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民



摘 要:該調查研究選取姚安縣9個鎮43村委會多年種植烤煙、玉米、西瓜、馬鈴薯、蔬菜等需采用地膜覆蓋的主要作物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姚安縣地膜使用量和地膜覆蓋面積都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同時,殘留在土壤中的地膜隨著用量的增加增多,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等產生危害也加大。
關鍵詞:地膜使用;地膜殘留;現狀研究
中圖分類號:S3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14
地膜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土壤中需要上百年才能完全降解,已造成“白色污染”。
1 調查區域與采樣點選擇
本調查有姚安縣9個鄉鎮作為調查研究區域。
1.1 查閱文獻資料法
查閱農情統計報表及姚安縣2010~2013年《姚安縣國民經濟資料提要》、《姚安縣領導干部手冊》,分別統計2000~2013年姚安各鄉鎮地膜使用量。
1.2 問卷調查法
在姚安縣9個鎮的覆膜區域走訪調查農戶、種植企業、農膜經銷商、廢舊農資收購商、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科技人員等方式,主要調查覆膜地塊的作物年限、比例、厚度、使用量、回收等信息,從而調查研究姚安縣區域的地膜使用現狀。
1.3 地膜殘留調查與處理方法
每個調查地塊隨機選取5個點,每個點選取長×寬為100cm×100cm,深度為30cm,采用人工翻挖收集殘膜,標記采樣點、前作物、當季作物,分別登記盛裝每塊樣點殘膜,將收集到的殘膜帶回室內,單個樣點殘膜分別用盛清水的大盆3個充分漂洗干凈后小心展開卷曲膜,單個樣品分批分期將殘膜放干燥陰涼處自然晾干至恒重,用電子秤分別稱重統計各取樣點的地膜殘留量。
1.4 數據統計
采用EXCEL2007單點平均數法進行統計分析。
2 地膜應用情況
調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姚安縣地膜使用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呈增加的趨勢(見表1)。
2.1 地膜使用與回收現狀
經過查閱農情信息、姚安縣國民經濟資料提要、姚安領導干部手冊等,對姚安縣地膜使用量、覆蓋面積、地膜趨勢等進行系統調查。姚安縣2013年全年播種農作物29417.13 hm2,實施地膜覆蓋面積8267.33 hm2,占總播種面積的28.1%,年使用量為0.039萬t,使用厚度為0.005mm(見表2)。
問卷顯示,姚安縣地膜覆蓋技術的主做有5類,分別是烤煙、玉米、蔬菜、西瓜、蠶桑。地膜蔬菜茄子、辣椒、青花、白花、蓮花白和馬鈴薯8類。問卷調查區域內地膜使用厚度為0.005~0.008mm,平均厚度0.006mm;實際田間采樣調查區域內地膜使用厚度為0.005~0.008mm,平均厚度為0.007mm(見表3、表4)。
2 地膜殘留現狀
3 結論與討論
經過此調查,姚安每年平均有16.35%的地膜殘留在土壤中,即每年有0.008萬t的地膜殘留在農田中;其中:彌興鎮土壤農膜殘留量為0.108g/m2、72g/667m2、1.08kg/hm2為最少;前場鎮土壤地膜殘留0.317g/m2、211.12g/667m2、3.17kg/hm2;適中鄉土壤地膜殘留0.33g/m2、220.01g/667m2、3.3kg/hm2;大河口鄉土壤地膜殘留1.666g/m2、
1110.89g/667m2、16.66kg/hm2;棟川鎮土壤地膜殘留1.74g/m2、1162.06g/667m2、17.43kg/hm2,為中等(污染中等);光祿鎮土壤地膜殘留分別為2.82g/m2、1882.32g/667m2、28.23kg/hm2,為多(污染重);官屯鄉、太平鎮、左門鄉土壤地膜殘留分別為3.45g/m2、2300.12g/667m2、34.50kg/hm2;3.550g/m2、2365.45g/667m2、35.48kg/hm2;4.33g/m2、2886.81g/667m2、43.30kg/hm2為最多(污染最嚴重)。
姚安縣地膜16.35%留在農田里,73.8%的地膜人工撿拾;撿拾后100%棄為垃圾。其降解周期可達300a,降解過程中還會溶出有毒物質,隨著用膜年限的延長,土壤中的殘膜量和有毒物質不斷增加,致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大量減少,造成土壤結構破壞,導致土壤的肥力下降。長此以往,必給后人帶來難以治理的污染問題,嚴重威脅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蔡金洲等.南方平原地區地膜使用與殘留現狀調查分析[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3(5):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