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鳳迪
摘要:文字起源是個很復雜的問題。研究文字起源和形成,首先要弄清楚文字個體和成熟文字系統這兩個概念。同時研究文字的起源,不能僅僅局限于產生后的文字,而要研究文字產生的全過程。此外,文字起因于社會需要,文字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是對于文字到底起源于契刻符號還是圖畫,仍舊是一個值得繼續研究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文字起源;文字個體;文字系統;前文字;契刻說;圖畫說
文字起源,是文字理論的基本問題之一。長期以來,吸引著眾多學人參與討論,然而緣于問題復雜,證據不足,致使見仁見智,迄無定論。
一、文字個體和文字系統是兩個問題
研究文字起源和形成,首先要弄清楚文字個體和成熟文字系統這兩個概念。既要從個體的角度進行考察,還要從系統的角度進行考察。因為個體與系統是文字的兩個基本單位。
個體文字就是一個個獨立的整字,這是文字的自然單位,它們是構成文字系統的基本要素;而系統則指一種文字的全體及其規則,它是個體文字存在的文字環境,猶如社會是個人存生的社會環境一樣。
文字最初是由個體發展為系統的,文字成為系統后,才能用來系統地記錄語言。創制時期的漢字,比較粗略,還不是一種獨立的系統的符號系統,還不能組織起來記錄完整的句子。而所謂文字體系,指作為一種符號,已經形成系統,能夠記錄完整的語句的文字。這種文字必然是數量較多,功能較強, 能適應當時記錄語言需要的文字。
我們認為,文字起源是站在文字符號個體的角度來探討,而文字的形成說的則是整個文字系統、符號系統。另一方面,從不同維度考察,如果從現在成熟文字體系來觀測文字,可以說文字起源是個點,若是站在研究前文字基礎上來探討,那么文字的起源無疑是漫天星斗。
二、研究文字起源的重點是前文字
文字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研究文字的起源,不能僅僅局限于產生后的文字,而要研究文字產生的全過程,換句話說就是,研究文字的起源,既要研究產生后的文字,也要研究產生中的文字,還要研究產生前的文字。如同研究個體生命的誕生過程,不能只從他出生以后開始,而必須研究他的出生過程和孕育過程、甚至不能拋開孕育他的母體。
不管怎么稱呼,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真正的文字產生之前,存在著一個前文字階段,前文字是文字的前身。研究文字起源的重點是前文字,前文字具有自己的特點,前文字與文字的關系,猶如胎兒與嬰兒,胎兒已經初具人形,但他還未從母體剝離,還沒有成為獨立的生命體,而嬰兒已經脫離母體,成為獨立的生命體。前文字還沒有從其母體——圖畫中徹底地分離出來,而文字則已經從圖畫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個體,它已經取得了準確表達概念、語音的功能。然而,猶如研究生命的誕生不能不研究胎兒乃至坐胎過程一樣,研究文字的產生,就不能置前文字乃至圖符于不顧。
前文字處于文字產生的中間環節,把這個中間環節把握住了,就可上接圖符,下連文字,把文字產生的全過程徹底弄清楚。研究前文字,重要的是要掌握它的特點。同時還須注意前文字與圖符的差異,前文字已經在與語言結合,在有意識去表現概念、與一定的話語相結合,具有了后來文字的所具有的特征,這是它與圖符的不同。而圖符僅限于模糊地表意,不會考慮與一定的概念相結合,更不會考慮與一定的話語相結合。
三、文字起因于社會文化的需要
唐蘭先生在《古文字學導論》中明確指出:“文字起源于繪畫,到統一的國家出現后,和語言結合,就產生了可誦讀的真正文字,文字的產生,由于自然的趨勢,而不是一兩個人所能創造的?!?/p>
一些學者認為,文字產生于記錄語言的需要,這個說法不很確切,因為它無法回答這樣一個問題:語言已經產生了幾十萬年,分為音節的語言也有兩萬多年了,為什么文字的產生還不到一萬年?其實,文字不是語言的伴娘,它是一種根植于社會的事物,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文字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的需要。
許慎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 ?!彼€說:“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边@就是說文字起因于社會需要:既有認識的需要,又有管理的需要,還有傳承文化的需要。而且他的說法還表明,文字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四、文字起源的契刻說和圖畫說
郭沫若曾指出:“文字的發生和發展,在結構上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刻劃系統,另一個是圖形系統。”郭氏還指出,刻劃系統應在圖形系統之前,“因為任何民族的幼年時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即描畫客觀形象而要能象,那還需要一段發展過程?!惫舻恼f法指出了文字起源的兩種系統,契刻說和圖畫說。
(一)契刻說
