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邦揚
一、銜接問題的提出
我國1996年頒布《關于現行高中數學英語兩學科教學內容與初中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銜接處理意見的通知》,其中出現“銜接”一詞。從此,國內教育界對銜接問題的研究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有關幼兒園和小學、小學和初中、初中和高中,甚至高中和大學等不同學段之間銜接問題的課題研究,也有不同學段之間相同學科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如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研究。對于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黃細仙認為表現為詞匯掌握的“真空”,胡澄宜認為是學習心理、教學方法的差異、教學內容的脫節。文蕓則認為課程目標與內容、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脫節。
縱觀以上研究成果,對銜接問題的認識過于片面和狹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整體把握銜接問題。“銜接”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的定義為:事物之間的相互連接。如果放在教學范疇中,則為不同教學系統之間的相互連接,具體表現為不同教學系統中相同要素及系統整體之間的連接。劉朝暉認為,教學系統,實質上是由相互作用著的教師、學生、內容與環境等空間結構性要素和目標、活動與評價等時間進程性要素構成的特殊復雜體。鑒于此,本人把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界定為:小學英語教學和中學英語教學兩個系統相同要素或系統整體之間的脫節,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教”的脫節
現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并不是目的,最終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衡量教師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是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先設定的教學目的,學有所獲。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六年級和七年級英語的教學實踐中,由于自身種種原因,教師往往只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無視學生的學習結果,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導致小學教師沒能為七年級的英語學習做好相關英語知識、技能、策略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等準備,七年級教師往往主觀臆斷,沒有以分析六年級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為前提來開展有效教學,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嚴重相互脫節,效果差。
2.學生“學”的脫節
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要求從小學英語到中學英語的學習過程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小學特別是六年級畢業生具備的英語知識和能力要與初中七年級英語教學的新知識和能力保持連續性。兩個學段的目的都指向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目標一致性。也就是說,七年級的學習以六年級真實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而在實際學習中,七年級學生往往被教師灌輸的是多于原有幾倍、幾十倍的知識,甚至是與原來毫無聯系的全新知識。
3.目標、活動和評價等時間進程性要素的脫節
隨著教師、學生等一個或多個空間性結構要素發生變化后,學生進入了一個新的教學系統。新舊教學系統目標的不統一、活動和評價的開展偏離學生的發展,均為脫節的表現。
4.教學系統整體功能的脫節
教學的整體功能為學生的發展。當兩個不同教學系統出現了學生發展的不一致和不協調時,這兩個教學系統就出現了脫節。
二、銜接問題的原因分析
教學系統是由各個要素相互作用的統一體,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系統間的整體功能或要素脫節。在諸多要素中,起主導作用的要素是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直接創造或控制著其他要素,如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學習等等,使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保證教學系統各要素及整體功能之間的良好銜接。然而皮亞杰說過:“有關教育和教學問題中,沒有一個問題不是和師資培訓有聯系的。”如果教學出現了銜接等問題,根源和責任必然落在教師身上,教師同時也是教學系統的銜接問題的制造者。
三、教學銜接問題的對策
通過以上銜接問題和原因的分析,本人提出在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中,教師應該提高自身對教學系統各要素及整體的把握能力,即現代教學設計能力,從教學設計的視角,破解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脫節。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做出整體安排的構想,即為達到教學目標對教什么、怎樣教以及達到什么結果所進行的策劃。教學設計的第一指導思想為系統論。系統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要素,按照一定的關系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從這個角度看,教學設計實踐能站在教學整體的高度,充分考慮教學系統各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聯系,設計出最優的教學方案,為教學系統整體功能的實現,從而為系統整體之間的銜接提供保證。
在小學六年級整個學年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設計面向初中七年級英語學習的教學。站在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高度,設計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目標,開展有效教學評價,以便將來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能夠實現學生要素和教學系統整體功能的銜接;在初中七年級初始階段的教學中,老師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基礎:小學是否學過英語,英語的基礎知識,如26個字母的讀音書寫掌握的情況,英語學習興趣和動機如何等等。還要對學生來到新環境的心理感受有所了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之后才能設計出具有銜接性的教學。
綜上所述,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思考必須放在教學系統的背景里,才能夠科學、系統地把問題看清楚。必須從教學設計的視角,用教學設計的方法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實現教學的良好銜接,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何克抗.教學系統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