托合題.阿尤福、努爾買買提.托合提等作家用各種題材寫出很多優秀的生態文學作品,如《春季之氣息》、《心靈之聲》等散文,《被砍到的胡楊》《綠色生命》等詩作,《瘸腿的鹿》、《心山》、《大地,看看你的子民吧》、《干涸的澇壩》、《狼母》、《被沙漠掩埋的海》、《大漠之子》、《明亮的眼睛》等長篇小說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還有女性作家哈里達.斯拉依、熱孜萬古麗·玉素甫的作品也豐富了生態文學作品的內容,其作品《鴻雁湖》《狼的命運》等生態環境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大部分是以人與自然是同為一體為內容,提倡人類要熱愛、保護大自然的生態自然觀。,這些作品有的表現自然環境中發生的奇跡,有的表現人與自然界生動感人的場面以及悲劇故事,展現了新疆本土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和人類生態意識。
二、維吾爾生態文學作品中生態女性主義的再現
維吾爾生態女性主義文學作品“女性美德”和“生態原則”作為衡量文學價值的新標準,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為使命,從“自然”和“女性”雙重視角再現其作品中生態意識和女性意識,解構男人與女人、文化與自然、理智與情感、精神與肉體等傳統文化中的二元對立思維方式。
(一)維吾爾當代生態文學在繼承民族傳統,提倡人文主義的基礎上,建立并注重高度的人文精神。如努爾買買提.托合提的作品《大漠之子》中,主人公父母離婚后,跟著父親到了一個偏遠的鄉村,從小跟自然界的動物、鳥類一起生活,由于沒有得到母愛,主人公把周圍的鳥類,動物看待親兄弟,愛護它們。他喂著自己救護的黃羊長大,把黃養當自己的親“母親”,當黃養被害時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反抗城里來的官員們對自然界的沖擊。作品中表現了強烈的生態意識,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揭示自然與女性必須要被男性所保護,愛護,因為自然女性都為人類造福付出貢獻。強調了愛護這人類的共同家園是人類不容推辭的責任。
(二)強調人與人,女性與男性,男性與自然的和諧,反對人類自私自利,把自然界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生態原則作為其作品的美學標準。維吾爾生態女性主義提供了一個解決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的新視角,解決環境問題要運用女性視角,從女性視角去看待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買買提.巴哈拉西的中篇小說《瘸腿的鹿》作品一方面贊美大自然;另一方面強調了人與自然諧相處的根本性問題。作品中巧妙地用傳說故事, 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觀念貫穿于作品主人公伊希克亞爾,表達了尋根自我、歸根溯源的思想。
(三)維吾爾生態女性主義文學作品通過探析生態危機的社會文化根源涉及啟蒙教育作用。它認為人類道德與精神上的衰退、腐敗是出現生態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狼母》中,作者以真、善、美的觀點作為標準,生動和細膩地再現了人類與自然界萬物的密切關系,矛盾沖突等生態問題一方面通過描述作品的主人公尤麗提孜和凱塞爾的愛情及遭遇,另一方面描寫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被人類獵殺,失去了幼狼的雄狼的悲劇性經歷,揭示了盲目開發資源違背生態環境的行為,使草原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以及出現大面積的自然災害的社會根源人類疏遠自然界和失去本性、踐踏人類精神不僅是人類精神異化的起點,也是自然界和社會生態環境破敗的起點。
(四)維吾爾生態女性主義作品中,除了揭示女性受到男性的壓迫,更多的表現女性受到男性壓迫后,人格尊嚴受到損害而被社會拋棄,連自己親人都不能包容的情況下,女性就選擇投奔大自然懷里尋找救贖,連自己的父親,自己的男人無法接受的她被大自然包容,大自然維護她,《狼母》中的尤麗提孜被人格踐踏后選擇自己一個人在草原度過,也不接受凱塞爾的愛情;在《干涸的澇壩》中,女主人公努斯熱提被受到父親,鄉親們指責未婚就懷孕,沒能得到他們的信任,最后選擇跳"澇壩”尋死,與自然同為一體。
三、總結
維吾爾文學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受著特定的諸多因素的制約,加之不斷受到東西方文化,內部和外部文化因素的澆灌以及眾多宗教信仰的影響,從而不斷發展、豐富,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具有獨特綠洲文化的維吾爾人來說,生態意識是維吾爾族人文主義觀念重要部分,同時,現代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和近現代城市化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感情越來越淡薄,人在社會中得不到歸宿,人的精神世界需要更開闊的天空,因而深入大自然“尋找溯源”。因此,維吾爾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更注重的是應該人與人,人與社會,女性與自然的關系。
維吾爾生態女性主義文學以新疆獨特的生態環境與維吾爾女性之間的同呼吸,共命運的關系作為中心思想,提倡維護自然,愛護女性,表達了人類生態意識、人文主義、道德觀念。維吾爾族女性生態文學以生態文明、傳統生態道德和女性道德兼并的文化現象,研究其前衛的創作風格和現代文明與生態意識相結合的生態觀念,研究此文化現象在維吾爾文學中的地位,文化價值,審美特征,對維吾爾族生態文學批評,女性主義批評具有一定現實價值。
參考文獻:
[1]韋清琦 .中國視角下的生態女性主義[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
[2]唐國卿,梁勁松.生態女性主義批評簡論[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4).
[3]阿布拉江·買買提.生態文學與生態批評[M].烏魯木齊:新疆教育出版社,2013.
[4]阿布拉江·買買提.維吾爾當代生態小說的思想性淺探[J].喀什師范學院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