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明臣 王玉玲 辛淑娟
摘要:本文介紹了榆樹市在農業結構調整和轉變方式上探索出的經驗、做法以及對策。
關鍵詞:結構調整;轉變方式;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S32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2.002
榆樹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處松遼平原腹地,素有“天下第一糧倉”的美譽。全市幅員面積4712平方公里,總人口130.8萬,現有耕地584.4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67萬畝,2015年糧食總產67億斤,連續十一年保持全國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1296元,年均增長10%以上。在農民人均收入構成中,糧食、畜牧、蔬菜、勞務大體是4∶2∶2∶2,初步實現了多業發展、多項增收的良好局面。近年來,榆樹市大力培植新的主導產業,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然而隨著農村奔小康的步伐加快,農村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農業受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勞動力老化、市場變化等的因素制約,發展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存在短板,原有的農業發展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堅持問題導向,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求發展,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提升生產能力、競爭能力、增收能力、服務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為重點,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1 調整產業結構,拓寬發展空間
1.1 調優種植業結構
對于糧食作物,大力發展優質水稻、專用玉米、馬鈴薯、雜糧雜豆等種植,到2015年底,全市這幾類作物種植面積198萬畝,占糧食作物面積的35%,收入占糧食作物50%以上。對于蔬菜,大力發展溫室大棚,以發展返季節蔬菜為重點,現在全市蔬菜溫室大棚面積達到19.8萬畝,棚膜蔬菜園區發展到106個,年實現產值73億元。
1.2 調強畜牧業結構
圍繞豐富的糧源,抓好豬、肉牛、雞高標準牧業小區建設。累計投資26億元,已建成牧業小區709個,規模標準化養殖率達到94%。截至2014年年底,出欄豬715萬頭,肉牛165萬頭,雞4800萬只,畜牧業實現產值76.9億元。泰國正大1億只肉雞產業化項目,總投資48.6億元。目前,已建成超歐盟標準肉雞養殖場10個,年出欄肉雞2330萬只。
1.3 以第一產業為基礎,做大做強第二、第三產業
以中糧、吉糧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推動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目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9家,10億元以上的糧食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轉化糧食170萬噸,屠宰生豬、肉牛130萬頭,農產品加工業年實現產值400億元。初步形成了玉米化工、生物制藥、畜禽加工、白酒釀造四大農業產業體系。
2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高農業發展競爭力
2.1 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重點實施兩個“百萬畝工程”,即百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百萬畝全程機械化示范工程。近年來,年新增高標準農田20萬畝,全市高標準農田達到262萬畝,占耕地面積44.8%。在全程機械化發展上,利用農機購置補貼,以發展機插、機收和大馬力拖拉機為重點,有針對性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2.2 著力建設高標準糧田示范工程
在全市11個鄉(鎮),新建高標準農田49.2萬畝,增長22.4%;實施土地整治項目51.9萬畝;完成卡岔河清淤工程,改造河道340公里,每年可減少糧食損失1.5億公斤。
2.3 重點實施全程農機化示范工程
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57萬千瓦,落實補貼資金9450萬元,全程機械化作業面積300萬畝,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
2.4 突出抓好高標準牧業小區工程
累計投資6億元,新建牧業小區20個,提檔升級46個,節能減排改造137個。泰國正大1億只肉雞產業化項目,建成超歐盟標準肉雞養殖場10個,年出欄肉雞2330萬只。
2.5 積極打造設施農業生產基地
投資6000萬元,新建蔬菜園區5個,新增棚膜蔬菜面積6000畝,露地菜發展到18.6萬畝,建成以蔬菜為主的八大生產基地。
2.6 全力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
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9家,10億元以上的糧食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轉化糧食突破170萬噸。
2.7 積極建設新型商貿物流市場
投資1.6億元,建成365生活館現代物流市場,建設年交易量1億斤以上的蔬菜批發市場3處。
2.8 開展智慧農業應用項目試點
投資1080萬元,實施智慧農業項目建設,實現生產信息自動采集,及時發布信息200萬條。
3 整合可利用資源,制定農業轉型升級推進政策
3.1 集中打造農業科技園區
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引進吉林省平安農業科學院,投資9100萬元,占地90畝,建成了農業產業園區,園區總占地面積2041畝。重點研究分子育種和靶基因育種技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3.2 充分利用項目資金
3.2.1建成農業新技術示范園區 占地1951畝,投資264萬元,園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承載功能明顯增強,召開了首屆農業科技節,參觀人數達5萬人,已經成為區域性科技示范中心和我市現代農業建設的樣板。
3.2.2集成開展農業高產攻關 赤眼蜂防螟、農田滅鼠、測土配方施肥實現全覆蓋。投資480萬元,對30個萬畝高產示范片,統一供應物資、統一化控措施。
3.2.3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投資1.2億元,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項目,開展旋翼飛機航化作業70萬畝次。投資916萬元,建成30個人工防雹站,購置8部增雨火箭車,人工影響天氣能力顯著提升。
3.2.4 建立多點聯動的科技推廣體系 在保證農技人員工資、經費的前提下,為每個鄉(鎮)解決示范基地1000畝以上,風險政府買單,盈余獎勵干部職工,辦好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情。
3.2.5 利用科技人員下鄉開展技術培訓 榆樹市現有大中專專業技術人員3712名,按照28個鄉(鎮),30個高產示范片,分期分批,依農時季節定期下鄉培訓,實行定點指導,做到良種良法入戶到田。
3.2.6 大力推進規模經營支持專業性服務 扶持12家星級合作社,鼓勵通過托管、入股等方式與經營者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實施職業農民培育計劃,對2070名農場主和合作社經理人進行系統培育。全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達到4682家,總資產近40億元。土地適度規模經營262萬畝,流轉率達到44.8%。全市29個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實現了信息公開,規范了合同簽訂。建成了市鄉兩級完整的土地仲裁體系。新型經營主體還款期限由一年可延長到三年。全市土地流轉面積262萬畝,同比增長13.1%。
3.2.7 實施品牌開發戰略 以政府為主導,全力打造“榆樹大米”品牌,現已進入北京等17個省(市)的市場,進駐全國600多家大中型超市。
3.2.8 擴大社會訂單 依托農業信息平臺,簽訂糧食、肉類等訂單73.7萬噸,訂單履約率達到84%。依托長春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全市六大類產品實現網上批量銷售。
4 農業轉型升級要堅持可持續發展
4.1嚴格堅守耕地560萬畝紅線不動搖
設立基本農田保護區,嚴格控制工業用地,嚴禁改變耕地性質,保證耕地占補平衡。
4.2不斷擴大有機肥還田覆蓋面
在全市6個行政村開展增施有機肥試點,施用商品有機肥4.6萬畝。在1000個自然屯推廣垃圾“分類收集、集中堆放、統一還田”治理模式。
4.3積極推廣耕地保護技術措施
大力推進秸桿綜合利用,在3個鄉(鎮)開展秸稈二次粉碎全部還田試點利用秸稈總量達到105萬噸,既增加了地力,培肥土壤,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作者簡介:辛明臣,本科學歷,榆樹市育民鄉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