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儒
摘 要:新課程已經進入實施階段,走進新課程的教師都經過不同層次的通識培訓。但是由于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把握不準,理解不充分、不全面、不深刻。設計新課堂、組織新課堂上的思維障礙與認識障礙嚴重存在,導致教師在教學思想上和教學技術上常常進入誤區。學校是新課程的實施單位,應該把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論學習和技術培訓抓緊抓好,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掃清思想障礙,保證新課程的實施健康穩步向前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實施;誤區;對策
一、課程實施中課堂教學易進入的誤區
新課程的改革,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提高教師的素質為突破口,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為手段。其核心是課堂教學改革。因此,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思想集中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始終。幾年來,特別是新課程實施的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設計、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容易走進的誤區是比較多的。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即教學思想的誤區和教學技術的誤區。
(一)教學思想的誤區
教師對新課的教學理論囫圇吞棗,缺乏應有的學習、吸收和內化,在教學觀念上彷徨、迷惑、疑慮重重、盲目沖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課改是革命,是對以往教學的革命,也是對以往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全盤否定。(2)只有專家和教授才是指導和評價課堂教學的權威。(3)拆掉講臺,搬走講桌,才是實現了師生平等。(4)望教卻步、談講色變。
(二)教學技術的誤區
教學思路陷入誤區,勢必導致教學技術進入誤區。教學技術的失誤,集中反映在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組織上,追求形式、迷戀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熱鬧就是和諧。(2)表揚等于激勵。(3)分組才是合作。(4)提問便是引導。
二、實施新課程學校應采取的對策
課程由實驗階段進入了實施階段,實施的場所在學校、陣地在課堂、關鍵在教師。目前,就教師而言,理論學習了、報告聆聽了、培訓參加了,為新課程的實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技術準備。但是在課堂上,暴露出來的問題是顯而易見、比較突出的。為了使新課程實施不進入誤區、不再走彎路,學校應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和領導。目前,學校應該義不容辭地挑起教師繼續學習和培訓的擔子,組織教師繼續深入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理論。通過開展討論、撰寫心得、交流體會等形式,準確地把握課改的有關根本性、實質性要求,促進教師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深刻地分析以往教學與新課程教學的區別和聯系,探索處理好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與課堂價值之間的辯證關系,引導教師樹立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我認為實施新課程教師必須樹立以下幾種觀點,以克服在設計課堂教學與組織課堂教學過程的思維障礙。
1.專家關于新課程的理論,是在總結和反思以往教師教學經驗和得失的基礎上形成的,為我們實施新課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論依據和理論支持。專家為我們實施新課程傳了經、領了路,教師才是理論的第一實踐者和課堂教學設計與組織的第一體驗者。我們的實踐需要專家的理論來指導,專家的理論也同樣有待于我們的實踐去驗證。我們的實踐是不斷深入的,專家的理論同樣也有待于在我們的反復實踐中去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我們要虛心地學習專家的理論,用來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實踐,但不能迷信專家,不能把專家的片言只語、某段談話,當成圣經、視為法典,來束縛我們的思維、羈絆我們的教學。
2.新課程倡導的是構建平等和諧、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平等,更好地去引導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所謂師生平等,指的是教師內心要能融入學生,與學生拉近心距,用真心去體驗學生的學習。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變注重教為關注學,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自學方法和自學能力,不是形式主義的位置平等。教師不上講臺、遠離講桌,就算實現了學生與教師平等的觀點,是形式主義的觀點。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一觀點,是在充分肯定了學生主體地位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地位的同時,也同樣反映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學生所無法代替的。教師既然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可走進學習小組去參與式地引導。但不能說走上講臺去引導、走近講桌去引導,就是沒有必要、甚至是完全錯誤的。
3.新課程倡導要變教為學、變講為導,但沒有要求堅決禁止教師的教,也沒有完全限制教師的講。任何不要教師去教、限制教師去講的做法,我認為是非常片面、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開展學習的方法,必須要通過老師的教才能得到,有不少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和課堂上所得不到的知識,也是需要老師講解和傳授的。因此,該講的時候教師必須講,該教的時候教師仍然要教,而且講要講清、教要教好。
4.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和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是有學科特點和內容特點的,是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每節課堂教學的組織要根據各自的學科和學習的內容來設計和進行。就相同學科的同一節課來說,它的表現形式也因教師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新課程的課堂結構沒有統一的模式,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任何套模式、學套路的做法都可能會成為邯鄲學步、東施效顰。
5.課堂教學的方案設計和組織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要保護學生的尊嚴、賞識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的成功。要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合作式的自主學習。鼓勵是激勵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肯定成績、鼓勵進步、激勵評價,也不等于“Ok”“你真棒”之類空洞單調的說辭。引導也并非一串接一串毫無啟迪作用的提問,教師要認真領悟課改所倡導的思想內涵,構建全新的教學新理念,不斷提高組織課堂和設計課堂的技術水平,使新的課堂弱化表象、增強實效性。
參考文獻:
楊成良.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樹立八種觀念[J].教育探索,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