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莉
摘 要:由于所在環境可以有5%的學生成績不計入班級成績,許多老師心靈的天平傾斜了,不知不覺倒向95%,致使5%可有可無。陷入沉思,發出感嘆,進而對素質教育改革深化感到格外欣慰。
關鍵詞:素質教育;借讀生;茁壯成長
剛工作的時候接五年級。那天,班里的學生來幫新老師打掃衛生。那是兩個外表看起來很憨厚的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有著農村孩子特有的樸實,其中一個很健壯,另一個較瘦弱。或許見到新老師害羞的緣故吧,兩個人只知道傻笑……站在一旁的一位老教師說:“用心教吧!這兩個你就不要管了……”正當我納悶的時候,他又補充了一句,“哎,這兩個孩子都不識字,甚至考個位數……”我愕然了,五年級的學生居然都不識字,甚至考個位數,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遇到過的。
隨著時間的延續,我對工作漸漸熟悉了,對“不要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來,在這里期末考試成績并不是按班級內所有人數來計算的,班內5%的學生成績是不計入班級成績的。原來,由于許多班級內部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能力較低的孩子,為了不因此而“埋沒”老師的成績,領導們想出了這樣的對策。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半途轉學的“借讀生”,由于借讀生本來學習底子不一樣,無法衡量現任老師的教學效果,因此也不計入班級成績。應該說他們的初衷或許是好的,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在5%與95%的較量下,許多老師心靈的天平傾斜了,不知不覺倒向了那95%。換言之,對于某些老師來說,這5%是可有可無的,為了提高教學成績你可以專心去教剩下的95%!久而久之,從一年級就開始出現不及格,考個位數,甚至不識字的學生也就不足為奇了。或許這樣并“不算數”的學生不僅我們班有,我們學校有,或許中國還有許許多多正在接受教育,卻“不算數”的孩子!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極其震撼人心的文章:
在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一邊沿海邊走著,一邊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暴風雨卷上來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里,雖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的。
男人繼續朝前走著,他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洼旁彎下腰去——他撿起水洼里的小魚,并且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孩,看他拯救著小魚們的生命。終于,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洼里有幾百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么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
“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多么意味深長的一則故事啊!我們做老師教書育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所教的每一位學生,可能只是班級里的三十分之一,四十分之一,六十分之一……可這就“幾十分之一”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那個家庭的希望,是未來,是全部!可能你會想班級里只有他不及格,沒關系,反正不算數!可對于這個孩子、這個家庭來說他就可能一輩子不及格,不識字,這是多么殘忍的事!
值得慶幸的是,工作至今已經有十幾年的歲月,這短短的十幾年,當地的教育狀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開始深入人心,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也越來越趨于完善、合理,從按95%的學生成績計入教師的成績考核,到按97%的學生數計入教師成績考核,再到所有有學籍的學生成績都計入考核成績,再到后來,逐步取消借讀生制度,最終在2015年新學期開始,當地教育部門已經接到上級部門的明確規定:所有在校新生,不管是本地生還是外來學生,只要手續齊全,必須全部錄入學籍系統……這就意味著學生的考試成績全部生效,教師不能片面為了自己的成績而不經意地拋棄那5%、3%。同時,教師考核制度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由一開始的成績決定論,即只要所教班級學生成績好,考核成績就肯定高,拿“優秀”等次的希望就越大,轉變成最近幾年教師考核條例中成績部分逐步被弱化,考核更注重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日常工作,以及注重參與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至此,“5%”與“95%”的較量也終于可以告一段落,以前“不算數”的學生也終于可以吸引一下老師的注意力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為這些孩子感到高興,我為看到這樣的局面感到欣慰!“他們”終于可以跟其他孩子待在同一片天空下了。愿孩子們在同一片藍天下,沐浴著陽光和雨露,共同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黃燕.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D].四川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