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艷
摘 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若能適時滲透化學學科思想,特別是化學學科的核心思想,則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還可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在教學中只有樹立和培養學生的學科思想意識,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化學思想,才能使學生的學科素養真正得到升華。
關鍵詞:核心素養;深層質疑;思想方法
“老師說的”“書上寫的”“中考不考,別問了”,我們身邊常常會有這樣的聲音出現。一考定終身,讓我們這些當老師的,做學生的,心中想的都是分數。老師,教死知識;學生,讀死書。學生進入社會,忘卻了所有的知識。究其原因還是跟我們平時的教學有很大關系。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以中考為指揮棒,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反復機械地訓練,忽略了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培養獨立思考的人。為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深層質疑,以疑問驅動思維的發展
在元素教學中,以生活中,春節晚會融入家庭的元素,時裝設計中融入時尚的元素為例。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成分,從而引出化學上的元素。如果僅僅局限在“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一類原子的總稱”上,學生一定會感到突兀和抽象難懂。其實元素的本義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之意,而“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化學上對于元素的定義,即化學元素的定義,但它仍然服從于物質基本成分的元素本義。
二、在思維的培養中,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培養能獨立思考的人。所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思維是對事物本質的一種反映,所以我們只有抓住知識的本質,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在元素教學中,展示一系列粒子:學生活動,如何分類?為什么以質子數分類?通過這個活動,學生自己就能理清元素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就教學現狀來看,學科重要知識的教學進行較好而核心概念和基本觀念的教學問題突出,集中反映在把核心概念和基本觀念當作靜態的知識來教,采用的方式以說教和訓練為主,不能上升到建立認識和確立觀念的層次上。例如,“元素”教學,如果通過簡單的現象和科學事實告訴學生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然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強化,這樣的教學就是把“物質是由元素組成”僅僅作為知識來教學。如果作為觀念來教學,那就要讓學生能確信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并能用以看待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也就是要持有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基本觀點。這樣,以上的教學要作較大的改造,即可分析過氧化氫溶液關于物質組成的思考并顯現學生已有的看法,隨之提供一些典型現象和科學事實讓學生假說、解釋或獲得科學證據,以不斷檢驗和修正原有看法,從而初步形成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觀念。可見,核心概念和基本觀念的形成是內生性的、建構性的,而不是外部的、強制性的。
學習了元素,我們對物質、物質的變化有了新的認識。從元素的角度看物質,物質是由元素組成;從元素的角度看物質的變化,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確立物質組成和化學變化中科學的元素觀念,以深化概念。出示地殼中、海水中、生物細胞中、月球中、來自外星球隕石中元素分布,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元素是組成宇宙萬物的基本成分。通過對具體反應的討論,明確世界萬物雖發生化學變化但元素是不變的,從而升華和回歸元素的概念。
三、提高學生的化學精神、思想、方法
學生在學校接受的知識,因畢業進入社會后幾乎沒有什么機會應用而失去價值,這些知識通常是在出校門后不到一兩年很快就會忘掉。然后,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銘刻頭腦中的化學精神、思想、方法才能隨時隨地發揮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益。
在元素教學中,元素是物質組成的最基本成分,這種說法古已有之。早在戰國時代,我國就有人把“金、木、水、火、土”看成構成萬物的五種基本物質。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在古希臘廣泛流行著萬物由土、水、氣、火所組成的四元素說。17世紀中葉,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波義耳提出“物質是由一般化學方法不能再分解為更簡單的某些實物所組成的”。
到19世紀初,道爾頓創立了原子學說,使化學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原子聯系在一起。至此,元素以科學概念出現在教科書上,元素的發展史不正是培養學生學科觀念的良好素材嗎?
科學素養也稱科學素質,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其重點在于是對科學的態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時也包括知識技能的獲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知識和辦法。
19世紀,課程的經典問題是“什么知識最有價值”;20世紀,課程的經典問題是“誰的知識最有價值”;21世紀,經典問題成為“什么知識最有力量”。隨著課程經典問題的轉向,我們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讓知識成為素養,讓知識變成智慧,也就是說,只有能成為素養或智慧的知識才有力量。
初三化學是化學學科的起點,雖然從學科整體上看內容容量和難度相對較低,但是從學科啟蒙的地位上看教學要求很高,而且現實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學科素養是學科啟蒙的主要內容,回歸學科素養應該成為初中化學教學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婁延果.課程標準案例式導讀與學習內容要點:初中化學[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鄭長龍.化學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