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平 胡慧
中學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寫訓練中,閱讀訓練的分量重、時間多、范圍廣,作文訓練則限于條件,收效甚微。
學生作文水平不僅綜合地表現出他們知識水平和聽、說、讀、寫的能力狀況,而且全面反映出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作文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廣大農村中學,問題較為突出:大多數學生在老師的強迫下寫出的作文,不是題材陳舊,就是干癟無味,老師望著學生的作文也發愁,批改了很多次,都沒有多大收獲。究其原因有兩方面:(1)教師個人素質及對待作文教學的態度影響著學生的寫作興趣;(2)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個人素質相關外,也與閱讀、見識有關。
一、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
1.重視基礎教學,輕視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受到足夠的重視,并在實際中體現出來,然而許多教師存在的問題是:(1)重知輕文導致作文課時安排不夠。(2)計劃制定常落空。各校每學期強調制定教學計劃,多數計劃是輕描淡寫,無計劃的工作帶來作文教學的極大隨意性。(3)教學要求不嚴格,有的學校的班級作文竟不用作文本且篇數嚴重不足,再看教案,多數教師無作文教案。
2.訓練盲目進行,缺乏科學安排
有一些老師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幾乎每天布置一篇作文,但又把作文訓練全放在課外進行。(1)現在考試都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放在課外,養不成快速作文的能力;(2)不利于提高寫作水平,當堂作文有老師的督促、點撥,易促使人集中注意力,組織成文;(3)課外完成作文,加重學生課外負擔,容易引起反感。
3.命題隨意陳舊,學生喪失興趣
作文題目應引人入勝,命題老師如果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就激不起學生的創作欲望。有些學生碰到雷同題目,就索性翻開寫過的作文一抄了事。
(二)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1.老調重彈,不愿創新
有的學生寫作文往往因循守舊、老調重彈,如筆者曾給某班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濫竽充數〉新議》,85%的學生仍把寫作角度放在批判南郭先生不學無術上,“新議”何從體現?
2.空洞無物,內容欠充實
一談到作文,有些學生就愁眉苦臉,為了完成任務,只好拼命應付,所以議論文常寫成“老三段”,(第一段提出論點,第二段舉一個例子,第三段“總之”“總而言之”作結),寫記敘文則平鋪直敘。
3.視野狹小,內容欠深刻
我們現在有些學生,不管寫什么文章,都言必稱“自己”,言必稱“學習”,言必稱“考試”,總是囿于個人狹小的生活圈子,文章的深刻性就可想而知了。
4.機械模仿,光有空架子
模仿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可有些學生卻走了極端——生搬硬套。在學生的課桌上,經常可以看到《中學生優秀作文選》一類的書刊。學生模仿時只注意到了其表面的東西,而不注意抓住精神實質。
以上七大誤區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為了讓這些學生盡快走出誤區,作為語文教師,應加強指導,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讓中學生的寫作訓練走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二、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六大對策
(一)教師要提高認識,引起重視
完全可以這樣說,放棄了作文,就等于放棄了語文的一半,因此從領導到語文教師都要重視作文教學。都應把作文教學放到應有的位置上,真正從思想上重視作文教學。
(二)要有系統科學的安排
對于教師來說,既然寫作是一門課,就要像上基礎課一樣有系統的安排,要規范作文教學的行為,作文教學的備課必須認真,不僅要按程度、按項目認真書寫教案,還要體現作前指導和作后評講的具體做法。
(三)創新命題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作文命題可以采取學生自擬題目或師生共同命題的命題模式,這樣能夠營造一個寬闊的思維想象空間,便于學生聯系各自的生活、思想實際,學生的作文思維模式不再受約束和局限。當需要命題時,可以采取師生平等研討、共同制作的方式,使命題的過程成為一個比較鑒別、提高思維水平的過程,努力使題目具有開放性、寬泛性,從而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
(四)培養創新意識,多角度立意
立意即確立文章的靈魂——主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幾種技法:(1)輻射擇優法,即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統一,看到一個作文題目,就要敞開內心,開拓思維,多角度、多思路、全方位“放射”出去。(2)感受最深法,生活豐富,挖掘思索,分析提煉,選擇最有感受的角度立意。(3)標新立異法,對生活中的事物、現象,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特別是一些傳統言論,逆向思維,推陳出新往往給人嶄新的感覺。
(五)合理借鑒與模仿,取長補短
合理的借鑒與模仿對寫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著名的文學家就是從模仿起步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如果我們吸取了人家的精華,又不生搬硬套,這種模仿、借鑒是值得提倡的。
(六)“超越”自我,開闊視野,加強閱讀
一方面要強調他們在寫作時“超越自我”,開闊視野,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另一方面就是加強閱讀,書讀得越多,積累得越細,作文就會越通暢,語言就會越精彩,寫起作文來才更得心應手。
總之,農村中學作文的教與學步入誤區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找到癥結之所在,然后再對癥下藥,一定能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
參考文獻:
陳陽.淺談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誤區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