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得不到妥善解決,其中,農作物的秸稈焚燒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其重點所在。目前,我國農作物秸稈僅有1/3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其余都被焚燒一空。提高秸稈利用率,是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農作物;環境污染;資源利用
中圖分類號:S1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12
近幾年來,為有效解決秸稈焚燒所產生的系列問題,每年秋收之際,各政府相關部門都會加大秸稈禁燒宣傳力度,出臺相關政策,同時采取媒體專題報道、發放宣傳資料、嚴格制定秸稈焚燒罰款規定等措施控制秸稈焚燒問題。然而,農作物秸稈卻愈燒愈烈,其燃燒產生的濃煙嚴重污染了環境,危害著人們健康。目前,焚燒秸稈已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嚴重影響著人民生活和交通安全。對于廣大農民來說,秸稈利用率低,留著用處很小,于是就出現了大量秸稈焚燒現象。對此,進一步提高秸稈開發利用效率,是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關鍵。
1 發展科學技術,促進資源再生
在國外,尤其農業發達國家,除了將作物秸稈粉碎還田以外,依托科技手段,還產生了秸稈發電、秸稈飼料、秸稈汽化、秸稈建材等新路子,這一系列舉措大大提高了秸稈利用率,是值得我國大力推廣的。美國有24個農業州,這些地區每年收集農作物秸稈近5000萬t,這些秸稈有的粉碎加工用作飼料,有的通過高強度擠壓作為建材建造房屋。此外,美國、歐洲一些地區還推出了將秸稈作為生物燃料、利用秸稈發電等舉措,有效提升了秸稈利用效率。作為世界上首個利用秸稈發電的國家,丹麥當地農民將農作物秸稈賣給電廠發電,秸稈燃燒后產生的草木灰電廠又無償提供給農民作為肥料,如此以來,電廠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百姓享受了便宜的電價,環境受到保護,新能源得以開發,同時還使農民增加了收入,串聯起了一個“黃金圈”。
2 加大項目投入,堅持科學發展
目前,國內農作物秸稈利用情況仍然不容樂觀。幾千年來,我國對農作物秸稈的利用主要在喂養家畜、生火做飯、脫坯建房等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草坯房早已不復存在,農民大都用起了燃氣爐,耕牛也換成了拖拉機,這使得農作物秸稈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減少。當下,我國秸稈造紙、秸稈發電等秸稈利用項目較少,不足秸稈總量的30%,造成了大量秸稈被廢棄在田間地頭,很多農民就會將之付之一炬。就農作物秸稈問題,政府急于打壓,農民急于焚燒,歸根結底,這是由于我國秸稈利用存在著投資大、見效慢、技術不成熟的窘境。因而,要進一步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加大秸稈再生項目投入,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其實,我國每年有7億多t秸稈,如果能轉化其中的50%,其規模效應也是不可估量的。
3 加強政府管控,提高利用效率
近幾年來,國家已經日益重視秸稈再利用問題,2015年11月,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環保部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政府、農業部門進一步加強秸稈利用與秸稈禁燒工作,力爭到2020年全國秸稈利用率達85%以上。
進一步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健全資源評估體系,逐步建立秸稈禁燒考核、獎懲機制;要求各政府單位尤其是農業大省,要進一步強化無人機監測、衛星遙感等技術的應用,提高管控效率。
積極推動秸稈利用產業化發展。提供政策支持,積極扶持秸稈項目發展,幫助建立規范化秸稈儲存場所;通過推行秸稈機械化還田等措施,拓寬秸稈利用渠道;支持秸稈代木、有機建材、生物質能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完善配套措施,進一步延伸秸稈利用產業鏈,以秸稈再生項目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4 結 語
總體而言,秸稈焚燒現象的根本在于秸稈利用率低下,要采取多管齊下的措施,進一步完善補貼政策,加大對我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的補貼力度,加大對秸稈收集處理機具的補貼,加大對秸稈收集、利用環節的補貼,切實提升機械配套水平,建立秸稈利用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經濟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于群.秸稈焚燒成因及解決對策[J].山東農機化,2014(05).
[2] 趙西川.加大力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J].農技服務,2014(03).
[3] 劉磊,田中琴.秸稈綜合利用方法的優勢比較[J].華章,2012(26).
作者簡介:王化(1981-),男,本科學歷,現為徐州市農機技術推廣站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