契刻是在木片或竹片上刻上道道或鋸齒,用以記數?!夺屆め寱酢氛f:“契,刻也,刻識其數也?!逼蹩碳瓤梢杂洈?,又可以記事。但其記事的明確性卻非常差,如果不是雙方事先有約,想要理解那些刻畫符號是非常難的。有人推測,漢字從“一”到“八”的幾個數目字來源于原始契刻,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甲骨文的“一”、“二”、“三”、“四”明顯是積畫而成。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斷言漢字就起源于契刻。
本世紀70年代初期,在屬于仰韶文化遺址的半坡、姜寨等地發現了一些刻劃符號,引起了文、史界的關注。郭沫若先生在《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一文中發表了他的看法:“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劃和器上的花紋截然不同,黑陶上也有這種刻劃,但為數不多,刻劃意義至今雖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如花押或族徽之類。彩陶上的那些刻劃記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是中國原始文字的孓遺?!?/p>
漢字是一套高級的符號體系,其復雜的構型是不可能從簡單的契刻演化而來的。幾個數目字與契刻有淵源關系,并不能說明整個漢字系統起源于契刻,而只能說契刻對漢字產生過一定影響,是人類在符號運用方面邁出的又一大步。木契上的簡單刻劃道道,只起到幫助記憶的作用,當然不能算是文字。實質上,契刻對漢字創制的影響,主要并不在于那幾個數目字,而在于它的約定俗成的性質。約定俗成是文字所必備的特征之一。
(二)圖畫說
在遠古時代,人類祖先很早就會通過繪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感受,或抒發自己的情感,這已經為眾多考古資料所證實。在起始階段,這種繪畫恐怕主要是通過圖畫來記事,而不會是追求“純藝術”的繪畫藝術。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有了謀生之外的時間,也有了專門進行繪畫藝術創造的沖動,這時,表達藝術感受的創作與用于記事的圖畫慢慢分離出來,各自沿著不同的道路發展,前者發展為繪畫藝術,后者則演化為象形文字。即便是在文字產生以后,圖畫的記事作用也依然存在。
最早的文字符號被普遍認為是繪畫,即用圖畫表示具體的物體。有種觀點認為很多文字符號源于圖畫,而有很大一部分學者也同意這一觀點。有什么比人、牛、蛇或樹的圖畫更容易讓人讀懂呢?事實上,圖形符號并不像它們表面看上去那么簡單。
圖形文字的產生有兩大難點。首先,經過怎樣的過程,一個抽象概念能變成一個圖形符號?反過來說,圖形符號能在多大程度上體現抽象概念?其次,圖形文字是怎樣通過概括和聯想表達意義的?一個直立的男人可以具體表示“一個人”或“人們”等意思,也可以表示“站立”、“等待”、“單獨”、“孤獨”等抽象概念,甚至是“男廁”。
我們說文字起源于圖畫,但從圖畫發展到文字應該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其演化過程大約是圖畫→文字畫→文字。但文字學界對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哪個階段只能是圖畫,哪個階段是圖畫與文字參半,哪個階段已成為文字,尤其是對介乎單純的圖畫和文字之間的一些表示比較復雜的意思的圖畫以及夾雜一部分字符的圖畫跟文字的關系,主要是這樣的圖畫究竟算不算是早期的文字,意見分歧很大。有人認為都是原始文字,有人認為只有夾雜一部分字符的圖畫是原始文字,有人則認為都還不是文字,并且也都還不是原始文字,最多只是具有文字特征的圖畫,即文字畫。
五、結語
文字起源是個很復雜的問題。研究文字起源和形成,首先要弄清楚文字個體和成熟文字系統這兩個概念。同時研究文字的起源,不能僅僅局限于產生后的文字,而要研究文字產生的全過程,換句話說就是,研究文字的起源,既要研究產生后的文字,也要研究產生中的文字,還要研究產生前的文字。此外,文字起因于社會需要,文字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是對于文字到底起源于契刻符號還是圖畫,仍舊是一個值得繼續研究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黃亞平,白瑞斯,王霄冰.廣義文字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9.
[2]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M].吉林:長春出版社,2007.
[3][英]安德魯·羅賓.喚醒沉睡的文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美]丹妮絲·施曼特—貝瑟拉.文字起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5]吳麗君,湯云航.字源洪荒——前文字時期漢字起源傳說解讀[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4).
[6]連登崗.華夏文字與漢字起源[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