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樟富
[摘要]洪水是山區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由于山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象的原因,使洪災具有以下特點發生頻率高、受災范圍廣和一旦受災損失極為嚴重。多年來洪災問題深受政府的重視,本文主要對山區小流域洪災的防治措施和預防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洪災 治理 預防 策略
[中圖分類號]TV87 陂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297—01
山區小流域因其流域面積、河道的流量和儲蓄能力較小,而且山區的坡道角度較大,洪水的時間短,洪水漲幅度大,山洪災害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等特點。防洪工作一直以來是水利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以尋求合適的治理辦法和防治措施,所以,探討和研究山區小流域洪災的治理辦法和預防措施意義重大。
1山區小流域洪災形成原因及治理重要性
山區小流域洪災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山區的地形地勢、地質結構、持續的強度降水、人為因素等。其中,山區地形地勢是誘發洪災形成的基礎,地質結構的復雜多變是加劇山洪形成的重要因素,高強度降水則是直接影響因素,而人為因素則加劇了洪災形成,例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森林進行肆意的砍伐及林地開荒種植.從而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還有防洪工程的不到位等,導致在災害發生時或是發生后的應對措施不能適應形勢,造成山區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甚至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2山區小流域洪災的防治措施
山區小流域洪災治理主要包括村莊防洪,農田防洪和堤壩防洪這三項。村莊的防洪工作主要就是河道的整治和除險加固,在山洪災害治理工作時,進行河道的整治和除險加固,能極大提高村莊的防洪能力,增加河道對于洪水的排放和流量有著緩解作用,能夠降低洪水水位,減少泄洪時間,進而阻止洪水災害的發生或降低其影響。農田防洪的措施主要是設置格柵壩和攔砂壩。
2.1格柵壩治理措施
格柵壩是對河道內由于大量水流量而出現的漂石進行阻攔,防止因為這些碎石而導致泥石流現象的發生,還可以減少因為碎石的重力而產生的加速度,進而減小洪水的流速,降低因為洪水而造成的損失。格柵壩是一種新型的對泥石進行阻攔作用的大壩,將壩體做成由橫向或豎向或橫豎相間的格子等形式,主要是在洪水發生時能夠攔截住大石塊,避免下游村落的建筑受到石塊的沖擊而受損。而且格柵壩的壩體結構簡單,易于向簡單化、輕型化發展,更易施工且造價低廉,如果形成一定的庫容,格柵壩的使用期限會非常長,長期保護山區村落的安全。
2.2攔砂壩治理措施
攔砂壩是治理山區小流域洪災的防治工作中最普遍的防治措施,在水流上游地帶設置攔砂壩,能夠對河道內的沙石進行阻攔,降低洪水的流速和向下游繼續的洪水的砂石量,通過將洪水中的沙石控制在河道的上游,防止砂石對河道沖刷造成河道的下切和河岸的擴張,能夠有效減少泥砂的混入。
對堤壩進行及時定期的加固整治,強化其擋水能力,對于出現險情的堤壩及時的進行維修和治理工作,避免堤壩因年久失修,在面對洪水的巨大沖擊時出現堤壩解體的現象,一旦堤壩解體,會在洪水的沖擊基礎上加大沖擊力度,對山區中的村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3山區小流域洪災的預防對策
3.1生物工程預防對策
由于山區獨特的地形地勢,使得洪水的預警工作難以展開,而且洪水來勢兇猛,讓人們措手不及,除了人工進行建造大壩進行阻攔外,生物工程治理既能起到在洪水發生時減少沖擊力的作用又能起到防止因水土流失而引發的洪水和泥石流,主要是通過將樹木、草灌等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栽植,植物根部可以提高土壤中的蓄水能力,減少土壤中的沙石含量,防止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而樹冠則可以承受住部分的降水量,減少因降水對土壤的沖擊和巨大的水量而發生的泥石流。對于坡度超過二十五度的山地進行退耕還林,再根據山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種植,例如對于土壤環境好的地帶種植能夠快速生長的樹木,這樣可以減少因為樹木砍伐而產生的空缺,對于土壤環境較差的地帶,種植喬木或灌木林,增加土地的蓄水能力;如果土壤質地極差,甚至已經是沙土地的情況了,需要封山育林,增加地表的植物覆蓋率,防止沙土流失再遇上強降水而引發泥石流。
3.2因地制宜
通過借鑒周邊山區洪水防治措施,再結合當地山區的地理、氣象等自然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分析洪災形成的原因和治理上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區的山洪防治對策,建立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治體系,提高山區洪災的防治水平,保證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還要在當地展開對山洪災害的講座和宣傳工作,建立群眾監測預防體系,組織山洪災害防御演練,實現有效的預防山洪災害,最大限度的減輕山洪造成的損失。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區小流域洪災的治理防治對策主要是防洪工程的修建和生物工程治理相結合,相信通過這一系列工程措施,定能有效減少洪水對山區人民造成災害損失,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