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利

摘要:唐代文學一直是高考的重點。高考文學中針對唐代文學的考試主要集中在詩詞,其中詩詞主要以唐代主要代表人物為考點。筆者立足于近20年的語文全國卷進行分析,發現從1997年開始,全國卷中涉及到唐代部分的分值逐年上升,除了幾位具有代表意義的詩人,一些名詩也在考試范圍內,文章就將針對近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作者展開分析。
關鍵詞:唐代文學;高考;全國卷
作為教育考試的核心環節,高考卷中的每一道題都是出卷者精心設計的。在全國高考語文卷中,絕大部分的唐代部分都是以詩歌鑒賞為主。放眼近20年的高考全國卷,唐代詩歌鑒賞以杜甫、李白、王維等唐代著名詩人為主,但是近年來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也開始出現在高考語文卷上。
一、高考詩歌鑒賞中的“名家”
只要一提到唐代詩人,許多人會脫口而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筆者在整理近20年的高考全國卷時發現,除了一些年份沒有考到唐代文學,基本上這20年里每一年都有會涉及到唐代詩詞的考試,且一些著名詩人的詩歌會換多種形式進行考察,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唐代文學的重要性,唐代這些著名詩人重要的歷史價值。
如表1,劉禹錫詩作連續兩年成為高考的題目,且分值都相對較大。詩仙李白的詩作依舊是語文學科的考察重點;杜甫,其作品對我國古典詩歌的影響深淵,考查較多。此外,韓愈、王維、杜牧、白居易、王勃等也考試較多。
近20年的語文高考中,除了以上這些名家,我們也不難發現還有像修睦和李華這樣的作者。李華,作為唐代詩人,其盡管沒有以上幾位詩人的成就,但是其創作的《春行寄興》也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好詩。修睦,所留下的詩句并不多,作為唐末五代的詩人,他的影響力也遠遠不及李白、杜甫等人,但是他的作品也在那個時代引起巨大的轟動。
從表1中,我們不難發現唐代文學的考察都是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這與高考的考察初衷是一致的,無論是韓愈的《師說》、還是李白的《蜀道難》等,都具有較好的教育意義,因此這些詩人的詩作出現在高考卷上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二、高考詩歌鑒賞中的“名家”選擇取向分析
從恢復高考后,高考詩歌鑒賞從原來的探索,到現在形成的命題取向,高考詩歌鑒賞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首先,其符合語文課程標準。選擇古代詩歌教學,是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學,能夠有效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培養學生的預感,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歷史上地位卓越,劉禹錫、李白、杜甫等人的詩歌影響著唐代詩歌的發展方向,同時這些詩人的文學成就對后代的文學發展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選擇“名家的作品”或“名詩”進行考察,能夠讓學生了解那個輝煌的歷史,也能夠幫助學生梳理那個朝代的發展方向。而“名詩”考察體現了高考考察的全面性,對于學生全面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學具有較好的知道意義。
學習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應當從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也應當去了解那個時代文學創作者的創作思想,用現代的觀念重新審視那些作品,對其存在的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予以客觀的評價。
三、總結
縱觀近20年來的唐代詩歌考察,我們不難領悟出卷者的考察意圖。一個民族精神的源泉就是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無論是高考復習,還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都應當教會學生感受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并抓住規律,在學習名家作品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那些“名詩”背后的作者,這是考點,也是一種學習的態度。
參考文獻:
[1]郭家海. 論高考詩歌鑒賞命題評價的既有取向與應有取向——基于十年(2003~2012)高考語文全國卷的分析[J]. 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3,04:53-59.
[2]趙靜宇,張開.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試題現存問題分析[J]. 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3,0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