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主要從教師方面談談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的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直觀教具、實物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學習。然后,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質疑意識的培養。最后,教師應充分理解教材,對教材加以創造性地使用,緊密聯系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
關鍵詞:改變教學觀念;創設情景;創新精神培養;鼓勵質疑;聯系實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課程改革這一精神的指引下,英語教師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積極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科學的教學策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教師必須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新課改的實質在于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變英語教師的知識傳播者為積極的學習參與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講求師生合作,共同參與探究問題。如,在學習“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時,我先讓學生找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句型,并讓同桌進行討論,力求最大限度地理解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展開以“我的理想”為主題的討論。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運用“Im going to be...”這一句型,進行熱烈的討論。起初我和學生一起談論自己的理想,后來我只是在一旁進行點撥,最后我成了一名忠實的聽眾,課堂完全是他們的了。
二、教師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直觀教具、實物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學習
利用直觀教具、實物創設情景,在交際活動中進行學習,是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一。因為傳統的英語教學滿足于“一塊黑板,一枝粉筆”的單調形式,這一教學手段已成為英語教學的瓶頸。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借助生動、形象、直觀的手段來保持學生永不熄滅的興趣火花。如,在講授“there be”句型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課件:伴隨著輕快的音樂,屏幕上顯示了一個美麗的花園,花園里有一棵大樹(畫外音There is a tree in the garden)。隨著鏡頭的拉近和一陣鳥鳴,樹上出現了一只美麗的小鳥在飛翔(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此時我問:“Who knows the meaning‘there is?”學生心領神會,馬上舉起了很多的例子: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就這樣,學生輕松地學會了“there be”句型。
又如,在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叫三位個頭不等、年齡不同的學生,教師指著一位高個頭的學生說:“Sun Min is tall.” 再指著更高的學生說:“Li Bo is taller.”然后指著最高的學生說:“Wang Chenchen is the tallest.”接著換成:“Wang Chenchen is young,Li Bo is younger,Sun Min is the youngest.”用學生身邊的真實的情景進行舉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過充分示范,學生基本上理解了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三、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質疑意識的培養
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對課文內容提出疑問。如,在講授“住院”這個句型時,有的學生對用“in hospital”提出疑問,并堅持用“in the hospital”,理由一是hospital是名詞,前面需定冠詞修飾,如in the school;二是他在詞典上見過“His brother works in the hospital”這個句子。我沒有及時告訴他答案,而讓學生把這個句子與課文進行比較,然后在小組進行討論。同時,我則投影一個醫生,指學生翻譯“他在醫院工作”,又投影一個病人,指學生翻譯“他在醫院住院”,在會心的一笑中,學生了解了“in hospital”和“in the hospital”的用法的區別。
四、教師應充分理解教材,對教材加以創造性地使用,緊密聯系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
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是新課改對教師的一個重要要求。教師應充分理解教材,對教材加以創造性地使用,力爭使課堂成為師生開發教材的主陣地。如,在結合教學中出現的有關提問的對話時,我要求學生根據所在居住區的實際情況制作地圖,詳盡標明超市、銀行、醫院、郵局、學校等建筑。然后根據他們親手制作的地圖表演對話。各組內成員都表現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大膽說,積極做,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總之,在課程改革這一精神的指引下,英語教師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積極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科學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玉仁.對教學設計的再認識[M].甘肅教育出版社,1999.
[2]馬思菊.初中英語語境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上,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